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战争与和平(下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
ISBN: 978756057642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
八月二十六日晚,库图佐夫和全体俄军将士都相 信波罗金诺会战打赢了。库图佐夫就是这样报告皇上 的。他下令作进行新的战斗的准备,以便彻底击溃敌 人,他这样做并不是要欺骗任何人,而是因为他知道 敌人已被战胜了,这个战役的每一个参加者也都知道 这一点。 但是在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接二连三地传来伤亡 空前惨重、损失了一半军队的消息,这样再要进行战 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了。 在情报还没有收集,伤员还没有送走,弹药未得 到补充,阵亡的人数还没有统计,还没有派新的指挥 官去代替战死的人,官兵还没有吃饱睡足时,是不能 发起新的战斗的。 而与此同时,在会战后的第二天早晨,法国军队 (以仿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冲力)自然而然地朝 俄军推进。库图佐夫曾想在第二天发起进攻,全军也 希望这样做。但是要发起进攻,只有这样做的愿望是 不够的;需要有这样做的可能,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并 不存在。不能不后退一程,接着同样不能不再退第二 程,第三程,最后,到九月一日——这时军队已到了 莫斯科——尽管部队士气十分高涨,但是实际情况要 求这些部队退离莫斯科。于是部队又退了一程,退了 最后一程,放弃了莫斯科,使它落到敌人手里。 有的人习惯于认为,战争和战役的计划是统帅们 用这样的方法制订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 书房里看着地图考虑如何部署这次或那次战役一样; 这些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库图佐夫在撤退时 不这样做和那样做,为什么他没有立刻退向卡卢加大 道,放弃莫斯科,等等。习惯于这样想的人忘记了或 者不知道任何一个总司令的活动有其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统帅的活动完全不像我们自由自在地坐在书房 里分析某次战役时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分析时看着地 图,双方的兵力是知道的,地形也是知道的,而且是 从某个已知的时刻开始考虑的。一个总司令在某个事 件开始时,从来都不处于我们考察这事件时已知的条 件之中。总司令总是处在一系列变动着的事件的中间 ,因此他任何时候,任何时刻都不能全面地考虑到所 发生的事件的全部意义。事件不知不觉地、一刻不停 地呈现出本身的意义,而在事件的这个接连不断的呈 现过程的每一个时刻,总司令总是处于最复杂的玩弄 权术、阴谋、操心、各种依赖关系、权力、方案、建 议、威胁、欺骗的中心,经常必须回答向他提出的无 数通常是相互矛盾的问题。 军事学家非常严肃地对我们说,库图佐夫在到达 菲利之前早就应该把军队调往卡卢加大道,甚至有人 提过这样的方案。但是摆在总司令面前的,尤其是在 困难时刻,常常不是一种方案,而总是同时有几十种 。而这些根据战略和策略制订的方案,都是相互矛盾 的。看来总司令应做的事只在于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 个方案。但是就连这一点他也做不到。事件和时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