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
作者: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80
折扣购买: 孩子的天性
ISBN: 9787514242263

作者简介

福禄贝尔(1782—1852)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不仅奠定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还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的教育哲学深刻影响了后世,他主张儿童天生具备多样潜能,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和发扬这些天赋。

内容简介

婴幼儿的成长和教养方式 自儿童降生伊始,就应该正确对待他,而且必须根据儿童的特质理解他,使他可以自由、全面地运用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因为他使用某些力量和肢体而枉然地消耗其他力量阻碍孩子发展。儿童既不应该受到部分的束缚和钳制,也不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约束,而是应该让其发现自己所有力量和肢体的重心、支点,然后能够安稳、自由地活动,并学会如何休息。他们还要学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和发现,用自己的双手抓取和握持,用自己的双脚站立和行走,均衡地使用自己的肢体。除此以外,儿童还应该尽早学习一切本领中最强且最难的部分并及早加以运用和练习:就算在各种偏移、干扰和阻碍之下,依然能够把握住自己人生道路的重心和支点。 儿童最初的外在表现就是对力的应用。于是,有的儿童会踩踏顶住他双脚的东西,还有的会抓握他双手可及的物件。进行这样的动作后,儿童便会得到一种普遍的感受。于是在温暖、明亮的光以及清新纯净的空气中,儿童便会开心地笑起来。这就是儿童——处在人生某个端点的人——最开始产生的自我意识。所以,人的生命的最初表现是:笑和哭,平静和不安,高兴和痛苦。笑、平静和高兴代表着儿童的所有感受中一种最纯净无瑕的触动,这感受与他的本质、人的本质、儿童的生命、人的生命相适应,并且不断发展,而最初的教育、生命发展、生命提升和生命表现则必须与对孩子的培养和保护联系起来。哭、不安和痛苦代表着一切与儿童成长背道而驰的东西。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感受的发展,而不是用反对、疏远的方式发挥着不好的作用。 所以,教育者必须努力发现引发不好感受的原因,并把它们消除。在最开始表现出哭、不安和痛苦时,儿童几乎不知道任何的偏执和任性。然而,一旦这个小生命像一株植物所表现的那样产生出一种基于任性、散漫、懒惰的冲动,那么这种偏执和任性就会生根发芽。一旦将不快的感受灌输给儿童,并就此在儿童的心中滋生了任性这一人性中恶劣的性格,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儿童及儿童对身边人的伤害,并且很难在不伤害人类其他较好素质的前提下将其消除。不久之后,这一切就会成为欺骗、虚伪、任性、执拗和各种既可悲又可恨的过错的温床。 然而就算实行了别的正确途径,人在方法和形式方面也可能犯错。就人类发展而言,我们会从忍受无关紧要的苦难,逐渐发展到忍受巨大的、毁灭性的苦难和压力。所以,如果儿童的父母和身边的人都拥有坚强的信念,那么他们就会把一些哭、不安的孩子现在所需要的东西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把所有负面的或可能不利的事情都排除在外,然后他们应该会将这个哭泣不安的孩子置于一旁,放任他自己去寻找。因为儿童一旦学会假装自己很痛苦、很难以忍受,并用这种方法迫使别人参与或提供帮助的话,那么父母和周围的人以后就会失去许多用强制的方式无法让孩子重新获得的品质。儿童对于周围人的弱点有一种异常微妙的感觉,而且拿捏得恰到好处,以至只要用较容易的方式表现出其内在原本活跃且起作用的力量,就能对他人暴露在外的弱点进行控制,而不需要他依靠自身的忍耐和作为来表现和训练自己。 幼儿阶段的游戏 游戏是这个阶段儿童成长的最高境界。“游戏”一词本身就说明它是内在自发的表现,是从自身必然性和需求出发的表现。因此它能带给人快乐、自由、满足、平静,以及与周围世界和平相处的能力。一个全身心沉醉于游戏中的孩子,最后因为集中精神参与游戏而睡着,不就是这个阶段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吗?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个阶段的游戏并不是无谓的嬉闹,而有着极强的严肃性和深刻的意义。母亲们,请培养它,发展它!父亲们,请保护它,关心它吧! 以真正懂得人类本性的人平静而深刻的眼光来看,儿童自发选择的游戏,已经将其未来的内在生活清楚地表现出来了。这个阶段的游戏孕育着孩子整个未来的生活,因为有些人的内在感受和日后最高尚的素质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体现的。 无论这个未来生活是光明还是黑暗,稳定还是漂泊,勤奋还是懒惰,平静还是动荡,有为还是平庸,自 强不息还是麻木不仁,有创造力还是有破坏性,是否洞悉世事,是否具有建设性,是否平和,这个时期的生活方式以及儿童天生的个人特质决定了他将来与父母和家人,与社会和人群,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这一阶段,儿童与其生命本身,与其存在本身,与其家庭成员以及自然的生命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不了解哪一种东西与他更为亲密,是花还是花带给他的愉悦?是把它送给自己的父母时所带来的欢乐,还是对大自然赐予之物的模糊感受?谁能分析这个阶段儿童如此丰富的快乐呢?假如这个阶段的儿童受到伤害,势必会损害他日后生命之树的胚芽。那么,在长大成人之前,这个孩子即使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也很难避免在成长和发展的路上不受其损害。 ·遵循孩子的天性,唤醒孩子内在动力 ·自儿童降生伊始,就应该正确对待他,而且必须根据儿童的特质理解他,使他可以自由、全面地运用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因为他使用某些力量和肢体而枉然地消耗其他力量阻碍孩子发展。儿童既不应该受到部分的束缚和钳制,也不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约束,而是应该让其发现自己所有力量和肢体的重心、支点,然后能够安稳、自由地活动,并学会如何休息。 ·每个孩子都应该经历人类先前的发展和成长。如果孩子没有经历过这些,就无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福禄贝尔将儿童的成长被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少年期。他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既具有独立性,也具有连续性,每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成长的基石。通过这种分阶段的发展理念,福禄贝尔为儿童教育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框架,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