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洪辉煌作品自选集
ISBN: 9787555011279
洪辉煌,晋江英林镇人。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与历史结伴同行》《惊一心阅读》《两个人的城市》《他们在追寻什么》(与许谋清合作)。主编《海上丝路名城泉州》《作家笔下的泉州》《1949—1999泉州文学作品选》(小说、散文、诗歌三卷)。曾担任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呆奖学科组评委。散文集《两个人的城市》获福建省第二十四届(2009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的青年。庐隐大量地描写他们空想的热情、不满的心 理以至幻灭的悲哀。在当时“渐渐从青年学生的书房 走到十字街头”的新文学来说,庐隐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因此,如何评价她的创作的意义,不仅是对这位 在厄运逼迫下过早地去世的女作家的盖棺论定,而且 将涉及怎样评价“第一个十年”中的一批作家的问题 。 在《庐隐论》中,茅盾始终把庐隐创作的起落作 为“五四”到大革命前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现 象进行审察。茅盾分析,庐隐“是被‘五四’的怒潮 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她 是在“五四”的全盛时代,“满身带着‘社会运动’ 的热气”向“‘文艺园地’跨进第一步”的。起步后 ,她“朝着客观的写实主义”方向,写出了一些具“ 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作品。“五四运动”落潮后, 庐隐也“改变了方向”,她在《或人的悲哀》《彷徨 》等一系列作品中,借主人公以“现身说法”,更多 地宣泄了“感情与理智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走人了 仄狭的胡同。大革命前夕,“由于时代的暴风雨的震 荡”,她第二次“转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所 拓展。同样以爱情为题材的几篇作品,已经“把婚姻 问题和男女问题不当作单纯的恋爱问题而当作社会问 题提出来”,表明了这时的庐隐“颇想脱落……幻想 的花衫而企图重新估定人生的价值”。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社会陷人冷酷的血腥之中,虽然庐隐“主观上 是挣扎着要向前‘追求”’,但毕竟无法冲决封建的 藩篱,在“想望”和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中, 终于发出“人生终究‘无意义”’的悲叹。理清了这 一来龙去脉,于是茅盾得出结论:“庐隐,她是‘五 四’的产儿”,“‘五四’发展到了某一阶段,便停 滞了,向后退了。庐隐,她的‘发展’也是到了某一 阶段就停滞。”“因为时代是向前,所以这‘停滞’ 客观上就成为‘后退’。”这就从一方面揭示了庐隐 和她所处时代的“血统”关系:她是在时代的感召下 叩响文学的大门的,她的创作不能不带有一定的时代 印记,透露出“五四”时期的空气;她真实地、形象 地写出“从狭的笼里初出来”的一部分人的人生观, 她的作品也就有其不容否认的社会认识和艺术审美价 值。从另一方面来说,庐隐的思想局限导致了她创作 上的严重缺陷;她虽然不满现实,“可是她对于‘现 在’的认识却很模糊”,不明白造成社会罪恶的根源 ;她有着主观上的“追求”,但是她所“想望”的光 明带有浓厚的“空想”和“神秘”的色彩。因此,当 现实否定她的“理想”,她就变得怯弱、悲观。时代 发展,她却停滞,仍然过多地咀嚼着一己的孤独悲哀 ,没有勇气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广阔、坚实的生活。所 以她的作品就缺乏深刻的思想力量。这样,茅盾就在 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认识中,把这位进步的小资产阶级 作家的思想发展轨迹和创作面貌鲜明地勾勒出来,给 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