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10
折扣购买: 金钱与抗日战争
ISBN: 9787020110445
戴建兵,1963年生,河北省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货币金融史、抗日战争史、金融学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出版《金钱与战争一抗战时期的货币》等专著多部。
散向天下都是钱 爱看清宫戏的人们很难理解咸丰帝的困苦,更少 有人知道自此铸大钱发纸币后,清代币制为之一变, 飘飘洒洒的,天下各种样子的钱多起来。钱是丈量天 下商品的尺子,尺子一多,市易就乱了! 咸丰朝的货币政策让中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开始发 生根本性的转变,一方面是咸丰帝的大钱政策使传统 制钱制度日益崩溃,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洋人的东西却 越来越引人注意。外国银币、外国银行券,以及生产 这些东西的外国机器,各种洋务……终于促使光绪朝 的币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转变是以购买外国机器、制造机制制钱为 引线,兴起了一场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设厂开铸银元、 铜元的浪潮,从而使传统的制钱和银两的货币地位受 到了银元和铜元的强大冲击。中国钱用土法铸造,而 西方用机器打制;机器打制的钱币精致,无法伪造, 而中国钱币生产效率低且容易伪造,因而如果用外国 的机器生产钱币,可以解决中国历代政府无法解决的 问题。恰逢洋务运动的革新大潮,这生产机制币的美 好愿景先是福建方面提出,并用生产大炮的机器开始 进行生产钱币的试验,接着李鸿章在天津进一步发展 ,大量生产。但打制钱币中间那个眼的机器部件得进 口,而且损坏率太高,得不偿失,最后干脆就生产中 间没眼的,和外国钱币一模一样的钱,这就是近代铜 元的由来。 第二个表现是由于纸币的失败,民间钱票的勃兴 以及外国银行纸币的影响,出现了以中国通商银行为 先导的一系列官办、商办银行。这些银行发行了可以 兑现银两、银元等硬币的银行兑换券。 人们常常以政治眼看经济问题,实际上在经济结 构的平台上,政府倒是可以变来变去的。1912年革命 变换了城头旗,龙旗降下,五色旗升起,但是货币制 度基本上没有变化。 北洋政府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四分五裂,币制 日益复杂,制钱、铜元、银两、银元及各种纸币均风 行市上。货币混乱,种类复杂;一些货币仅能在特定 的区域流通。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军阀均掌握着一个 或几个造币厂或银行,滥铸硬币、大发纸币,流毒一 方。有些地方甚至商店、钱庄、私人均可任意发行私 票,在一市、一县甚至一村中使用,严重影响了中国 近代经济的发展。 人们现在很难想象这样的局面,在福建,当时的 传教士记载,你拿着一块银锭在钱市一家家地换下去 ,市场还没走完,银钱的兑换率就让你手里没钱了。 在四川防区制时代,军阀的每个营团都有自己的造币 厂,生产通行的袁大头和四川各种铜元。甚至到了三 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了,一个记者到徐州,看到当 地流通的近百种各种各样的纸币,还是被吓坏了。 同时,外国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发行纸币,占 据了一部分货币市场。不仅在大城市,外国在华银行 的纸币极为通行,而且一些边远地区,也是直接使用 外国纸币,如广东港元横行,云南、广西几乎成为法 国东方汇理银行纸币的天下,新疆、东北则为俄国卢 布、日本军票侵淫。不统一的中国地方货币使整个国 家处于风雨飘摇的松散状态。 让我们粗略地看一看当时中国市面上的钱是什么 样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货币从种类上分,可分为硬币 、纸币两大类。 硬币包括制钱、铜元、银元、银两、金币等金属 铸币。尽管此时中央政府不再铸造制钱,但云南、福 建地方上仍有少量生产,清代制钱也依旧在广大乡村 流通,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制钱依然是最主要的通 货。有的地区则沿纳旧日习俗,通用银两。抗日战争 期间的湖南是银两最后一块堡垒,银两在当地最终退 出流通领域是在1940年代。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