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作者: 尹晓冬//付森//李艳平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躬行出真知(王守觉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ISBN: 97875046691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36年,11岁的王守觉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 初中。一年后,王守觉刚读完初一,1937年7月,日 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淞沪抗战后,上海失守, 战火很快威胁到苏州。已经63岁的王季同带着全家离 开了即将沦陷的家乡,开始了逃难的生活。当时苏州 不通铁路,轮船也很少,一家人只好租了一艘木船, 一桨一桨划到镇江。坐在船上,透过船仓顶棚的缝隙 看着外面的天空,听着远处隆隆的炮声,王守觉心里 充满了愤怒。七十年后,王守觉在苏州中学的一次报 告中说:“我十二岁的时候遇上日本侵华战争,亲眼 目睹,由于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挨打。我那个 时候也在苏州,我初中一年级是在苏州念的。那个时 候日本的飞机也很落后,是双翼,就是两个翅膀的飞 机。可以看到,双翼的飞机飞得很低很低,用机枪向 下扫射。当时中国有少数的高射炮,但只局限于在南 京、上海有此装备,咱们苏州没有。它就在那里扫射 ,我们就干着急,没有办法。所以,科学技术落后, 就要挨打。” 从镇江一家人又搭乘小货轮、扒火车、步行走路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南京、武汉和长沙,11月 ,辗转到达湖南湘潭,投奔正在此筹建中央机器厂的 大哥王守竞。 王守竞1936年受命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筹建中央 机器制造厂,任筹委会主任委员。资源委员会还同时 奉命筹办中央钢铁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三厂协同建 设,共同勘选厂址。考虑到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势力已 由东北进入关内,威胁北京、天津,经初步规划重工 业基地准备选在湖南、江西,以保安全。1936年底, 王守竟会同中央电工器材厂筹委会主任恽震、中央钢 铁厂筹委会主任程义法,前往湘潭,在公路干线旁共 同选定三厂厂址。该地水路交通便利,易于原料、燃 料及产品的运输。国家开始重工业建设,兴办机器制 造厂,对积弱积贫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件大事。对盼 望国家富强,一直梦想走出实业救国道路的王季同来 说,这无疑让他充满了希望。厂址选定后,王守竞满 怀壮志飞赴美国,按计划与美方厂商洽谈技术合作, 选购机器设备,聘请外籍技师。七七事变爆发后,王 守竞于是年10月自美返国,将筹委会自南京迁至湘潭 ,就近指挥。由于战争首先在华北和上海等地进行, 离湘潭尚远,建厂工作仍按计划紧张进行。 王守竟设法把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弟弟接到湘潭不 久,12月13日南京失守,战事突变。日寇溯江而上, 华中变为前线,湘潭上空很快出现敌机盘旋侦查,资 源委员会筹建中的三厂被迫准备迁移,王家也再次踏 上逃难的旅程。他们离开湘潭到广州,又从广州到香 港,再绕道越南海防、老街,经过半年多的周折,终 于在1938年年中逃到昆明。同年,王守竞及其领导的 中央机器制造厂筹委会人员也来到昆明。 1938-1942年,王守觉随父母在昆明度过了抗战 中四年的艰苦岁月。开始,父母与他和小哥哥一起租 住在农民家中,1940年,父母搬入大哥王守竞工作的 中央机械厂宿舍,王家在厂外不远的农村盖起了两间 茅屋,王守觉就住进自家的房子。 1939年春,停学一年多后,王守觉进入昆明天南 中学,读初三下学期。初中毕业后,王守觉本想考高 中,却因为疾病缠身,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因缺课时 间太长,校方不同意他回原班上课,他又不愿意重读 ,便辍学在家。 和战时所有的家庭一样,王家这时的经济十分困 难。家里的生活主要靠离开苏州时带出的有限的积蓄 ,还有靠工资生活的哥哥们的帮助。14岁的王守觉不 甘心在家吃闲饭,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在两年多 的时间里,他干过多个工作,当过测量员、修过钟表 ,在自家的茅屋旁养过猪,还曾手工自制门锁出售。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