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62
折扣购买: 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速查手册)
ISBN: 9787802037045
何凤娣,对健康饮食和日常保健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编写过《疯狂果蔬》《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调理》《健康体质加“碱”法》等图书。
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微生物及其毒素导致的传 染病流行,是多年来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症。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 病毒和真菌污染。在过去的10年中,食物中毒的发生『青况表明,微生物 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占食物中毒规模的40%。而在食 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存在,有其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两方面的 原因。据统计,人类肿瘤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人类从食 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目前,由于 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致使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以及近海 区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动植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有毒物质 就会在其体内不断蓄积,使之被污染。其中,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等 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受食品产地的地质地理条件所影 响。有机污染物中的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 ,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 大。 三、农药与兽药残留 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 们关注的焦点。在美国,由于消费者的强烈反映,35种有潜在致癌性的农 药已列入禁用的行列。我国有机氯农药虽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但 由于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 期残留,目前在许多食品中仍有较高的检出量。随之代替的有机磷类、氨 基甲酸酯类等农药,虽然残留期短、用量少、易于降解,但农业生产中滥 用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强,这又使人们加大了农药的用量,并采用 多种农药交替使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恶性循环,对食品安全性 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涌现出一批形成良好生产规 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据国家质检总局 ‘两查’调查的60085个生产企业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4.9%,10 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生产厂点占79.4%”。规模小、管理水平低 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虽然有关于食品质量的总体性法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 法》、《农业法》,但这些法规对食品质量都仅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不 能充分反映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而且其相互间协调性和配 套性也不够,可操作性并不强。 六、新产品和新技术潜在的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的新品种大量增加。很多新型食品在没有经过危 险性评估的前提下,就已经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其中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 的安全性尤其值得关注,这些都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七、食品安全教育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一方面导致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知 识;另一方面导致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无疑影响了食品安全的进 展。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