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精)/新地文丛

眼界(精)/新地文丛
作者: 严家炎|总主编:郭枫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眼界(精)/新地文丛
ISBN: 9787559428615

作者简介

严家炎,1933年生,笔名稼兮、严謇。上海人。**学者、文艺理论家、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8年肄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副博士研究生。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语言文学学科评议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丁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等。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知春集》、《求实集》、《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世纪的足音》,专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金庸小说论稿》,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与唐弢共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编辑《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四卷)、《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917—1927)》等十种。《求实集》获北京市首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分获**、二届**教材一等奖。

内容简介

心中的丰碑 ——哭王瑶先生 王瑶先生走了。他走得这样突然,这样仓促,这样令 人心碎。 记得今年11月18*,在苏州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会理事会议的*后**,我准备返京,向他辞行的时 候,他还是那样精力饱满,谈笑风生。他乐呵呵地连着问 我:“你真的不去上海,不参加巴金讨论会了?——这么 近,多可惜!”那天上午他还在理事会上就现代文学教学 问题讲了话。我因为中午就要上火车,也因为那几天着了 凉,不能弯腰,行动不便,所以提前离开了会场。想不到 那竟然就成为和王瑶先生的*后一面。我永远不能原谅自 己的是:在江南那种室内没有暖气的环境里,我作为患过 大叶肺炎,有此病痛经验的人,竟没有事先提醒王先生, 请他务必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警惕老年肺炎的危险。如 今想来,我这个后辈实在没有照顾好王瑶先生,对不起王 瑶先生。 王瑶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文学史家,在中古文学和现代 文学的研究、教学方面,都作过重大贡献。他的《中国新 文学史稿》是我国**部史料丰富、体系完备的现代文学 史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立了*早的基石。他对鲁 迅研究,巴金研究,以及现代文学许多专题的研究,都达 到了很高的水平。1954年至1955年间,他撰写的一篇文章 曾*到*****的赞赏,并因此*到接见。然而,当我 1958年秋留校任教,开始和王瑶先生共事时,他却已经因 “反右派”运动的余波,被当作学术上的“白旗”,*到 人们的批判,并被撤去了全国政协委员和《文艺报》编委 的职务。这次错误的批判,使他精神上陷入很大的痛苦。 王先生是“一二·九”时代的地下***员,编过《清华 周刊》,抗战期间虽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仍坚持进步立场 ,向来自以为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料**之间忽然 变成“白旗飘飘”,因而**想不通。有一次我们两人聊 天,他对我说,他有时觉得个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 得拿起扑克牌玩“打通关”的游戏,看究竟这样走还是那 样走才能走通,用以占卜自己的命运和道路。一个并无封 建迷信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竟然用扑克来占卜,这件事 不仅在当时震撼了我的心,也使我此生永远难以忘却。可 贵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王瑶先生也仍然采取实事求 是的态度。面对着批判过他的青年学生,他还是在课堂上 讲出了他的看法,并且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写的就是真 理而要坚持,只是恐怕还来不及修正自己的错误。”他也 并没有从此消沉下去。就在*批判不久的1960年代初,王 瑶先生准备出了研究鲁迅《野*》的课程,发表了《论〈 野*〉》这篇长达三万字的论文。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 王瑶先生当时选择《野*》来研究似乎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鲁迅19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和探索中,未尝不可以寄 寓研究者自己的苦闷和探索;在鲁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中,未尝不可以体现研究者本身自我解剖的要求。正是和 鲁迅精神的这种深切感应,也许启导着王瑶先生的乐观、 豁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