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3册西晋东晋南北朝265年-588年)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3册西晋东晋南北朝265年-588年)
作者: 吴涵碧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3.80
折扣价: 12.90
折扣购买: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3册西晋东晋南北朝265年-588年)
ISBN: 9787510421198

作者简介

吴姐姐,本名吴涵碧,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学特别有兴趣,常常向往能与古人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吴姐姐决定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写一系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然后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中国历史太丰富,太有趣,吴姐姐一投入就无法停止,立志要继续讲这许多“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希望所有大小读者也一直陪着她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内容简介

李密孝顺祖母 司马昭想要篡位,自立为皇帝,他的野心是当时人所共知,这便是成 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 等到司马昭灭了蜀国,把刘备不成材的儿子阿斗俘虏以后,司马氏的 大权已经稳固。司马懿死后,把权位传给儿子司马师。不久,司马师去世, 权位由弟弟司马昭接管。当司马昭去世,权位又传给儿子司马炎。司马炎 一掌权,立刻就逼着魏元帝让位,搬出皇宫,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是 为晋武帝。 晋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立杨氏为皇后,杨皇后美丽大方,聪明贤慧, 不幸,杨皇后生下的太子司马衷却痴痴呆呆,连话都说不清楚,很让武帝 *心。 武帝看着司马衷傻傻的样子,想到将来天下要交到他手里,实在不放 心,便和杨皇后商量:“怎么办呢?不如另立太子。” “不好。”杨皇后不赞成,“自古以来,立太子都是立长子,而不是立 贤 子,太子虽然不贤,然而名位已定,不可动摇。” 杨皇后说得也有道理,武帝只好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这个太子正是 *后的晋惠帝,也是中国历**有名的笨皇帝,他可笑的事很多,以后我 们会讲到。 既然太子换不成,武帝就积极为太子物色老师,希望能在良师的辅导 下,化*朽为神奇。 于是,武帝立刻下令征召犍为人李密为太子洗马(洗马是自汉代就有 的官名,太子外出时走在*队的*前面,晋朝以后掌管图书)。当大队人马 不远千里赶到了犍为郡,传达了这个天大的光荣,李密却满脸哀愁,似乎 有说不出的苦恼。 李密何以如此不识好歹?这要从头说起: 原来李密有一个极为悲惨的童年,他生下来,只有四个月大时,父亲 就过世了;家里的环境很坏,到了四岁时,舅舅又逼着母亲改嫁,只剩下 他一个人孤苦伶仃。 营养**加上又*到刺激,不久他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夜啼哭 吵着要妈妈。李密的祖母看他可怜,心里不忍,因此虽然年事已高,体力已 衰,仍然收留了李密,由于先天体质虚弱,一直到了九岁,他才会走路。 祖母本人的身体也不硬朗,每逢祖母生病,李密总是流着眼泪在病榻 旁伺候,照顾得无微不至,只要祖母的病**没有好转,李密就**不肯 **睡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好得不能再好。 李密的学问不错,而且善于辩论,曾在蜀国做到尚书郎,又曾以外交 官的身份奉派到吴国,表现杰出,在江南一带享有盛名。蜀国亡后,李密 隐居在家乡,招收门徒传授学问外,其余的时间都在伺候祖母。 不料,突然接到了朝廷的诏书,李密相当为难。不说别的,单以他是 个蜀国的旧臣,已一千个、一万个不想当晋朝的官,何况亲爱的祖母又染 上了重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愿赴京(洛阳)为官了。因此,李密 总是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动身。 但是,使者哪里肯放过他,看到李密一再延缓,脸色就不好看了,天 天上门来催:“还请早些上路吧,免得我们为难,况且去当太子洗马又不是 坏事,你怎么……”说着,白眼扫了过来,大有指责“不识抬举”的意思。 李密只好打躬作揖,连连道歉,但他也知道事情是拖不下去了,等到 武帝怪罪下来,全家都难逃厄运,可是,撇下祖母远走京城,万一祖母有 个三长两短,想到这里,李密的背脊一阵又一阵的发凉。 李密背着手在房间里转来转去,想不出任何办法,于是抹干眼泪,向 武帝上了一个《陈情表》。在《陈情表》的文中,李密叙述了自己坎坷的童 年遭遇、祖母病危的情形;*后婉转地请求:“臣没有祖母,活不到**, 祖母没有我,也没法度过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我实在不能离 开祖母啊。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已九六高龄,我报答陛下的*子还 很长,报养祖母的*子却没有几天了,我这个像乌鸦般反哺报恩的心情, 希望陛下成全。” 晋武帝看了李密的《陈情表》相当感动,特别准许李密等到祖母归天 以后才到朝廷上任,并且赐给李密两名婢女帮忙伺候祖母,因此,当李密 的祖母去世后,他纵使满心不愿,也不得不上任。 后来,李密被选为汉中太守,临上任前,武帝命他赋诗助兴,谁想到 李密竟然坦白地写出“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意思是说,朝廷里没有人才 , 我还不如回家去耕田。这等于是在骂皇帝无能,武帝看了十分生气,不久李 密被免职回乡,成全了他尽忠蜀国的心愿,果然“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李密的这篇《陈情表》,文字浅显,一字一句从肺腑中流出,使人看了 忍不住要掉眼泪,难怪有人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哭的人是不忠, 读李密的《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 不讲理的孙皓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的阿斗向魏国投了降,魏又被晋所篡,剩 下的吴国如何呢? 在晋武帝司马炎篡位的前一年,吴景帝去世,本来应该传位给太子, 可是太子年龄太小,蜀国刚刚被灭,东南又有乱事,大臣们商议的结果, 非要迎立一位有为的君主才能稳住局势。 于是,有位大臣提出了孙皓,夸奖这位孙权的孙子有才识,有判断力, 聪明好学,奉守法度。就这样,二十三岁的孙皓正式即位为吴帝。 哪儿晓得孙皓即位以后,贪酒**,骄傲粗暴,朝廷上下都失望极了。 一次,孙皓举行宴会,欢迎自晋回国的使者。这天,孙皓的兴致很高, 传下命令:“百官必须尽饮为欢。”许多没有酒量的官员都暗暗叫苦,却也 不敢违抗旨意。 其中有位散骑常侍王蕃,一向严肃拘谨,不善饮酒,才饮了数盅,立 刻满脸通红,走了没有两步路,“叭”地一声跌倒在地,醉得不省人事。 “扫兴,扫兴!” 孙皓看了,颇为不悦,大声叫道:“把他给我抬出去。” 王蕃被侍卫七手八脚地抬出殿外,室外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没多久, 王蕃悠悠地张开了眼睛,想起刚才在大殿前出丑,慌慌张张站了起来,一 边扶正衣帽,一边往殿里面冲。 王蕃一向是个循规蹈矩 的正人君子,不免对自己的 失态懊恼万分。因此特别打 起精神,从容不迫地重新与 人寒暄应酬。 孙皓转眼看到了王蕃竟 然好端端地与人谈天,心头 之火熊熊燃起,他认为王蕃 方才一定是故意装痴卖傻, 借酒装疯,欺君之罪岂可轻 易放过?倒楣的王蕃就喂了 野狼。 孙皓除了脾气奇坏,还 有一个毛病——不许别人看 他,一看他就要治罪。 因此上朝的时候,文武 百官个个低着头,专心看着 脚尖,没有人胆敢仰起脑袋,除非不要脑袋了。 陆抗是吴国的大将*,允文允武,为吴国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对 孙皓不许臣子们注视不以为然,写了一篇奏章呈给孙皓:“古今哪儿有君臣 不许相视的道理?如此则臣子不晓得谁是天子,万一有**,君主发生不 测,臣子到底该救什么人呢?” 孙皓因此下诏,陆抗上朝可以上视天子,别人还是只许看脚尖。 他虽然不喜欢臣子们注视,却喜欢偷偷窥视臣子们的一言一行。 所以在朝廷上,他派了十名小宦官分立左右,瞪着眼观察每一位臣子 的举动,称之为“司过”。 “司过”对文武百官真是一种酷刑,试想,穿着朝服大袍,一动也不能 动,又得当心不要把头抬起来,以免不小心看到孙皓已经够*罪了,身旁 还有虎视眈眈的太监等着在朝会后,秘密报告孙皓,只要有一点可疑,抽 筋、剥皮、拔舌就随孙皓的高兴了。因此人人上朝心里头就在打鼓。 “探人隐私”是*要不得的行为,孙皓对此兴趣顶浓,他很喜欢在宴会 上玩这种游戏,逼着甲大臣说出乙大臣的丑事,丙大臣透露乙大臣见不得 人的秘密,然后,仰天大笑:“有趣,有趣!”把臣子们弄得尴尬万分,窘 态百出。 后来,晋武帝发兵南下,幸而陆抗大将*运用奇兵才转危为安,孙皓 却十分自得,自以为有天助,*加荒淫无道,终于在咸宁六年(280年), 被晋**人,孙皓投降,吴国正式灭亡,享国五十七年,三国结束,晋朝 统一了全国。 说到这儿,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很容易走向 君主独裁暴虐的路子,但是历**像孙皓般暴虐的君主并不多见,而且都 逃不了被人民推翻的命运。为什么? 因为中国古代对政治有大同世界的理想,大同世界的理想像灯塔般照 耀着君臣们,使实际政治朝向灯塔努力,所以再坏的君主也知道自己行为 不合理。*有许多忠臣,宁肯冒着一死也要上谏皇帝,中国人有这种为理 想而牺牲性命的精神,这是古代政治不致过分专制之因,也是我们的宝贵 资产——中国读书人的风骨。 P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