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飞出悉尼歌剧院
ISBN: 9787207105301
张奥列,澳大利亚知名华文作家,悉尼**报人。 祖籍广东大埔,生于广州,北京大学文学士。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1年底移居澳大利亚。 出版著作:文学评论《文学的选择》(花城出版社)、《艺术的感悟》(花城出版社)、纪实文学《悉尼写真》(海峡文艺出版社)、小说散文《澳洲**》(香港开益出版社)、评论随笔《澳华文人百态》(台北世界华文作家出版社)、人物专访《澳华名士风采》(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散文集《家在悉尼》(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评论《澳华文学史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先后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奖,澳洲华文杰出青年作家奖,**侨联华文著述奖小说佳作奖、散文佳作奖,世界华文文学**散文奖、中国新移民文学**创作奖等。
娇小玲珑的俞淑琴,甜甜的脸蛋,大大的眼睛, 说起话来总是伴随着笑声,就像她唱歌那么飘逸动听 。看她样子,你会觉得她是位天真乐观青春活泼的女 子,与她谈话,你又会感觉到她是一个很有头脑很有 底蕴的艺术家。说她有头脑,不仅仅是她对艺术的钻 研,*是她的生活取向和人生思考。 从中国民歌歌唱家,到悉尼歌剧院终身艺术家; 从西洋音乐,到中西合璧;从艺术到人生,俞淑琴努 力蹚出一条自己的路…… 一、连滚带爬,重返舞台 “来澳前我是个专业歌唱演员,没想到来这里后 能读音乐学院.只想到我肯定要学一门专业。也许我 从此没机会唱歌了,但并不觉得难过。我觉得人生有 很多路,分分钟都是在选择。如果我有**不唱歌了 ,我也会高高兴兴地转行干别的,也会干得很好。”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打开国门,数以十万计的 青年文化人带着理想、带着梦想、带着狂想、带着幻 想,纷纷涌向西方世界。 1987年1月13*,正值豆蔻年华的俞淑琴,也被 出国大潮冲到了被戏称为“地球屁股”的澳大利亚。 幸而悉尼这个大都会的**声誉,还能让她在一片惘 然中找回一点感觉。 站在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前,她深深地呼吸着 ,呼吸着那种从来没有过的清新空气。她知道,一切 都要从头开始。新生活也许如头顶的蓝天白云那样, 一望无边广阔无垠,但充满着未知数。 如今歌剧院就在眼前,要进去观赏已唾手可得, 但要进去登台演唱,恐怕还是个梦。 出生于山西大同的俞淑琴,回想起少年时考进省 戏曲学校,毕业后在省京剧团演了两年京戏,后来又 凭其实力和天资进入了北京的中国东方歌舞团等艺术 经历,仍然留恋不已。作为***的民歌歌唱家,中 国的大舞台她哪儿没站过?但在这陌生的西方国度, 曾出版了五张个人唱片的她,没文凭,没聘书,也不 懂英文,也许真的没机会重登大舞台了。 看着悉尼大桥上穿梭如箭的车流,看着悉尼港湾 里风帆点点的海景,她悦目而不赏心,心中*多的是 焦虑,是压力。 一种初来乍到的生存压力油然而生! 在悉尼,在墨尔本,有多少中国大陆的专业艺术 家改行打工。拉琴的缝纫,唱歌的叫卖,吹号的吸尘 ,跳舞的搬运,作曲的洗碗……你若在唐人街或留学 生聚居的地方找艺术家,喊一声保证一呼百应。光一 个歌舞团在悉尼连唱带跳加乐手就有十来人,足可开 一台晚会。屈指一算,起码有数十个原中国艺术团, 几百号原中国艺术家。中国经验、中国经历,在此派 不上用场,不改行打工又怎么样?若于心不甘,也只 能到街头卖艺,或到酒吧客串。 俞淑琴是“特别技能”类别的技术移民,没有一 般留学生那种身份上的难题。但在新的环境中,她和 所有新来的人一样,要面对生活。 在澳洲她**份工是做三明治。她暂时把鲜花和 掌声置之脑后,也没觉得难过,而是认认真真地干着 ,靠双手劳动她觉得很踏实。别人看来,她是个心灵 手巧乐哈哈的中国姑娘,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艺术 细胞还在躯体活跃着,她的歌在心里唱着。 后来,她到养老院当清洁工,一样投入。她这个 人就是认真,干什么都很卖力,干一行爱一行,擦地 板也要擦得干干净净。在养老院她还常常帮帮这个推 推那个,有时还给那些孤独体弱的老人唱几句中国民 歌,把满脸皱纹的老人们逗得脸上绽开了花。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