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养出孩子好性格、好习惯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养出孩子好性格、好习惯
作者: 李彩霞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养出孩子好性格、好习惯
ISBN: 9787571328849

作者简介

李彩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蒙台梭利高级教师 国家高级保育员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 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 李彩霞老师专注学前教育14年,曾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丰富的理论及实操经验。研究生毕业后,李彩霞老师在北京新城置业学校任教,将所掌握的教育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工作中,为学前教育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和早教机构专业教师。

内容简介

P5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蒙台梭利教学法? 0~6岁的孩子 蒙台梭利教学法一个核心观点便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根据不同敏感期的特征,给予适当的学习和帮助。孩子敏感期的主要年龄段便是0~6岁,这是孩子一生之中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阶段。 表达欲望强烈的孩子 蒙台梭利教学法允许并鼓励孩子勇于自我表达,有些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爱说话,唠叨,时刻想表达自己,对他们而言,有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环境特别重要。 “坐不住”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尤其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好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和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强制不动不如引导孩子做真正喜欢做的事,培养专注力。 “天才”小孩和“笨”小孩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节奏。所以,“天才”小孩会得到额外的挑战和考验,而那些发展相对迟缓的小孩也能得到特别的学习指导。说到底,蒙台梭利教学法会尊重每一个孩子。 P41 亲子训练游戏:听儿歌,学走路 适宜年龄:11~14个月 游戏玩法: ·妈妈可以选择一些有韵律、有节奏的儿歌,作为孩子学走路的背景配乐,增加孩子学走路的兴趣。妈妈可将走路的动作夸张地演示给孩子看。 ·让孩子站在妈妈们的脚背上,妈妈拉着孩子的小手,随儿歌有节奏地带动孩子练习走路。 ·爸爸扶住孩子腋下,站在孩子后面;妈妈站在孩子前面,向后伸手牵住孩子的手,全家一起随着节奏往前走,如果孩子迈步的意识不强,妈妈也可以脸朝向孩子后退着走,引导孩子前进。 性格培养关键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父母要与孩子多做亲子游戏,如多抚摸孩子、逗笑孩子、陪伴孩子走路、多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等。这不仅仅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孩子在亲子游戏中可以学习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 亲子训练游戏:我会帮妈妈扫地啦 适宜年龄:3~4岁 游戏玩法: ·准备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从屋子的一角向屋子的中央扫,先将一个角的垃圾逐渐扫向中央,再扫其他三个角的垃圾,统一堆在屋子的中央;用簸箕将垃圾收干净;将扫帚、簸箕放回原来的地方。 ·一开始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会十分大,等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做了,妈妈要通过游戏、鼓励等方式引导孩子热爱劳动。 游戏目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增进亲子感情。 P55 4~6岁:满足书写与阅读敏感期的爆发需求 由易到难选择与孩子生活相关的书籍,以合适的速度念给孩子听;满足孩子随时读书的要求,便于孩子边听边记;当孩子能念出书中的内容时,和孩子玩轮流换句念书和替换歌谣中的名词等游戏,让孩子可以更加专注读书过程;待孩子认知很多字后,可以尝试和孩子进行简单的笔谈。 小贴士:亲子阅读好时光 爸爸妈妈可以安排一个有规律的每日亲子阅读时间,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用他最喜欢、最舒服的姿势一起阅读。如果孩子对书上的文字、词语感兴趣,妈妈可以边指边读。 阅读敏感期的几个重要指标 * 能集中注意力倾听成人朗读(讲述)图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 * 知道图书画面与文字的对应与转换关系,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的简单文字。 * 主动学、认常见汉字,进一步了解认读的规律,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 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按规矩的笔顺书写简单常见的独体字。 P62 性格是自然的累计 在性格的发展中,虽然每一阶段都与其他阶段有很大区别,但每一时期又为下一时期打下基础。想在下一个阶段发展顺利,就要求上一个阶段必须发展良好。 蒙台梭利解析: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因素 按照发展的顺序,受孕、妊娠、出生和出生后的几年都会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受孕之前,父母是否酗酒以及遗传疾病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因此,在孕育孩子之前,爸爸妈妈就要坚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这不仅仅对孩子身体的健康有益,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出生后2~3年内,孩子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在这一期间,他如果受到伤害、暴力,或者遇到其他障碍,其个性就会发生偏离。0~3岁造成的缺陷如果不能得到改正,那这些缺陷会一直保留下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甚至直接导致他性格产生缺陷。如果父母相对孩子在0~3岁期间造成的缺陷进行治疗,那应该把重点放在3~6岁期间。 那么,父母如果才能促进孩子性格的良性发展呢? * 当孩子能自己活动时,多多关注他,而不是替他完成所有的事。 *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伤害自己或他人,就不要强行打扰他。 *假如孩子能够决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由此来完善自己的个性,就会促进他性格得到良性的发展。 小提示 孩子那些被忽略的优秀品格 ·孩子自己会妥善地解决问题。 ·孩子只在同伴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伸出援手。 ·孩子之间会相互理解,相互鼓励。 ·孩子有帮助、安慰弱者的本能。 ·孩子有保护动物的天性。 ·孩子会真心地表扬小伙伴。 ·孩子也有集体感,会在一致行动中获得快乐。 P94 视觉训练:与综合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对孩子来说,感官是认识世界的通道。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储存,可以说,感觉是所有学习的基础。而人通过视觉接收外界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80%,由此可见视觉的重要性。 辨别大、小、长、短 大小和长短都是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了这些概念,孩子就会对事物形成更具体、更精确的理解,同时也会理解事物之间有相同或者相反的联系,形成简单的归纳思维。这就是抽象思维的开始。 认识形状 世界由形状各异的图形组合而成,孩子可以通过认知简单的形状来加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父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以认识形状的方式教孩子认识事物,这样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会更深刻。生活中,任何物品都有其形状,通过身边的实物,加深孩子对图形的理解。 P100 亲子训练游戏:听听合理里有什么 适宜年龄:1~2岁 游戏玩法: ·准备2个空盒子,将手铃、响鼓等玩具放在里面。 ·将盒子拿到孩子身边摇出“咔咔”“沙沙"的声音,引起他的好奇心。如果他想伸手拿盒子,就将整个盒子递给他。 ·孩子打开盒盖看到玩具时,妈妈可以很高兴地说:“里面有玩具啊!”同时将玩具递给他,让他自己摇一摇,听听是不是与刚才的声音一样。 接着,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试着让他自己把玩具放入盒子中,晃一晃盒子,听听玩具发出的声音,再将玩具取出。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聆听各种声音,学会辨别和区分它们。 亲子训练游戏:按小闹钟 适宜年龄:1~3岁 游戏玩法: ·把闹钟拿给孩子看,并把闹钟贴近孩子耳朵,让他留意闹钟发出的“嘀嗒”声。将闹钟离开孩子耳朵一段距离,然后演示按下闹钟的按钮,让闹钟发出优美的提示音乐,让孩子熟悉。 ·请孩子闭上眼睛,把闹钟拿到孩子的侧面并问:“听听,闹钟在哪儿呢?”训练孩子根据“嘀嗒”声转头找闹钟。找到后,把闹钟放到孩子手里,任由孩子把玩、按响,作为奖励。 ·孩子能够听着声响准确地找到闹钟之后,可以把难度升级。把闹钟放到孩子身边,用毛巾盖起来,然后引导孩子根据声音的方位找出闹钟。 ·妈妈要随时变换藏闹钟的方式和地点,并且慢慢由近及远,增加难度。 游戏目的:提高孩子听觉灵敏度。 性格培养关键 集中注意力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非常兴奋,因而注意力非常集中,在精神集中的状态下,孩子可以感受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了刺激、充满了快乐,因而他们乐此不疲。另外,提高了孩子的听觉灵敏度,也为日后学习语言和音乐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父母的,总想在孩子性格塑造的过程中,给予更好更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谁不渴望拥有一个“性格好”“习惯好”的孩子呢!可看了那么多的家教书,学了那么多的育儿理论,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离“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隔着“一本适合自己的家教书”的距离?作为一本正宗的蒙氏教育图书,侧重于家庭环境下的教育,在道具和游戏安排上更适合家庭操作,简单易学却不失蒙氏精髓,轻松培养好习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