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西游记(精)/毛泽东读四大名著系列

毛泽东读西游记(精)/毛泽东读四大名著系列
作者: 董志新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毛泽东读西游记(精)/毛泽东读四大名著系列
ISBN: 9787547012970

作者简介

董志新,吉林永吉人氏。生于建国后第三年农历三月廿一,十七岁投笔从戎。受教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和中央党校。性喜购书、读书、写书,尤爱文、史、哲。在连队七年后,经宣传股、科、处新闻报道岗位,于改革开放前一年调入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历任编辑、副主编、主编,二十三年后调入白山出版社,任总编辑至今。在《红楼梦学刊》《孔子研究》《孙子年鉴》等报刊上和其他著作中发表学术论文计有《曹寅扈从东巡考评》《何其芳红学年谱》《何其芳论红楼梦研究综述》《孙子知彼知己原则与毛泽东战略建构》《孔子论晋文公争霸战争》《孔子军事民本思想》等数十篇,著作计有整理校订的《何其芳论红楼梦》、与人合著的《将才论》《未来与沉思——核后时代的军事人才》、自著的《典故的运用》《男儿有志挥金戈》等十部。近二十年来醉心于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红楼梦》与红学、孙子与孔子兵学的思考和探索。

内容简介

在贪读这些神话故事和传奇小说的过程中,少年毛泽东逐渐完成了文 学启蒙教育。即使辍学在家,他也不间断这种教育。 有意找“蓬莱仙岛” 1918年冬天,青年毛泽东与同学萧三等到北京发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 尧的运动。据萧三回忆:冬天到了,他和毛泽东都想到,没有见过大海是 一大憾事。因此决定到天津附近大沽口去看看。他们乘火车到了天津,然 后又转车去大沽口。但下车后走到海滨一看:哪里有万顷波涛,连水都没 有! 只见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原来是一个冰的世界!他们于是相约:两人各向 一 方走去,绕它一周,然后回到原地来集合。毛泽东向西萧三往东。但毛泽 东回来得迟,萧三等了许久许久,觉得脚都冻了。萧三问他,哪去了?他 笑道, 我有意找“蓬莱仙岛”的,谁知什么也没找到……后来,1939年萧三从苏 联回延安在毛泽东处吃饭时,毛泽东还回忆起这次“旅行”,并对人们说 : 那个时候我还相信旧小说所写的蓬莱仙岛哩……我八岁的时 候,非常信神,我父亲不信,我和母亲还认为不对,会对家里不 吉利哩!有人说我从小不信神,那是讲错了……(孙琴安李师贞: 《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481、486页) 这里提到的“旧小说”,大约就是《西游记》了。“蓬莱仙岛”,传 说为 神仙聚居之地。《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 中描写:“(孙悟空)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读神话小说,想到书中所描写的蓬莱仙境去浏览体验一番,只有充满 好 奇心而如痴如迷者,才能有如此行为。读其书,人其地,也是人生趣事快 事。 在毛泽东,这样的举动可谓屡见不鲜:读《三国演义》,他到曹操战吕布 的 徐州去巡游;读《红楼梦》,他愿意到建筑美好类如大观园的杭州刘庄去 居住; 读《西游记》,他“真希望”找到“蓬莱仙岛”。 讲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 1927年8月,毛泽东在汉口出席了党史上十分著名的八七会议以后, 回到湖南板仓杨家,准备告别妻子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 儿子,去领导湖南的秋收起义。 利用出发前的时间,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清泰乡进行了六天深入调查走 访,撰写了《土地革命纲领》一文,然后,毛泽东准备到长沙去参加省委 扩大会议。 吃罢晚饭,毛泽东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儿子岸龙,拉着岸青,叫岸英搬 一把椅子,带儿子们到禾坪上去乘凉。这时虽说立秋已过,但据湖南的气 候规律,还有24个秋老虎。幸好不时山风习习,带着一阵阵凉意。 月亮初上,繁星满天。田野传来阵阵虫鸣。杨开慧洗罢碗筷,也来到 禾 坪。当家人就要离开板仓,回长沙去领导秋收起义,这一走,不知什么时 候能够团聚。三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些,在禾坪上打闹过一阵,围在父亲身 旁, 要讲故事。那晚,毛泽东兴致很好,问孩子们要听什么故事。岸英说讲“ 孙 猴子”的,岸青说要讲很长很长的。毛泽东对妻子说:“你讲罢,孩子们 喜 欢听你的。” 杨开慧笑道:“今晚是岸英他们要你讲,你就讲一个吧!” “好,我给你们讲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岸英、岸青连忙 坐在小板凳上,伏在爸爸的膝上,静静地听着。 听完故事,孩子们好不高兴。岸英捡起一截竹竿,在月光下 飞舞起来:“我是孙悟空,我是孙悟空。”岸青跟在后面,口里也叫: “我要做孙猴子。”被抱在臂弯里的小岸龙,看见哥哥们这样高兴, 也手舞足蹈起来。(毛新宇:《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1 年1月版,第84页) 像许多父亲那样,毛泽东也喜欢给儿子们讲《西游记》的故事,尤其 是讲孙猴子的故事。神话对富于幻想的儿童来说,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P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