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
作者: (美)弗朗西丝·伯内特|责编:王晓亚//王苗|译者:许虹//汪莹
出版社: 天天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秘密花园
ISBN: 9787501605743

作者简介

弗朗西丝?伯内特(1849~1924),美国女作家,一生勤于笔耕,共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以及多部剧作,题材广泛,构思巧妙,文笔细腻而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伤感和浪漫的情调。 使伯内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八八六年,她发表了小说《小伯爵》后一举成名,从而让她成为当时最畅销、最富有的畅销作家之一。随后,她又创作了最能代表她剧作成就的儿童剧《小公主》(1905)。一九O九年,当她在纽约长岛布置自家花园的时候,突发灵感,构思出儿童小说《秘密花园》,并于一九一一年出版。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伯内特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且成为二十世纪初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内容简介

第5章 走廊里的哭声 起初,玛丽?伦诺克斯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平平淡淡的。每天早晨,从那挂满壁毯的房间里醒来,就看到玛莎跪在地毯上生火;然后在那间乏味得很的儿童室里吃早餐;餐后就来到窗前凝视着那片广阔无垠、似乎伸展到天边的荒野。看得腻味了她就会想到,如果不出去,就只得待在屋子里,但无事可做,所以还是出去的好。她并没想到,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事情。她哪懂得,当她顶着荒原上刮来的风疾走,甚至沿着小路或林荫道跑步时,这无疑会加快她体内的血液循环,会使她的身体变得健壮起来。她跑步只是为了使自己身子变得暖和起来,然而她讨厌这儿的风,它呼啸着刮到她的脸上,像个看不见的巨人挡住了她的去路。但是,她深深地吸着从欧石南丛中吹来的新鲜空气,这不仅有益于她那瘦弱的身体,使她的面颊泛出了红晕,她那双黯淡无神的眼睛也变得炯炯有神,只是她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些变化。 一连几天,她几乎从早到晚都在户外活动。有天早晨,她醒来后竟然体会到了饥饿的滋味。当坐下来吃早餐时,她再也没像以往那样不屑一顾地推开麦片粥。她拿起匙子吃起来,直到吃得干干净净。 “今天早上你可真吃了不少。”玛莎说。 “味道真不错。”玛丽说着,自己也感到有点奇怪。 “是荒原上的空气让你有了胃口。”玛莎说,“你真有福气,有胃口也有吃的。我家十二个孩子都有胃口,可就没东西可填肚子。你每天到外面去跑跑、玩玩,慢慢就会变得结实起来,也不会这么面黄肌瘦了。” “我不玩,”玛丽说,“没什么可玩的。” “没啥好玩的!”玛莎感到奇怪地叫了起来。 “这儿的孩子玩什么木棍啊,石子啊。他们跑啊,嚷啊,东瞧瞧西看看,玩得很开心。” 玛丽可不是那种好叫喊、吵吵嚷嚷的孩子,但她的眼睛可没闲着。既然没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她就在各个园子里转来转去,顺着小路到处溜达。有时,她去找本?韦瑟斯塔夫,但是,有好几次玛丽虽然见到了他,他却总在干活,忙得连看她一眼都顾不上,他的神色有时好像并不高兴,也不太友好。还有一次,当她向他走过去时,他扛起铁锨转身就走了,好像要故意躲开她。 有个地方玛丽去得比任何地方都多,那就是四边有围墙的那座花园外面的那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两旁的花坛光秃秃的,靠墙的地方长着茂密的常春藤。有一段围墙上的绿叶比其他地方的更浓密,看来这儿似乎很久没人照管了。其他地方都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但只有这里根本没修剪过。小路也在这里到了尽头,显得更加荒芜。 和本?韦瑟斯塔夫谈话之后过了几天,玛丽上这儿来过,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她觉得奇怪,为什么就这一段墙藤没人管理呢?她站在那里抬头看了看,看到一条长长的常春藤在随风摆动。突然,她眼前闪过一点鲜红色的东西,与此同时,她还听到一声清脆的啁啾声。啊,原来是本?韦瑟斯塔夫的那只红胸脯的知更鸟,它正停栖在墙头上,俯身向下,歪着小脑袋瓜看着她呢。 “嘿!”玛丽欣喜若狂地叫起来,“是你吗——是你吗?”跟它说话,她并不感到意外,仿佛确信它能理解并会回答她似的。 它的确回答她了。它在墙上唧唧喳喳地又唱又跳,好像打算敞开心扉把它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她。尽管它不会像人一样说话,但玛丽小姐似乎明白它的意思。它好像在对她说: “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风和日暖的,不是吗?你一切顺心吧?让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好吗?来吧,来吧!” 玛丽笑逐颜开,跟着那只沿墙头蹦蹦跳跳、时而又亮亮它那美丽翅膀的小鸟跑着。往日那个可怜、弱不禁风、气色不佳而又难看的小玛丽在一瞬间变得漂亮多了。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她一边喊着,一边顺着小路紧紧地跟着这只知更鸟脚步嗒嗒地往前走去;她啾啾地试着吹口哨,上次她对吹口哨还是一窍不通。这只知更鸟看来十分满意,并且以唧唧的叫声以及长鸣声来回应她。最后,它张开翅膀,扑棱一声飞上了树梢,在那儿放声高歌起来。 这使玛丽回想到初次见到它的情景。当时它正在一棵树顶上晃来荡去,而她正好在果园里。现在她在果园的另一侧,站在墙外更低的一条小径上,但她看到的是园内的同一棵树。 “它长在没人进去的那个花园里,”她自言自语道,“这就是那个没找到门的花园。知更鸟也住在那儿。我真想看看这花园是什么样子啊!”她沿小路跑到她第一天早上进去的那扇绿门跟前,接着又跑了一会进了另一扇门,这才来到果园里。她停下来抬头一看,那棵树就在墙那边,那只知更鸟刚刚结束了它的演唱,正在用它的小嘴整理它的羽毛。 “就是这个花园,”她说,“我敢肯定就是它。” 她来来回回地转悠,仔细观察果园围墙的内侧,但情况仍和上次一样——没发现这花园的门。她又穿过菜园,顺着那堵爬满常春藤的墙外面的小路走去,一直走到它的尽头。她边走边看,但也没看到门;她不得不再到另一头去找,可始终也没发现门。 “真怪,”她说,“本?韦瑟斯塔夫说那个花园没有门,果真找不到门。可是,十年前它肯定是有门的,要不,克雷文先生哪能把它的钥匙埋了呢?” 玛丽想得很多,开始对这里产生了颇大的兴趣,她感到上米塞尔斯怀特庄园来并不遗憾。在印度时,她总是热得没精打采的,对一切都漠然置之。而现在,荒原上这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风,吹走了她那个小脑袋瓜里的灰尘,使她变得清醒而又聪明多了。 她几乎整天都在外面玩耍,到了傍晚坐下来吃晚饭时,她又饿又困,但同时感到身体舒适,精神愉快。对玛莎的唠唠叨叨,玛丽再也不感到那么厌烦了,而且她似乎还愿意听她唠叨。后来,她还想到,有个问题得问问她。晚饭后,她坐在炉前的地毯上,终于向玛莎提出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克雷文先生那么憎恨那个花园呢?”她问。 她要玛莎留下来陪陪她,玛莎毫不反对。她还很小,并习惯了待在自己家那所挤满了兄弟姊妹的屋子里,而在楼下那间用人们休息的大厅里,那些男仆和上等女仆总拿她的约克郡腔调寻开心,把她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丫头。他们坐在那儿窃窃私语,调嘴学舌,真是无聊至极。玛莎是个喜欢聊天的人,而这个曾在印度生活过、又一直由“黑人”侍候的怪女孩使她感到新鲜有趣。 还没等玛丽开口,她就一屁股坐在地毯上说开了。 “你还在琢磨那个花园哪?”她说,“我知道你还在琢磨它。我第一次听说它时也这样。” “他为什么恨那个花园?”玛丽追问道。 玛莎盘着腿,舒舒服服地坐好。 “你听,外面的风在呼啸,”她说,“今晚你可别到荒野去了,你要是到了那儿,一准连脚跟都站不稳。” 在这之前,玛丽并不理解“呼啸”是什么意思,到这时候她才明白了。它肯定是一种沉闷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怒号声。它在这幢房屋的四周咆哮着,像一个无形的巨人冲击着这幢房屋,敲打着墙壁和窗户,妄图冲进屋里。但是,人们知道它是进不来的,而且,它令人感到,待在一间生着红彤彤炭火的房间里是多么安全,多么温馨啊。 “可他为什么那么讨厌那个花园呢?”在听完玛莎刚才讲的那些话之后,她接着又问了一遍这个问题。她想看看玛莎是否知道那是什么原因。 后来玛莎把她知道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她。 “你可得记住,”她说,“梅德洛克太太曾吩咐过,不许议论这件事。这儿有许多事是不许多议论的,这也是克雷文先生定的规矩。他说,他的苦恼与仆人们无关。但要不是那个花园,他还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样子。那是克雷文夫人的花园,他们刚结婚时她就建了那个花园,她非常喜欢它,他们俩在里面种了许多花草,但从不让园丁进去。他和夫人在里面闩上门,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里面看书,聊天。那园子里有棵大树,上面有个树杈像把椅子可以坐人。她还像个小姑娘似的,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椅子’上,还在树下种了一片玫瑰花。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她正坐在那个树杈上时,树杈断了,她从上面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医生曾以为,这一下克雷文先生准会发疯,也许会难过得死掉。这就是他为什么恨那个花园的缘故。打那以后,再也没人进过那个花园,克雷文先生还不允许任何人谈论它。” 玛丽不再问什么了。她望着壁炉中红红的火焰,听着大风的“呼啸”。这“呼啸”声似乎更大了。 对玛丽来说,和玛莎的这次谈话,又是一桩使她受益匪浅的好事。事实上,从她到米塞尔斯怀特庄园以来,这类于她有益的好事已有了四件。首先,她和知更鸟成了朋友;其二,她在风中奔跑直到浑身发热,使她得到了锻炼;其三,有生以来,她第一次有了一个健康人或者说正常人的饥饿感;此外,她已体会到为他人而感到内疚或产生同情心的那种感受。她确实有了长进和变化。 但是,在倾听风的呼啸时,她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她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开始时她几乎无法把它和风声区分开来。那是一种奇怪的声音,仿佛一个孩子在什么地方哭泣。有时,风声听起来很像小孩的啼哭声,但现在,玛丽小姐断定,那声音是在屋内而不是在外边。它听起来好像很远,但它是在这幢房子里面。她向四周看了一下,然后望着玛莎。 “你听到有人在哭吗?”她说。 玛莎似乎突然感到不知所措了。 “没有,”她回答说,“那是风声。有时风声就像荒野里迷路的人在哭泣一样,风声总是有各种各样的。” “可是,你听,”玛丽说,“它在楼里——在楼下的一条长廊里面。 ” 正在这时,楼下的一扇门被吹开了;同时一股强劲的风顺着过道冲了过来,她们这间屋子的房门也被吹开了。她们俩跳了起来,屋里的灯也被吹灭了。那哭声从远处的走廊传过来,比刚才更加清楚。 “听,”玛丽说,“我说嘛,有人在哭——声音不像大人的。” 玛莎跑过去把门关上闩好。可是,在这之前,她们俩都听到了远处的走廊上有人砰地一下把门关上的声音,接着便鸦雀无声了,甚至那“呼啸”的风也停了一会。 “是风声,”玛莎仍固执地说,“如果不是风声,那就是那个洗碗工贝蒂?巴特沃思在哼哼。她整天闹牙疼。” 话虽这么说,但玛莎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忧郁和惴惴不安的神态。玛丽紧紧地盯着她,她不相信玛莎说的是实话。 1.被公认为是一部无年龄界限的经典名作 2.作为严肃的文学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 3.影响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和D.H.劳伦斯的写作 4.被作为英美大中小学英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