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精)/译文经典

哲学的慰藉(精)/译文经典
作者: 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哲学的慰藉(精)/译文经典
ISBN: 97875327567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几年前,在纽约一个苦寒的冬日,我在赶赴伦敦 的班机前还有一下午可以闲逛,信步走去,不觉来到 了大都会美术博物馆楼上的画廊。那里灯火通明,一 片寂静,只有地板下的暖气低吟,令人心神悠然。我 在印象派的画廊里看画看腻了,正想寻找一间咖啡厅 ,喝一杯我当时特别喜爱的一种美式巧克力牛奶,蓦 然间一幅画映入眼帘,从说明来看,这幅画是雅克一 路易·大卫作于1786年秋,时年38岁。 画上被雅典人民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在悲痛欲绝 的朋友围绕中正准备喝那杯毒药。公元前399年的春 天,3名雅典公民对这位哲学家提起诉讼,告他不敬 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罪名重 大,非判死刑不可。 苏格拉底的申辩以其非凡的镇静自若流传后世。 法庭给他机会当众放弃他的哲学,但是他选择了所信 仰的真理而不肯随俗,根据柏拉图的叙述,他意气昂 然对法官说: 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决不会停止哲学 实践,不会停止对你们进行劝导,不会停止向我遇到 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所以,诸位,不论你们是否 释放我,你们知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虽百死 而不悔。 于是,他就给带到一所雅典的牢狱中等待生命的 终结。他的死标志着哲学史上一个特定的时刻。 这一事件的意义之重大,也许以此为题的绘画频 繁出现足以为证。1650年法国画家夏尔一阿方斯·迪 弗雷努瓦绘《苏格拉底之死》,此画现悬挂于佛罗伦 萨的帕拉蒂画廊(那里没有咖啡厅)。 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兴趣到18世纪臻于极至,尤其 是狄德罗在其《论戏剧诗》中专门有一段话提到这一 事件蕴含着丰富的可以入画的意境,其后就更加引起 关注。 雅克一路易·大卫是在1786年春从一名富有的国 会议员,才华过人的希腊学者,夏尔一米歇尔·特吕 代纳·德·拉萨布利埃手中接受这一任务的。报酬极 为优厚:预付6000里弗赫,交货时再付3000里弗赫( 路易十六给那幅更大的画《贺拉斯兄弟之誓》才付了 6000里弗赫)。当1787年这幅画在沙龙里展出时,立 即被公认为以苏格拉底之死为题材的画中的极品。乔 舒亚·雷诺兹爵士认为“这是自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和 拉斐尔的罗马教皇居室壁画以来最精美、最令人仰慕 的艺术成就。这幅画足以让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人感 到荣耀”。 我在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买了5张大卫的那幅画 的明信片。后来,在飞过冰封的纽芬兰上空时(当时 晴空万里,一轮明月把大地照出耀眼的绿光),我拿 出一张来看,一边嚼着服务小姐在误以为我打瞌睡时 放在我前面小桌上的淡而无味的饭菜。 画上柏拉图坐在床脚,手里拿着一支笔,身旁放 着一卷纸,他是这场城邦冤案的沉默的见证人。他在 苏格拉底死时29岁,但是大卫把他画成了一位老人, 须发皆灰,神色凝重。走廊里是苏格拉底的妻子桑娣 帕,由两名狱卒陪送从牢房里走过来。有7位朋友处 于不同程度的悲戚之中。苏格拉底最亲密的伙伴克里 托坐在他身旁深情而关切地凝视着这位大师。但是哲 学家本人腰杆笔挺,上身和胳膊如运动员般健壮,神 情既无畏惧也无悔意。众多的雅典人骂他是笨蛋,却 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仰。起初大卫准备画苏格拉底正 在仰药自尽的情景,但是诗人安德烈·谢尼埃提出了 可以表现更大的戏剧张力的建议:画上的苏格拉底正 宣讲完一个哲学论点,同时泰然伸手拿起那将要结束 他生命的毒杯,这既象征着对雅典法律的服从,又象 征着对自己内心的召唤始终不渝。现在我们看到的就 是生命完成升华的那一刻。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