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第一卷)
ISBN: 9787521217582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传媒艺术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项目四十余项,著有《立论中国影视》《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曾赴亚、欧、美、非、澳等大洲四十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黄匡宇 《影视语言学》书序 黄匡宇的新作《影视语言传播学》即将正式出版,作为老朋友,我要由衷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黄匡宇先生是我国新闻广播影视教育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前辈名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多个传媒机构从事文字、摄影、编辑等工作,70年代末来到高校,先后在江西、湖北、广东多所高校从事新闻、广播影视教育工作,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尤其是以影视语言为核心,孜孜不倦执着研究,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与教材,发表了大量很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为中国传媒学术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本人有幸从20世纪90年代就与黄先生相识,在很多学术研讨会上聆听黄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与评点,常常被他理想主义加专业主义的情怀与风范所打动、感染!他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尤其是关于影视语言的系统阐述,更是大开大合,眼光独具,直指要害,犀利精辟!黄先生的许多判断与表述从来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密切结合正在发生的传媒现象景观,同时又不仅仅拘泥于当下,而是探讨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规律与规则,因而言之有物,言之有道,令人信服,令人敬佩!要想对黄先生这样有着半个多世纪从业经历的前辈名家的思想、学术、理念做全面概括,绝非我这样的后辈晚学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里我只能就个人有限的理解谈点肤浅的看法。 在我看来,黄先生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是他的“直”。黄先生对于任何影视传媒问题,从来是直截了当,直来直去,哪怕是熟人、友人希望“捧场”的邀约,他也是直抒胸臆,绝无客套,有些非常尖锐的批评,或许一时令人感到不近情面,但回头想来,恰恰是这样对事不对人的直言,才真正有“刮骨疗伤”的功效,引发大家由衷的认同。 黄先生的教学与治学,之所以取得了那么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他的“知”。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从传媒一线到高等院校,黄先生积累的关于影视传媒的经验之丰,知识之丰,是鲜有后学能比的。与传媒一线实践者相比,他阅读与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显而易见;与缺少传媒一线经历的高校老师相比,他十多年的一线阅历带给他精准有力的判断与把握更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黄先生对于影视传媒的学术探究,之所以给人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更是得益于他的“执”。翻读他以往主要的学术著述,我发现基本上围绕“影视语言”这个核心领域执着不变。不像有的学人总是热衷于捕捉社会或学术“热点”去拿项目、找课题,黄先生也从来不在乎体制内的各种评审,而是初心不改,执着地坚守他熟悉并热爱的“影视语言”学术天地,去打深井、探奥秘,不断沿着既定的路线推出全新的成果。 黄先生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与决绝,他的这种不媚时、不媚俗、不媚上、不媚亲的风骨与勇气,使得他的诸多学术观点至今依然散发着启人深思的活力与魅力。当大家都强调“内容为王”之时,他提出“形式是金”,对于有些媒体为了抢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眼球,不惜粗制滥造、不讲求形式表达的现状问题予以了尖锐有力的回应;当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屏幕新宠、引来社会热烈关注之时,他提出“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拒绝主持人”,对于主持人过于个人化、主观化可能带来的新闻公信力的削弱做了旗帜鲜明的批评;当不少学人强调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节目声音应大于画面或画面应大于声音的说法,他提出电视新闻节目应当“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对于电视声画关系做了精准而辩证的阐述…… 我们可以看到,本书既是黄先生毕生影视语言研究的新集成,也融入了他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视角。本书将影视语言置于符号学新理论视角,置于影视语言从媒介到形态的历史发展之中,置于影视语言国际传播的大框架中,让我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多个维度下的影视语言研究新思路与新空间。 再次祝贺黄先生的新作问世!期待也相信这部著作给影视语言研究带来新启示、新教益! 【书籍信息】黄匡宇:《影视语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见证中国影视教育、影视学术和影视艺术发展脉络 打造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的生动素材 深入中国特色的影视教育和研究的鲜活经验 影视传播、影视教育、影视创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