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作品精选系列
ISBN: 9787532166442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7—1962),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5岁时随家人迁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个小镇度过。他从小爱好阅读,但没有*过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学待了一年多。青年时参加过皇家空*,但未正式参战,之后短暂游历过欧洲。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以写作为业,30年代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解决经济问题。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押沙龙,押沙龙!》(1936)、《八月之光》(1932)等。这些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福克纳成为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象征。1949年,威廉·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那个漫长安静炎热令人困倦死气沉沉的9月下午从两 点刚过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他们一直坐在科德菲尔德小姐仍 然称之为办公室的那个房间里因为当初她父亲就是那样叫 的——那是个昏暗炎热不通风的房间四十三个夏季以来几 扇百叶窗都是关紧插上的因为她是小姑娘时有人说光照和 流通的空气会把热气带进来幽暗却总是比较凉快,而这房 间里(随着房屋这一边太阳越晒越厉害)显现出一道道从百 叶窗缝里漏进来的黄色光束其中充满了微尘在昆丁看来这 是年久干枯的油漆本身的碎屑是从起了鳞片的百叶窗上刮 进来的就好像是风把它们吹进来似的。有扇窗子外面的木 格棚上,一棵紫藤正在开今夏的第二茬花,时不时会有一 群麻雀随着不定吹来的风中在花枝上落下,飞走前总要发 出一阵干巴巴的、叽叽啁啁、尘土气十足的声音:而在昆 丁对面,科德菲尔德小姐穿一身永恒不变的黑衣服,她这 样打扮到如今已有四十三年,究竟是为姐姐、父亲还是为 “非丈夫”①,没人说得清楚。她身板笔挺,坐在那张直 背硬椅里,椅子对她来说过于高了,以致她两条腿直僵僵 地悬垂着仿佛她的胫骨和踝关节是铁打的,它们像小孩的 双脚那样够不着地,透露出一股无奈和呆呆的怒气,她用 阴郁、沙嗄、带惊愕意味的嗓音说个不停,到后来你的耳 朵会变得不听使唤,听觉也会自行变得混乱不灵,而她那 份无可奈何却又是永不消解的气愤的早已消亡的对象,却 会从那仍然留存、梦幻般、占着上风的尘土里悄然出现, 漫不经心而并无恶意,仿佛是被充满反感的叙述召回人间 的。 她的话音不愿陡然打住,它宁愿干脆渐渐消失。房间 里会出现一片带淡淡的棺材味儿的昏暗,由残酷、阒寂的9 月阳光所炙晒蒸发并高度蒸发,使外墙上二度开花的紫藤 给这片昏暗添上甜味甚至变得太甜,而时不时传进来的是 雀群那响亮的翅膀拍击声,这声音满像一个闲来无事的男 孩在挥动一根有弹性的扁木条,透过来的还有一股长期设 防禁欲的老**的皮肉发出的酸臭,与此同时,从那把椅 座太高使她看上去像个钉在十字架上的小孩的椅子上,在 袖口和领口那一个个花边组成的白蒙蒙的三角形的上方, 有一张苍白憔悴的脸在注视着他;那并没有陡然打住而是 渐渐消失隔了段长时间又渐渐响起的话音,像一道溪流, 一行细流从一摊干涸的沙砾流向另一摊,而那鬼魂则以微 妙的温顺态度在沉思,仿佛这话音正是供它出没之处,换 了命好点儿的鬼魂是可以有一幢凶宅来出没的。在一阵无 声的惊雷中他(人—马—恶魔)会突然碰上一个场面,安详 文雅得像一幅学校作为奖品颁发的水彩画,淡淡的硫黄气 味还留存在他的头发、衣服和胡子上,而在他身后簇拥在 一起的则是他那帮野性十足的**,像半驯化得能跟人一 样直立行走的野兽,神态既狂野又镇定自若,在他们当中 则是那个上了手铐脚镣的法国建筑师,神情严峻,面容憔 悴,衣衫褴褛。那个坐在马背上的人一动不动,蓄有胡子 ,一只手手掌向上平举;在他后面那群野黑人和被俘的建 筑师不声不响,挤作一团,在不流血的自我矛盾中扛着用 于和平征服土地的铲子和铁锹和斧子。接着在长长的毫不 惊异的状态中,昆丁仿佛在看他们突然占领了那一百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