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孤独

爱与孤独
作者: 周国平 著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爱与孤独
ISBN: 9787530218402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何以滋养灵魂》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内容简介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 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 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 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 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 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您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 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是写给孩 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 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 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的文章和 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凶为什么,却并不深究 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 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一个卑微 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 ‘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我从不愿把您想象成 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Ⅱ巴。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 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要用心说 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 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封,发现 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 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 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我不曾 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 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 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 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 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 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 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暧,一种暖人人性根底的深 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 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 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 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 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 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 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 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 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 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 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 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 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 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 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P2-3

周国平亲自编选校订,哲思和诗情交融,诠释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爱情、性、友谊、婚姻和亲情。

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亲自编选128篇最佳散文,畅谈爱情、性、婚姻、友情、亲情等热门情感话题,阐述了一个哲学家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见解

围绕爱与孤独,回答年轻人最关心的情感话题,见解独到,富有启发。

爱与孤独,萦绕在历代哲学家的思想中,也萦绕在每一位年轻人的心里——如何与孤独共处?如何爱自己、爱他人?奋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如何平衡这二者?孤独能否用爱化解?在孤独之中渴望爱,得到爱之后如何不失去自我?本书给予了清醒而优美的解答。

对爱情和婚姻的解读格外精彩,诙谐而犀利,说尽其中的迷人与荒谬。

周国平对爱情和婚姻的解读诙谐而精辟,既有审视,又有调侃,背后是作者沧桑的人生阅历和对人性的清醒认识。

教你学会与孤独高质量地共处,学会与自己交谈——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其实人人都是孤儿。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