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90
折扣购买: 学校的100种可能(上)
ISBN: 9787540798574
李镇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学校荣誉校长。 从教40年,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青春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经验已经成为可供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研究的财富。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报告上千场,并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所著图书几十种,发行量近300万册。
北京育英学校:这里到处都生长着故事 一、“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育英学校号召孩子做点什么以表示对自己节日的庆贺,孩子们也在动脑筋想准备点礼物送给学校。有的想画画,有的想刺绣。 一个女孩儿回家后对爸爸说了学校的号召,她爸爸自言自语地说:“送什么好呢?”想了想,他说:“我写几个字吧!”于是,他挥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那个女孩叫李讷,这位父亲叫毛泽东。 从此,这所创办于1948年秋天并随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入北京的红色学校,就把“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作为校训,直到今天。 二、热爱每一个劳动人民 我是第三次走进育英学校了,知道它在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成就斐然。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学校基于小初高一体化的办学特点,变革学校管理机制,贯通师资队伍,构建一贯制课程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模式及实践路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普通学校实现快速优质发展的普适性道路。 但最让我怦然心动的,是育英学校自然美丽而又富有教育意蕴的环境,以及校园里一些承载着故事的标志乃至细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未来的学校应当把大自然所赋予的和人所能做到的一切尽可能充分地用于人的和谐发展,做到让大自然为人服务。”这正是育英学校的追求,他们尽可能让校园的每一处细节为悄无声息的教育而存在,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在学校思明楼一层大厅,我看到一篇学生作文被嵌刻在墙上—— 尊重·尊严 今天政治课上看了两位励志名人的故事,其中华山的独臂挑山工让我联想到很多:在这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个万众瞩目、生活条件最好的首都北京,在这所京城最美、环境优越的育英学校…… 你曾注意过楼道中每日勤勤恳恳、打扫卫生的阿姨吗?上学期的她来自山西太原,漂泊到北京打工。五十多岁的年纪,终日弯腰低头为我们打扫卫生。可你正眼看过她一眼吗?当你肆意扔着塑料瓶,当你在厕所疯狂地打闹时,你是否知道每天晚上在同学们都回家后,面对空幽幽的教学楼,她是如何辛勤收拾的?你难道天真地以为每天早上整洁干净的楼道是自行恢复的不成? 但是,面对一些同学的低素质行为她从未抱怨。她没有丝毫要求,哪怕是每天晚上为分类垃圾、挑拣塑料瓶都要累到很晚。当你一次弯腰帮她捡起塑料瓶时,她连声道谢地接过瓶子,仿佛受到隆重的礼待一样。她的卑微让我心碎!当你闲来读书于五楼长椅时,她正卖力地擦着楼道,你下意识地抬抬腿以免妨碍她擦地,她竟“受宠若惊”地流露出无比歉意:“打扰你读书了!”她的卑微让我羞愧!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尊重她们! 她的卑微让我恐惧,每次见到她你都点头示意,她也给予你最诚挚的微笑。这便是你能抚慰她创伤心灵的唯一方式。 她走了,默默无闻地来到我们身边,又悄无声息地离去。 直到昨日与新来的阿姨简短交流后我才知道,原来的阿姨家里年事已高的父亲患有重病,大小便失禁,需要人照顾。新来的阿姨则是她的弟媳妇。 唯有看到她,你才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这时的你可以不为自己努力,不为名誉努力,甚至不为父母努力,但你紧咬牙关,要为她们努力!请不要被优越的一切迷住双眼。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座首都,这所学校,都有不少苦命之人还在挣扎地生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她们真的需要人倾诉,需要你的支持与慰藉,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新来的阿姨讲述自己苦命打工,讲述儿女在地方学校受到的种种不公待遇,那里没有明亮亮的被我们随意刻画、踢踹的桌椅,没有现代化的被我们用来做无用之事的电子设备…… 这里是北京……北京…… 这不仅仅是现代化、国际化的代言词,更是苦命人悲怆流泪却只能暗自叹息的地方…… 你可以不知道她们的苦衷,但请你捍卫她们的尊严! 谢谢阿姨,愿您的老父亲早日康复。珍重,再见! 这是一个名叫杜亦森的八年级学生写的随笔作文。从语文的角度看,这篇随笔作文还有不少语病,内容似乎也不那么“正能量”,但作者一颗善良的心,打动了他的老师,也打动了校长。 于会祥校长说:“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用悲悯的心、温暖的情关注到这一切,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情怀?面对‘高大上’的职业我们敬重,感慨他们创造的非凡价值;面对平凡的劳动者的工作,我们知道那是生存的手段,我们理解其中的艰辛,更接纳和尊重别人辛勤的劳动——这是我们的理性、善良、尊重与博爱!这篇文章真挚、朴实地写出了自己的见闻和真实感受,也反映了育英学子所拥有的同情、怜悯、悲悯之心。” 于是,学校将这篇文章展示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提醒着育英的每一个孩子,要热爱身边的劳动人民。 这篇随笔作文也打动了我。在不少人追捧明星、崇尚“成功人士”的今天,育英学校却引导孩子们关注并关心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而且这种引导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教育”,而是发现孩子心中的善良萌芽,再尽可能将其扩大,物化成校园的一景,去感染或者说唤醒更多孩子心中本来就有的善良。这是一种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 三、躺在校园里的大柳树 记得上次来育英学校,看到过草坪上躺着一截枯树。我问于校长:“那块枯木还在吗?”他笑着回答说:“在的,当然在。” 我们来到横躺于草坪的枯树前,于校长给我的团队讲起了这段枯树的故事—— ...... 好学校什么样? 极具特色的校园建设,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创新多样的教学改革,丰富多彩的课程建设,22所国内外学校呈现美好学校范本,展现学校的无限可能! 本书图文并茂,较为深入地展示了当代学校的风采,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可为学校管理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