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大英博物馆日记(外二种)(精)
ISBN: 9787108057808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文化史的视角 2001年7月30目,星期一,晴 一部二十四史,尚且不知从何说起,*何况五大 洲四大洋?还是由近及远,从*为熟悉的中国馆看起 。 这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愿随大流,按图 索骥,竞走到中国馆的“后门”来了。那是一道不算 宽敞的走廊,正陈列着关于**历史及风情的图片, 虽也精彩,但与原先期待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 五帝到于今”,还是大相径庭。 终于进入中国馆的大厅,可未见展品,先闻乡音 。男高音:“这算什么宝贝?比咱们故宫差多了!”接 着是男中音:“别说故宫,连省博都比不上。”女中 音*有把握:“单是上回从香港买回的那几件圆明园 的东西,就比这强!”如此斩钉截铁的评判,着实让我 大吃一惊。不说起码的文明礼貌,单是面对如此深邃 的知识的海洋,总该有点敬畏之心吧,为什么总想着 争强斗胜?博物馆里,偶尔也有人窃窃私语,但像“ 咱老乡”那样高谈阔论者,已近乎在中国也会被立牌 禁止的“大声喧哗”了。好在这里的管理人员很少, 未见有人出面干涉。于是,“高论”忽东忽西,渐行 渐远,好一阵子才**消失。 安静的展览大厅,一点不显得拥挤,原因是观众 各自为战,互相趋避。相对于人见人爱的美术馆,综 合性或专题性的博物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似乎 都比较冷清——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馆也不例 外。要说原因,大概是美术馆诉诸观众的审美直觉, 外行也可看热闹。别看参观者对画家、雕塑家的精美 技艺赞不*口,其实心里还另有一杆秤,那便是专家 关于“国宝”的鉴定,以及拍卖行里艺术品的价格。 至于徜徉博物馆,则需要较多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一 只木箱、几段残碑或者满地瓷片,体味所展物品中蕴 涵着的民族志或文化史,这样的“内行看门道”,毕 竟不太多。 因从背面入手,错过了以往阅读、思考时必不可 少的历史线索。可这也有好处,跳出“秦汉”过后必 定是“唐宋”的惯性思维.直面每一件孤立的展品。 满墙斑驳的壁画,前面陈列着几尊造像,除了大肚能 容的弥勒佛无人不知,其余的,比如潜心修行的和尚 、飘然欲仙的道士,还有着儒者衣冠的读书人,很可 能属于文化类型的介绍。看这场面,当即明白了刚才 那几位的高论。见识过西安兵马俑的气势、洛阳石窟 的辉煌、敦煌雕塑的瑰丽,再打量眼前这孤零零的几 尊明清造像,自然是“不值一提”。可他们忘了.这 里是伦敦,不是敦煌;*大部分观众熟悉的是希腊画 瓶,而不是三彩造像。将和尚、道士和儒生并排陈列 ,而不追究其生产年代及工艺差别,主要目的是介绍 以儒释道为主干的中国文化。从文化史而不是艺术史 的角度铺排,这正是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大差别。大 英博物馆里,也不是没有国人耳熟能详的“宝贝”, 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便人藏此问;但常设展的 主要功能在于传播知识,确实不必要“劳动大驾”。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