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卑劣的小人(精)/小说家的散文
ISBN: 9787555905349
。。。
我曾是个山东人 不知是身上真的有,还是装模作样装出来的,初 相识的人,常说我身上有些豪侠之气。每当这时,我 呢,多是一半谦虚,一半自负地说: “也许有吧,我曾是个山东人啊。” 这倒不是诳语,确实是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有两三年的时间,即从小 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我是在山东德州度过的。 父亲原在青岛的海防部队服役,转业时为了回老 家方便,选择了德州,在德州监狱当了管教干部。安 顿下来后,就将母亲和我接去同住。住了三个年头, 到了一九五八年春天,国家号召干部家属返乡支援农 业,一贯积极上进的父亲,主动响应号召,将我们母 子,还有在德州出生的弟弟一起送回山西老家。后来 家里人都埋怨父亲做事孟浪,要不我们全家都是城市 户口了。我倒是理解父亲,他那时才三十出头年纪嘛 。父亲独自一人在山东工作了二十几年,直到改革开 放之后,才按国家有关政策,将母亲和五弟、六弟转 到德州。 小时候,对山东人的性格没有什么认识,甚至还 有点委屈。 我刚去德州,小朋友们给我叫“小侉子”,见了 我就半唱半喊地说:“打侉子,卖侉子,侉子侉子悠 侉子!”当时不知这个“悠”字是什么意思,现在回 想,该是荡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小侉子像荡秋千似的 悠起来。这不是反了吗?在我们老家,是给河南、山 东过来的人叫侉子的呀。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也。 真正让我见识了山东人豪爽性格的,是改革开放 之后。 那时,母亲和五弟六弟已到了德州,我在太原工 作,父母年纪大了,一年之中,总要去看望一两次。 每次去了,父亲总要领着我去看望他的朋友。父亲是 个爱热闹的人,交往的朋友中,除了跟他年纪差不多 的之外,还有几个比他小十几二十岁的,不管见了谁 ,父亲总是说,这是你什么伯伯,这是你什么叔叔。 我呢,也就跟上叫声什么伯伯,什么叔叔。那些年纪 大的还好说,遇上年纪不大的,真叫我难为情——这 个什么叔叔,有的竟比我还要小一两岁。但是,有一 样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父亲的这些朋友,招待我真 像来了老家的侄子。我在那儿待几天,天天都有人请 我们父子俩去喝酒。那时还不兴在饭店吃饭,就在他 们家里,荤的素的摆满一桌子,酒嘛,几乎全是景芝 白干,一瓶喝了再上一瓶,临走还要给拿上这样那样 的土特产。尤其是那些大娘,总是给我说,你父亲人 多好,在这里几十年多么不容易,为供你们弟兄几个 上大学,平日怎样的省吃俭用。 那几年,也是母亲一生最舒畅的一个时期。 据父亲说,他们监狱的一个领导,平日对人很严 厉,独独对母亲很是敬重,骑自行车见了母亲,总要 下来问声好。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监狱干部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