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这样用药

中老年人这样用药
作者: 编者:鲁翔|责编:刘玉锋|总主编:汉竹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中老年人这样用药
ISBN: 9787571314989

作者简介

鲁翔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 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是医生、学者,也是管理者,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获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第四批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长期从事中老年心血管病临床医疗工作,擅长中老年相关疾病的用药和健康保健。疫情防控期间,担任江苏援湖北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江苏对口援黄石医疗支援队总指挥,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在线试读: 中药比西药安全吗 如今,“中医养生”理念在社会上受到大力推崇,“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形神共养”等中医理论逐渐深入人心。相比西药,大家会认为中药治病更安全,毒副作用较小,逐渐形成了一种“中药比西药更安全”的误区。 有些中药本身就是毒药 中药区别于人工合成的西药,多数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矿物,其中很多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直接食用的,所以从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然而中药中还有一些本身就具有毒性的药物,例如砒霜、马钱子、朱砂等。很多患者主观意识里的“中药”还只是停留在养生保健的药食两用品上,对中药品种缺乏全面的认识。 中药作用相对缓和,容易给人造成错觉 中药作用相对缓和,会给人一种慢慢调理的错觉,让患者认为不良反应也会相对较少,因而可以长期使用。然而对于“中药比西药安全”这一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事实上,中医药是完全不同于西医药的体系,无论是对药物性质的认识还是药物作用的方式都有很大不同。中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其临床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症加减。从药材的产地、保存到临床的使用,都会影响到用药安全。 中药的药材产地及工艺很关键 中药由于品种繁多、产地多样,很难统一质量标准。尽管是同一品种的中药材,但是否为道地药材,以及采收时间和方式都有很大的讲究。同时,中药材的加工工艺是否规范、贮藏条件是否达标也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并最终决定着临床的药效及安全性。 中草药的过敏反应不可忽视 可致敏的中草药已达100多种,其中某些成分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诱发多种免疫系统疾病,因此,患者应注意自己的过敏史,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中药配伍使用可缓解毒性 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十八反十九畏”原则。中药需通过合理的配伍,达到抑毒减毒的效果。附子虽是“回阳救逆”的第一重要药,但药效猛烈,当与甘草、蜂蜜等甘润药物相配伍,可减缓其毒性而用于临床,如四逆汤、甘草附子汤等。 使用剂量必须根据病情而定 许多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必须在特定的剂量下使用方可减小其毒性,如“细辛有小毒,单用为末,不可过半钱匕”;另外,服用中药所致肝脏损伤的病例不在少数。中药成分较复杂,人体代谢过程及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长期不合理服用中药,会加剧肝脏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的发生。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应正确对待药品的毒性。如何将药品毒性减小到人体安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我们在使用药物时需特别关注的。 是不是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目前,临床用药按照价格分为三个档次:原研进口药最贵,中外合资厂生产的药品次之,国内药厂生产的较便宜。依照大众的购买心理,很多人认为便宜没好货,以及进口的就是好的。其实,这些看法都很片面,究竟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好,应具体分析。 进口药价格高于国产药是因为其前期投入更多 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制出的新药称为原研药,我们所说的进口药大多属于原研药,其研发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所以其售价很高。而仿制药在成分、疗效、剂型等方面与原研药相似,但研发成本相对较低,能较大程度降低医疗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 多数国产药的质量仍值得信赖 国际型医药大企业是医药市场的领跑者,但近些年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逐渐采用国际医药企业的质量标准。尽管有些国产药的原料、辅料及配比、制备工艺等还不能够与进口药完全一致,但不可否认,很多国产药与进口药在药物代谢、药理作用、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等多项指标上差异已不大。 进口药价格高于国产药是因为其前期投入更多 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制出的新药称为原研药,我们所说的进口药大多属于原研药,其研发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所以其售价很高。而仿制药在成分、疗效、剂型等方面与原研药相似,但研发成本相对较低,能较大程度降低医疗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 多数国产药的质量仍值得信赖 国际型医药大企业是医药市场的领跑者,但近些年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逐渐采用国际医药企业的质量标准。尽管有些国产药的原料、辅料及配比、制备工艺等还不能够与进口药完全一致,但不可否认,很多国产药与进口药在药物代谢、药理作用、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等多项指标上差异已不大。 常用的降压药物 在进行药物降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几大类常用降压药物。 常用降压药的分类及适用人群 药物分类 代表药物 适用人群 联合应用 利尿剂 强效(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 中效(噻嗪类):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弱效:氨苯蝶啶、阿米洛利、醛固酮等 高盐摄入人群的高血压、肥胖人群高血压、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 合并心衰等 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阻滞剂(ARB):可以增加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基本上能很好地控制常见的高血压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长效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心绞痛、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以及糖耐量减低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利尿剂:有减轻水钠潴留、水肿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高血压伴快速型心律失常、冠心病、主动脉夹层、慢性心衰、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如焦虑、紧张等精神压力增加)以及高循环动力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应优先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有减轻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伴发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及对ACEI不耐受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优势互补,对许多难治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α受体阻滞剂 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者以及难治性高血压联合用药 / 不同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有的高血压患者会反映药不管用、吃完浑身不舒服等问题,那是因为服用降压药也有一些禁忌。患者应该对降压药有所了解,一来能消除更多的顾虑,二来也能及时注意并发现降压药可能带来的一些反应,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不同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分类 不良反应 禁忌证 利尿剂 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性功能障碍等 低钾血症、低钠、低血压、痛风、前列腺增生、肾衰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头痛、心悸、面部潮红、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眼睑及踝部水肿等 偏头痛 β受体阻滞剂 心率过慢、诱发哮喘、四肢无力、血脂升高、降低人对低血糖的反应 支气管痉挛性哮喘、症状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或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伴显著性钠滞留需要大量利尿,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 干咳、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 老慢支、干咳、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侧肾动 脉狭窄合并高钾血症或严重肾衰竭。因有致 畸危险,妊娠、哺乳期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晕眩、头痛、高钾血症等 基本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 α受体阻滞剂 体位性低血压、心慌、鼻塞、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乏 力等 冠心病、胃炎、胃溃疡、肾功能不全等 常见皮肤病外用药:用足疗程,不间断 由于免疫功能较差,老年人容易感染细菌或真菌,导致皮肤病,包括带状疱疹、湿疹、扁平苔癣等。这些皮肤病一旦发生,症状往往比较严重,有的甚至影响全身健康,所以用对药就显得很重要。皮肤病的外用药膏有很多,我们到底要怎么选、怎么用才是正确的,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不同强度的激素类药物,作用于不同部位 激素类外用药物,通常叫“某某松”“某某德”,如卤米松、氟轻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主要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这些激素成分各不相同,疗效有强有弱,选择有技巧,详细见下表。 常用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适用部位 作用强度 代表药物 适用部位 超强效、强效 丙酸氯倍他索、卤米松、氯氟舒松、戊酸 倍他米松、双醋二氟松、丙酸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氟轻松 掌跖足后等皮肤较厚的部位 中效、弱效 醋酸甲泼尼松龙、醋酸地塞米松、曲安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丁酸氯倍他索、醋酸氢化可的松 面部、腹股沟、腋窝、外阴等皮肤较薄部位 外用激素药和口服一样,也有副作用 激素类药膏种类繁多,止痒效果明显,但很多人经常错用、滥用。大家要记住,癣、疱疹或皮肤细菌感染性炎症不能单独用激素,会加重病情,带来严重后果。外用激素也和口服制剂一样有较多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但大家也不要谈激素色变,合理应用可获益良多。 药越贵效果越好吗? 中药一定比西药安全吗? 保健品和药有区别吗? ……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鲁翔院长深知中老年人对药物的认识和使用存在太多误区,导致小毛病好不彻底,大毛病忽好忽坏。作为一院之长,更觉得中老年人用药科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书由鲁院长亲自率领团队编写,为了本书的专业性及可读性,鲁院长集结了20多位长期从事中老年临床工作的专家。文稿历时两年完成,几经打磨,只为将专业名词、前沿理论,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文字表达出来,给读者呈现一本看得懂、用得上的书。 不仅是一本专业的中老年用药手册,更是一本指导中老年人健康 生活的书。是药三分毒,药吃对了才治病,吃错了就是毒药。正确用药,才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