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高地行--从云之南到青藏高原/行走中国丛书

大江高地行--从云之南到青藏高原/行走中国丛书
作者: 杨福泉|责编:金学丽|总主编:张昌山//耿昇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大江高地行--从云之南到青藏高原/行走中国丛书
ISBN: 97872221685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金沙江上金龙桥的故事 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有一些古桥,都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听 纳西民歌时,注意到歌里常常提到一座“梓里铁索桥”,颇有 神秘色彩,加上这座桥又是从丽江走永胜的一条茶马古道要 津,所以一直想去看看。 2000年,终于有个机会去这里,我们先在金沙江畔树底老 铜矿那儿一个纳西大妈开的颇有名气的火腿饭店吃饭,然后就 开始走路去看梓里金龙桥。那时没有公路,我们沿着金沙江崎 岖的小路前行,路不好走,有些路段还有山上的泉水流淌下 来,滑溜溜的,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初冬的金沙江蓝莹莹 的,蓝天上飘着朵朵悠闲的白云,与江水相辉映,看去赏心悦 目。金沙江在山谷里发出浩荡沉宏的流水声,我们终于来到了 这座闻名遐迩的铁索桥边。 这座铁索桥又称梓里桥,梓里是地名,金沙江的东面永胜 县境内有村子名叫“子里”,原属于顺州子氏土司管辖的地 盘,以他的姓氏命名这村子。后来该村被纳西木氏土司所占 有,于是就在村子“子里”的前面加个“木”旁变为杆里,杆 为梓的异体字,从此这村子就被称为梓里。而桥名“金龙”则 是蒋宗汉(1839-1903年)取的,据前人记载,东面桥亭两侧 石壁外基座上镶砌有石雕,一是龙头,一是龙尾,象征这座桥 永镇金沙江里的蛟龙,故得此名。 探险考察中国西南27年并以丽江玉湖村为探险总部的美籍 奥地利学者洛克在20世纪40年代去考察过梓里桥,他详细记录 了沿途的村子名字,其中记录了梓里江村纳西语称之为埃古 支,意思是鸡蛋市场,位于金沙江东面永胜境内。我记得我祖 父祖母和母亲也常常讲过这个村子和集市,一些民间歌手也常 提到这个鸡蛋集市的热闹。去赶街的路上,还常常有歌手对歌 赛歌,一路都很热闹,看来这个鸡蛋集市在那时的丽江也很有 些名气的。 金龙桥的位置当时是在丽江县七河乡下金安村(今属丽江 市古城区七河乡)与永胜县大安乡下梓里村之间的金沙江上, 此桥跨过金沙江连接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据《丽江纳西族自 治县志》上的介绍,这座桥是清代贵州提督、云南鹤庆人蒋宗 汉修建的。对梓里金龙桥记载得最为详细的是光绪《丽江府志 稿》,其中有专条记载曰:“金龙桥,在城东八十里古井里 渡。光绪五年(1879年),郡绅总兵蒋宗汉创建。用铁链十六 条,悬系两岸,宽八尺五寸,长二十六丈,上铺木板,旁护长 栏,两头覆以瓦房。共费银一万四千五百一十七两。又捐银二 百两,贷石鼓居民,岁收利银二十两,积为修补之资。”0金 龙桥因年深日久多有破损,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当时 的丽江县建设局局长木荫庭与纳西富商赖耀彩先生又主持重 修。这位赖耀彩先生一生做了不少好事,修桥补路是其中做得 比较多的慈善事业。如今德钦县佛山乡境内澜沧江上的溜筒江 铁索桥就是他出资请一个德国工程师设计建成的。我曾经去考 察过溜筒江铁索桥,对赖耀彩这位乡贤致力于修桥补路的善举 很感动。因为金龙铁索桥是丽江和永胜往返的重要通道,所以 1949年之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62年曾进行了一次大 修。1985年金龙桥被列人了丽江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5月被列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云南保山地区的 雾虹桥遭遇水灾毁坏后,金龙桥就成为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