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乡土(上下)

最后的乡土(上下)
作者: 正青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86
折扣购买: 最后的乡土(上下)
ISBN: 97875511389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对田厚生来说,这辈子最依恋的地方,只能是田禾庄 。 他生在田禾庄,长在田禾庄,死后也被埋在田禾庄— —他在田禾庄直立行走,他在田禾庄出生入死。 田禾庄是冀中平原尧县的一个自然村落,地处太行山 余脉,土地并非肥沃或者贫瘠。尧河从葛洪山背后的背后 拐过几道弯才流经村外的原野,黄褐色的土壤和常年不干 涸的沟渠最适宜种植水稻。水稻之外,小麦、玉米、白菜 、土豆以及光屁股的小孩、劳作满天的农人也是河野里的 常客。千百年来,因为尧河的哺育,田禾庄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似乎不是什么为难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尧河在时空上的流域。 是河流与自然的守则,是人与水土的变动。 祖祖辈辈的田禾庄人称尧河为“大河”,她带来安居 乐业也带来水患。一九六三年大河发大水,束手无策的人 们逃往山顶,看着洪水裹挟的树木、瓜果和家畜,山崖上 的田厚生甩开膀子大喊——“淘河!” 于是,汉子们头一次洗劫了这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水患过后,河道再次构筑起高大的石堤,土地也被重 新平整丈量。经年重建的劳累过后没有谁痛恨大河,因为 灾害经过的土地更加肥沃,甚至没有谁想起过要埋怨这条 大河。 尧河反复变迁,河岸山下那个西高东低的小村落仿佛 也在流转。人口逐渐增多后田禾庄扩张到北面的土坡,东 边依旧距着河。起初北坡不过零星几户,后来有了街道、 水井和磨盘,“北庄子”就此成形。北庄子宽敞向阳,适 合晾晒五谷,年轻人落户此地后老村落多少显得死气沉沉 了。 这时的村庄中间裹着眼洼一样的濠坑。 田厚生少时的濠坑十数亩大,底有不死泉眼,涓涓清 流总要汇成小溪流入尧河。一九六三年那场大水淹没村庄 淤塞泉眼后,濠坑的水才死了又臭了。此后冬日暖阳里大 队北墙根的老人,更要念叨老村落的好风水——濠坑是“ 龙眼”,村中老井底的青石板是“龙脊”,东坡顶的确有 的几株老藤是“龙须”——葛洪山下尧河水岸,好一条潜 龙在望。然而一场空前的旱灾过后“龙眼”干涸了,“龙 须”枯萎了,掘井取水的人再一次把“龙脊”挖断了…… 田厚生是为数不多会讲古老传说的人。 提起葛洪山他恐怕要讲三天三夜,不管是有根有据的 “葛洪炼丹”,还是神话传说的“孝子升仙”,他的说道 煞有介事。其实他最拿手的不是讲已有的故事,而是现编 ,比如别人心里已然死去的“龙”在他嘴里却能够复活。 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田禾庄人在葛洪山间兴建水库, 和尧县人一道在群山腰际开挖灌渠,蜿蜒引来的尧河水让 旱地变成了良田,这灌渠就是他说道的实实在在的“龙” ——与尧河一样,她也被称作“大渠”。 讲故事时的田厚生总带有别样的情绪,时而自豪,时 而悲伤,时而无奈,但总能感染孩子们的心,还总要问是 否听得懂记得牢。是的,他是田禾庄最后一户土生土长的 田姓人,他觉得有责任把关乎乡土的一切说下去并且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