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金融哲学和货币本质)

赚钱(金融哲学和货币本质)
作者: (丹麦)奥勒·比约格|译者:梁岩//刘璇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赚钱(金融哲学和货币本质)
ISBN: 9787505743809

作者简介

奧勒·比约格(Ole Bjerg),金融学博士、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副教授,执教于政治哲学管理系。长期进行金融哲学和货币哲学的研究,擅长用哲学术语描述金融市场,开辟了运用哲学模型和哲学概念研究金融的新领域。已出版专著《赚钱:金融哲学与货币本质》《扑克游戏:戏拟资本主义》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金融市场分析 现代金融学在20世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然科学的模型和方法在金融市场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说,现代金融学是与路易斯?巴舍利耶在1900年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相伴而生的。巴舍利耶发现,巴黎证券交易的价格波动情况,与通过物质的热扩散情况具有同源性。这一发现促使他运用通用数学模型,对金融现象进行研究(通用数学模型在物理领域广泛应用,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斯正态分布模型中的应用)。 指导本书的方法论思想是,进行一个可类比的跨学科的连接。我们没有把自然科学作为金融学研究的范式,而是在金融学与哲学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用哲学术语重新描述金融市场的功能,我们希望使用哲学的模型和概念在这一领域进行开拓。在结构上,这种应用主要围绕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有关真实、象征、想象之间的理论展开的。 现代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系统复杂性和方法严谨性的学科。它的特性主要是,把数学和以经验为依据的自然科学作为这一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在金融市场的研究中,哲学要提供的东西当然不具备这些特性。有些人甚至认为,哲学的特性与经济学的特性正相反,因为它的特性是推测性的分析和随意的方法论。虽然我不赞同这种对哲学的看法,但是我的研究目的的确不是为了支持这个领域的学者自我认为的观点,即金融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也许,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古老的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来概括分析的目的,即揭示在金融市场运作中的意识形态成分。 分析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即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功能是怎样的?这不一定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倒可能引发经济学分析。哲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的区别,取决于我们听到这个问题的方式。哲学和经济学分析都可以从价值与价格的区别方面入手,来理解货币。经济学分析可以解释,货币的功能在于资产定价。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个关键能力是能够构建模型,评估资产的价格。我们将回归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它也许是现代金融学历史上最突出的模式。因此,经济分析员听到的关于货币在金融市场的功能问题就成为:资产如何在市场上定价? 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经济学就是货币问题的本体研究。它把货币问题转化为“货币是做什么用的”。本体是依据它们的“是什么(what-ness)”对存在群体的研究。对此,经济学通过揭示市场固有的定价机制,给货币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我们对货币的哲学方法是一种本体论研究,正如我们关心的是货币的存在一样。虽然我们将从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区别入手研究货币,但这种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本体范畴的相互关系,描绘出市场的功能,这是货币现象的前提。货币问题被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什么是市场?把每个成分分配到不同的本体范畴,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问题的哲学答案就出现了。为了把货币和金融市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借用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思想,特别是他三个本体论秩序(真实、象征、想象)的区别。 价值的真实性 在齐泽克哲学的中心,我们发现真实、象征、想象之间的三重区别 。这些概念分别指向不同的本体秩序。在这个意义上,齐泽克的思想和海德格尔的相似,两者都是通过区别不同本体秩序进行研究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个体(Sein)和存在群体 (Seiende) 之间做了一个双重的区别。 把齐泽克的思想应用到金融领域,我们可以把金融市场看作象征性的系统。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述,金融市场是指生产性经济中的各种分门别类的资产。股票是指已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资产,它赋予股票持有人权利,分享这些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债券是指一个国家的债务,它赋予持有人权利,享有这些债务的利息支付所产生的现金流。当股票或债券以一定的价格交易时,这个价格的功能就是对资产价值以及预期现金流价值的象征性表现。 当我们对应真实概念考虑象征概念时,齐泽克的象征概念的意义就变得清晰可见。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认为,在金融市场上证券和其对应资产之间的关系,是象征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金融市场确定的价格是其资产真实价值的象征性表达。齐泽克将象征定义为一个标识系统,当真实融入语言、意义、法律等社会秩序时,这个标识系统就会出现。然而,任何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价值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正是价值的难以捉摸才产生了金融交易。 齐泽克说,象征化的运行并不是内在地由被象征化的真实对象的品质决定的。与此相反,关于象征的意义和规律性,其某些范式是以象征秩序内在的象征结构为基础,在象征秩序内复制的。在这方面,齐泽克的思想符合主流的社会建构主义,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卢曼和福柯。如果观察齐泽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真实之间的区别 ,我们就会看到对真实的象征是如何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构建。沿着这些线索思考,金融市场的价格就不是由资产的内在绝对价值决定的。价格是现实的社会构建的产物。价格是由市场的内在机制,而不是由真实的独立品质决定的。 当真实转换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真实同时就消失了。象征阻止我们接触到真实。这与海德格尔的想法相同,我们作为存在群体对世界的全神贯注阻止我们在直接的存在状态下体验这个世界。一旦真实被并入语言和意义的象征界,我们就无法接近它的直接和未被分化的状态。一旦我们专注于弄懂嗓音说出的话的含义,我们就会不太注意嗓音的音调和节奏。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与嗓音的音调和节奏不受重视进行比较。 在金融界,我们看到,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只是按照股票的价格和价格未来预期进行的。这意味着对应的公司不再被关注,甚至对股价没有影响。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公司被引入证券交易所后,管理层和业主就会不太关注公司在社会、道德和环境方面的活动,而是专注于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当交易进入衍生品领域,对应公司的业绩不被关注的程度,就被进一步放大。这些金融产品甚至不直接涉及实际存在的经济实体,而是只涉及在指定的未来时间点进行交易的其他金融产品的权利和义务。在衍生品交易的虚拟现实中,现实中的经济实体往往被简化为抽象物,从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不过,把金融市场降低到社会建构,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举动。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市场的内在力量和市场之外的事件之间总是在相互作用。齐泽克象征性现实和真实的区别,适合于从理论上阐明这种相互作用。齐泽克脱离主流社会建构主义思想的地方是,他对每一个象征系统的不完整性,甚至不可能性的坚持。真实与象征的关系的特点是本体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象征阻止我们接触到真实。另一方面,在每一次象征中,都或多或少有真实的残留物。这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悖论:真实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东西,也是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东西。 这一悖论刻画了金融投机者的境况。有时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似乎是独立于资产的实际情况的。例如,有一天,一家公司没有发布公司营运的新信息,但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也有可能急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似乎是自己在做主。在其他时候,市场对有关被交易的真实资产的外部事件是非常敏感的,新的信息立即反映在股票价格上。用哲学术语来说,市场具有双重认识论。如何在这两种认识论之间进行调解,是投机者不断面临的困境。 真实是所有齐泽克思想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他的著作中,他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从理论上阐明了真实。在某一时刻,真实是一种确实的存在,不允许被象征。他把真实定义为对象征的抗拒,好比每次试图象征的绊脚石。 在其他时刻,真实是一种消极的存在,即好比仅仅是象征秩序中一个空洞之物或一个走投无路的东西。齐泽克指出:“象征秩序建立在一个不可能的遍体鳞伤的内核周围,一个中心缺乏的周围;象征秩序本身……被根本的不可能性抹掉了。” 真实的两种理论阐述方式似乎是矛盾的,也许它们就是矛盾的。然而,这种矛盾本身就是真实概念化(象征化)不可能性的症状表现。齐泽克总结了用这种方式对真实的两种描述: 在第一步,真实是不可能的硬核,我们不能直接面对,只能透过大量的象征性虚构和虚拟形式的镜头面对。在第二步,这个硬核是完全虚拟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是一个X,只能逆构重建,从“真实存在其中”的大量象征形式中重建。 这是一条拥挤的哲学通道,但它恰好捕捉到了金融市场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状态和困境。如果齐泽克是一位金融学者,他可能会说:“第一步,价值是不可能的硬核,我们无法直接面对,只有透过大量的价格形态这面透镜才能面对。即使我们感觉资产具有某种内在价值,但如果不使用价格概念,还是很难谈论价值。当交易资产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避免按价格条件谈论价值。事实上,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根据价格条件评估资产的价值。 同时,市场内在也存在价值与价格的不一致。在理想情况下,资产的卖方认为他得到的价格超过了该资产的价值。相反,买方认为资产的价值超过了付出的价格。因此,只有在任何确定的意义上,价格不能代表资产的价值,即价格不能直接面对价值,交易才具有可能性。 在消费品市场上,价值是难以琢磨的,这一点显而易见,因为卖方和买方是异质实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和欲望。卖方通常希望通过交易一件商品来获利,这件商品他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从第三方购买。然而,买方从事交易原因完全不同。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是想要在未来的合作伙伴面前显得好看一些,就决定买一条新的牛仔裤。卖方和买方的异质性,意味着在决定商品价值时,不同的评价标准发挥作用。用齐泽克的话来说,价值是透过众多价格形式这面透镜来认识的。卖方通过计算商品的生产成本、营销和销售成本,比较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从而了解商品的价值。当然买方也可以考虑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但他也会根据商品满足他的特殊需求和欲望的能力,来衡量商品的价值。交易在一个特定的价格下发生,因为双方采取了不同的价值尺度,从而交易对他们双方都有吸引力。 在金融市场上,价格与价值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很少这么直截了当。教科书对股票市场的描述是,股票市场是这样一个地方,需要资金进行投资和扩张的公司,与有多余资金的投资者见面,多余资金用来交易公司的股份。沿着类似思路,外汇市场被认为是企业为了方便国际贸易进行货币转换的地方。 然而,如果我们审视当代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就会出现一幅罗曼蒂克的意象,这种意象极少解释过去30到40年金融交易量激增的现象。例如,在货币市场,金融交易量比全球商品进出口总量高几百倍 。这表明,外汇交易绝大部分并不反映不同国家企业对商品买卖的异质需求,而仅仅受通过汇率波动赚取投机利润的驱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把卖方和买方之间在金融市场上的异质性看作理所当然。那么是什么驱动金融市场的交易?虽然金融市场上大多数交易中的买卖双方没有质的差异,但他们对自己交易的资产价值仍有不同的认识。与消费市场不同,在金融市场上,卖方和买方的资产价值感知差异是定量的,而不是定性的。他们之所以不同,不在于他们欲望的本质,而在于他们认为如何最好地满足这些欲望。举例来说,我们想象一方按一个特定价格出售股票,因为他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股票价格会下降,即目前的价格超过了价值。另一方同意购买股票,因为他相信价格将上升,即目前的价值超过了价格。双方都想赚钱,双方都认为他们将从交易中获利。 事实上,正是价格和价值根本的不一致,才使得“大量的价格形式”并存,从而促使交易发生。没有任何一方能直接面对价值。每一方都只好间接估测资产的真正价值。我们可以看到,齐泽克的真实定义应用到价值上,价值抵抗象征,成为每一次定价尝试的绊脚石。自相矛盾的是,定价的不可能性是市场可能性的条件。只有当资产价值不能被明确无误地确定时,交易才能发生。如果我们想象上帝从天而降,给所有上市公司贴上一个明确的价格标签,这些股票的大部分交易都将停止。 ★一本讲透金融哲学和货币本质的书,从本质上讲透赚钱原理, 轻松应对金融危机! ★比《原则》更有趣,比《经济学原理》更实战!大量金句让你醍醐灌顶,从思想上脱胎换骨! ★金融市场分析、现代金融与有效市场理论、货币分析、信用货币与银行业理论体系、无现金货币、货币金融化! ★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版式疏朗,字体优美!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为什么是者皆是而无却不是? ★市场不是一个聪明人赚不聪明的人的钱的地方。 ★信用是所有人寻求的终极财产,这是所有商业的终极目的。 ★价格不能代表资产的价值,即价格不能直接面对价值,交易才具有可能性。 ★真实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东西,也是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