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48.00
折扣价: 94.80
折扣购买: 十字军的故事(共4册)
ISBN: 9787508678054
盐野七生,*本热门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于*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一住至今。在意大利,盐野七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历史写作,于是一写就写了50年。其代表作有《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勋章” ?2001年被*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获*本“紫绶勋章” ?2007年被*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文化功劳者”
呼吁“圣战” 1094 年秋天, 乌尔班二世驻在意大利中部的比萨。教皇一行从此地出发, 经佛罗伦萨前往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到达皮亚琴察之后,格列高利七世派的主教, 也就是赞同基督教世界改革的派别, 召开了 公会议。所谓公会议(Synodus) 与近代**的国会相似。作为天主教会的重要决策机构, 公会议根据格列高利七世的宣言, 宣布教会不仅对信仰方面的问题, 也对天主教信徒的生活负有全面的责任。教皇在皮亚琴察分别接见了前来诉求其夫婚外恋情的王妃, 以及在伊斯兰教威胁下乞援的拜占庭皇帝特使。 乌尔班二世在当年整个冬天都驻在皮亚琴察。春天到来以后, 教皇一行翻越阿尔卑斯山, 前往法国, 沿着罗讷河向北, *终到达克吕尼修道院。乌尔班生长在香槟地区的田园, 少年时期在古都兰斯度过,青年时在克吕尼修道院学习。相比为了避开皇帝*队而不得不过着居无定所生活的意大利, 法国自然是**适合他的居住地。因此他在法国广袤的土地上自由旅行。而乌尔班的周游法国, 其实是为当年11 月在克勒芒召开的公会议做准备。 公历1095 年11 月于法国克勒芒召开的公会议的主要舞台, 并不在室内, 而在室外。因为教皇乌尔班二世要在大教堂前对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民众直接开讲。 此次演讲的真实内容没有保存下来。但参照编年史家遗留下来的记载, 教皇的“呼吁” 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这位出自克吕尼修道院的53岁僧侣, 在决定其毕生成就的克勒芒, 向全体听众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首先, 教皇在前半部分的开篇抨击了当时基督教世界道德沦丧的状况。在批评违反上帝教导的利己行为横行于世之后, 他斥责道: 如果对此放任下去, 上帝的愤怒*终会临到人间。因此, 为了避免社会 继续**下去, 他提出了“上帝的休战”, 即基督教信徒之间**休战, 不再为领土的保全或扩张而彼此争斗。 在演讲前半段非难基督徒的乌尔班二世, 到后半段就将话锋对准了异教徒。他指出, 在实现基督徒之间休战的同时, 对基督教世界来说*重要的, 就是向不断求助的东方的基督徒“兄弟” 施以援手。此言既出, 教皇接着说了如下的话: 穆斯林在地中海扩大其势力, *击、杀戮你们的兄弟, 贩卖基督徒为奴。他们破坏教堂, 并把教堂变为清真寺。我们再也无法容忍他们的暴行。现在就是对他们展开斗争的时候了。因此,我们要继续伸张正义。这一号召并不是来自我个人的命令, 而是主耶稣的命令。向那里前进吧! 与异教徒斗争吧! 如果你们命丧沙场, 就可以使先前的罪孽得到**的赦免。我在此以上帝所授予的权力, 向你们明确这一点。 昔*的盗贼, 要变成基督的战士; 过去兄弟和亲属间争斗所产生的怨恨, 要在与异教徒斗争的时刻化为乌有。只有少许薪水,靠无聊的工作打发时*的人, 现在也可以依靠参加上帝所祝福的事业, 得到**的报酬了。 这次出征是*不能推迟的。请各位暂时回到家中, 当冬去春来之后, 在主的引导下开始向东方进*。这是为了上帝的期待,成就神圣的责任。 台下的听众无不深*感动, 他们自然为“这是上帝的期望” (Deuslo vult) 这句话人声鼎沸。在巨大的欢声中, 有一位志愿参加“圣战”的人, 在演说刚一结束就冲到教皇面前。他跪伏在教皇身前, 大声发 誓要参加远征。 此人是勒布伊的主教阿德马尔, 在演讲前的克勒芒公会议中*到过教皇的召见。此外, 图卢兹伯爵圣吉尔未能出席克勒芒公会议, 但他来信告知教皇自己将参加远征。这位伯爵曾经在西班牙与穆斯林作 战, 并在公会议前准备时与教皇会晤。 虽然公元1095 年的克勒芒公会议上教会正式决定了向东方的远征, 但这一阶段所决定的议题只有以下三点: 一、在基督徒之间, 全面实现“上帝的休战”; 二、参加十字*的全体成员, 在胸前和背后都戴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 三、向东方出征的时间是次年(1096 年) 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 月15 *)。 至于十字*全体成员要在胸前和背后都戴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这一点, 乃是因为十字架代表基督徒, 而选择红色则是表示为了基督流血牺牲的觉悟。“十字*” 的名称, 就是由此开始的。在此之前去圣地巡礼的人, 大都拿着一个**带有十字型的手杖,而这一次, 前往圣地的基督徒手中拿着的则是各种**。 一神教的“朝圣” 是一种赎罪, 也就是说, 通过朝圣, 可以将*常生活中所犯下的各种罪过一笔勾销。对于信徒来说, 要尽到这个毕生的责任, 基督徒应当去耶路撒冷, 穆斯林应当去麦加朝圣。因而对中世纪欧洲的基督徒来说, 十字*东征也是一次朝圣。但这是伴随着武力而进行的。 在克勒芒公会议的阶段, 没有留下教皇关于“解放耶路撒冷” 说法的记载。乌尔班二世的考虑, 恐怕首先是结束欧洲各个世俗君主之间的战争, 实现“上帝的休战”。 但是纵观人类历史, 事实往往是战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谓世俗君主间的休战, 只在当今西方**之间的权力与能力之下得以实现,其他时候从未有过。十字*向东方进*, 同时在本国休战, 在“上帝的” 旨意之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解放耶路撒冷” 对当时的基督徒来说不是别的, 而是“大义” 与“名分” 使然。如果将身居高位的神职人员所特有的委婉说法**除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的演说的精华部分: 将此前西欧基督徒之间的争斗, 带到东方去, 引起基督徒战士对穆斯林敌人的斗争。这样做的本意, 无疑是把解放耶路撒冷之类的话, 以并不直白的方式说出来。神职人员和信众之间相互理解的关系, 是我们现代人所不能想象的。 尽管如此, “夺回圣地” “解放圣地” 之类的口号, 也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来理解。无论如何当时整个西欧的基督徒都热情高涨, 即便是有并不热心的人, 也难以反对十字*的东征。此外, 一旦东征成功的话, 作为发起人的罗马教皇的**将急遽增长。 乌尔班二世布置了一个大棋局。前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为了夸示自身的**, 让皇帝亨利四世在雪中伫立了三天三夜, 自身也饱尝强硬政策带来的恶果。而乌尔班二世则通过将数以十万计的*士派往东方, 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了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 ------------------------------------------------------------------------起感冒, 而一命呜呼了———这也是中世纪城堡中居住者常有的命运。 若以同等社会地位的西欧人与近东人的生活相比较, 中世纪近东人的生活要舒适得多。本就有丰富水资源和绿地的近东人, 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社会上层竞相在其居住的院落内种植树木, 并任流 水经过后院。 中世纪西欧的城堡虽然在居住方面有些不便, 却也有两点有利之处。**, 它**利于防御; 第二, 只需要少数兵力, 就可以将城堡防守住。 在法国一直居住到40 岁的福尔克, 早已习惯了将城堡作为防卫和生活的场所。他自然了解城堡的两点有利之处。而且, 中近东与西欧相比, 并没有难耐的严寒。相反, 在这一地区建造厚重石壁围成的城堡, **适合抵挡酷暑的袭击。 此外, 大量建立城堡,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十字***所面临的兵员不足的问题。而十字*的对手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城堡的传统。穆斯林在*事行动中往往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并不会考虑以少数兵力据点防御。而且, 近东的穆斯林领主大都居住在以城墙包围的城市中, 并没有在远离都市的城堡内分兵的习惯。 因此, 在十字*时代的中近东, 只有法兰克人建筑了成网络状的城堡体系, 穆斯林一方没有相应的防御体系。兵力不足的十字*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常备*, 使其在面对敌人*击时难以招架。而这一问题在鲍德温二世承认两大**骑士团之后,有了一定的缓解。 圣殿骑士团从成立之初的9 人, 增长到原来的10 倍, 圣约翰骑士团也从医疗修会转变为医疗与战斗合一的组织。其后, 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各国志愿者急剧增加。与以社会中下层为主的圣殿骑士团相比,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以贵族出身者为主。然而, 这两大骑士团都没有达到能独自出战抵御穆斯林大*的兵力, 它们只是以小规模战斗为主要行动方式的**战士集团, 因而被现代研究者称为“特种部队”。 继鲍德温二世为王的福尔克, 要求**骑士团和耶路撒冷王**的封建领主们建造城堡, 作为其防御与*击的支点。他允许有财力的领主自己建设城堡, 并对财力达不到的领主给予资助, 并将建成的城堡委任给当地领主管理。此时十字*的主要港口雅法附近城堡的拥有者, 伊柏兰的巴利安, 就是50 年后与萨拉丁进行生死谈判的同名男子的父亲。 十字*的城堡并非都建于福尔克统治的时期。从鲍德温一世在位时, 小规模的城堡建设就开始了。到鲍德温二世在位时期, 建成了四座城堡。但在福尔克在位的时候, 十字*的城堡建设进入了**。其中*有名的“骑士之城” 的建设, 就是由圣约翰骑士团在福尔克死前一年(1142 年) 完成的。 城堡这种建筑类型, 是依靠少量兵力就可以控制并防御的。对由*转守时代的十字*来说, 当然有必要大量兴建城堡。毕竟, 与常能组织起大*的穆斯林对手相比, 十字*一直处于兵员短缺的局面。此外, 排除**方面的因素, 单纯从20 世纪的考古学方法来研究十字*时代城堡的, 是在英国出生, 以“阿拉伯的劳伦斯” 而著称的人物。在他深入近东之前所著的研究论文中, 几乎没有提到过这些十字*的城堡。而当劳伦斯成为率领阿拉伯*队挑战奥斯曼帝国的*事家之后, 就从调查十字*时代所建设的城堡中得到了战略灵感。当年建设城堡的时候, 必然选择了战略上**合适的地点。 劳伦斯对阿拉伯人的煽动口号, 是**的“到大马士革去!”。这句话恰恰是1000 年前曾吉的口号。为了征服整个叙利亚, 激励兵士的不变的话语, 从古至今都是这句“到大马士革去”。多少年来, 大马士革就是象征着叙利亚的都市。 回到1000 年前, 曾吉对大马士革的进*, 恰逢良机。为了对抗曾吉, 大马士革与耶路撒冷王国结盟。而福尔克驾崩之后, 继承王国的是梅丽森达。穆斯林领主们**不相信这位女流之辈敢于出兵。曾吉相信, *占大马士革的时候到了。 然而, 在这难得的良机面前, 曾吉没有南下大马士革, 却挥师北进, 直逼埃德萨。关于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在我看来, 他显然是看上了刚刚建成的“骑士之城”。 这座“骑士之城” 是圣约翰骑士团所建, 城内驻扎的都是极富骑士精神的十字*。 曾吉是少数知道如何利用城堡的穆斯林*事***之一, 因此他在蒙费兰之围中做出了特别的选择。而这座建立于蒙费兰城堡附近的“骑士之城”, 自然是曾吉*队进*大马士革的后顾之忧。即使是在千年之后的**, 站在依山而建的“骑士之城” 上远眺, 仍然能感到当年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 ----------------------------------------------------------------------------------------------------------------------------- *后的** 1291 年5 月18 *, 是历**“阿克*后的**”。在以“推罗的圣殿骑士” 代称的无名骑士的记载中, 详细叙述了这**发生的故事。 根据这位骑士的记载, 后世的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名为“十字***的喋血黄昏” ( **oody Sunset of the Crusader States ) 的著作。 黎明前, 伴随着一阵响彻云霄的战鼓声, 撒拉森人的大举进*开始了。走在*前面的敌兵, 手持着巨大的盾牌。投掷“ 希腊火” 的士兵跟在他们后面。再往后, 群集着放箭的弓兵和投*兵。“ 诅咒之塔” 的守*, 在怒涛般的敌**势面前, 不得不退回城内。这样一来, 敌*就将从塔一侧的城门内鱼贯而入, 侵入阿克城。 然而如果内城洞开, 阿克全城就将失陷。因此, 守城的全体骑士不得不集中兵力防守“诅咒之塔”。 驱马冲在*前面的, 是手持钢*的医院骑士团副团长马修·德·克莱尔蒙。紧跟在他后面冲锋的, 就是手拿砍刀的医院骑士团团长若望·德·维利埃。战斗的*前线, 当然也少不了身先士卒的圣殿骑士 团团长纪尧姆·德·博热。 “推罗的圣殿骑士” 接下来写道: 敌人不断投掷着大量的“ 希腊火” ***, 使这一带陷入烟雾缭绕之中。骑士们**看不清身边的战友。随着敌*弓箭手密集的箭镞射来, 只见我方的战士一个个, 战马一匹匹倒下去。我仍然心有余悸地记得, 一位从英格兰来的年轻侍从,被“希腊火” 击中, 瞬间全身的衣服燃烧起来。在敌*的猛烈*势下, 谁也没法腾出手来搭救这位侍从。发出撕心裂肺惨叫的年轻人, 被燃烧的松脂覆盖全身,活脱脱烧得不成人形。 看到这样的光景, 就连进*的撒拉森人也倒吸一口凉气, 刹那间放下了**。然而, 暂停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再次大声叫喊着*上来的敌*兵士, *终突破了“诅咒之塔”, 杀入城内。 “诅咒之塔” 处的激战过后, 医院骑士团团长若望·德·维利埃身负重伤。许多骑士和侍从要么战死, 要么重伤难治, 瘫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几位尚能撤退的医院骑士团骑士, 将团长运出了战场。他们并不听从奄奄一息的团长的意见, 直接把他送到了收容避难者的威尼斯船只上。此时的阿克码头, 已经充斥着逃亡的人群。他们争先恐后逃上船去, 整个港口混乱到极点。 *终, 穆斯林*队避开了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主力所驻守的区域, 从“圣安东尼之塔” 经“诅咒之塔” 到“牧首之塔” 的东侧城墙内大举侵入城内。位于敌*入侵路线上的条顿骑士团总部, 迎来了潮水一般涌来的敌*。在过去的40 多天内, 以皇帝腓特烈二世赠送的建筑物为总部的条顿骑士团骑士们, 一直以必死的信念成功抵御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势。 然而在此之前, 负责这一带城防的塞浦路斯国王和其王弟, 早已乘着港口内停泊的塞浦路斯船只逃离了阿克。国王属下的将领和十字***的多名政要, 也跟随着一同离开。 得知内城墙已被*破的消息, 名义上的耶路撒冷牧首也逃离了阿克。牧首早已为安全前往塞浦路斯准备了自己专用的船只, 并让许多逃到港口的平民及其全家老小乘上这艘船。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这艘严重超载的船只出港之后不久便意外沉没。牧首也因此葬身海底。圣殿骑士团团长纪尧姆·德·博热, 也因身负重伤而无法移动。“推罗的圣殿骑士” 记载道: 敌*掷来的一柄长*, 刺穿了团长的身体。正当团长扬起左臂的一瞬间, 长*刺了过来, 而当天团长又没有带盾牌。由于敌兵如潮水一般涌来, 团长左手中的剑一刻也没有放下, 他的右手还拿着指挥杖。敌兵的投*从胸甲下方穿进团长的身体, *尖在他的背后突出, 足有一只手的长度。团长平时身穿的铠甲, 不是一般的投*或箭镞能够穿透的。但当**他突然得知“ 诅咒之塔” 失陷的消息时, 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副轻甲胄, 连忙赶到了战场。团长所*的伤如此之重, 涌出的鲜血刹那间就将他的甲胄染红。他已经**不能出声, 只有喘气的工夫。 在博热身旁作战的医院骑士团副团长马修·德·克莱尔蒙召集周围的圣殿骑士, 将奄奄一息的团长运到内城的建筑中。但博热的身体状况已经令人*望了。*终, 这位圣殿骑士团的团长, 在医院骑士团副团长的注视之下, 停止了呼吸, 年仅40 岁。静默凝视着战友遗体的克莱尔蒙, 当即要求医院骑士团全体骑士撤回总部。骑士们向着总部的方向, 在敌*当中杀出一条血路。以穆斯林为敌, 自1118 年起建立的两大**骑士团, 在过去的173 年间, 直到阿克之战以前, 还没有并肩作战过。 这两大骑士团一直在守卫圣地的大旗下作战, 是十字*的常设*事力量。骑士的数量虽然不多, 单位战斗能力却十分强悍, 对抗意识也很强。 但以不属于西欧任何贵族体系的“浪人” 组成的圣殿骑士团, 与西欧各国国王和封建领主家系出身的医院骑士团两者相比, 无论是骑士的*常生活方面, 团队活动方面, 还是战斗组织方面, 都很不同。此外, 与全体来自法国的圣殿骑士不同, 医院骑士团的团员来自欧洲各地。 在这场阿克之战中, 十字*历**的主角———两大**骑士团,各自进入了对方负责的防区, 自始至终保持着共同作战。圣殿骑士团的团长和医院骑士团的副团长, 并肩战斗到*后一刻。后者将重伤倒下奄奄一息的圣殿骑士团团长, 运送到了敌*尚未接近的圣殿骑士团总部。 在医院骑士团副团长的怀中, 圣殿骑士团的团长停止了呼吸。也许是出于对战友之死的伤感, 医院骑士团副团长放弃了守城,决定率部撤退。而他也担负着率领失去团长的圣殿骑士们逃出阿克,前往塞浦路斯的重任。于是, 两大骑士团的成员当即撤回自己的总部,突破敌阵, 斩杀而行。 正因为如此, 骑士们的英姿, 才得以在年轻的圣殿骑士的笔下传诸后世。这样的经历, 过去173 年中未曾有过, 只有阿克之战一次。苏丹卡利勒所命令的总*, 在5 月18 *天黑之前取得了成果。黄昏时的阿克城内, 到处是手持战利品的马木路克兵士。在他们中间, 雄赳赳往来穿梭着维持秩序的穆斯林骑兵队。 阿克城内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的总部, 都为取胜的穆斯林*队所控制。由于骑士们早已逃之夭夭, 马木路克*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些建筑物。事实上, 除了两面临海, 建于悬崖之上的圣殿骑士团总部以外,无论是以医院为基础的医院骑士团总部, 还是宏伟雄壮的条顿骑士团总部, 都不是能够用来长期守卫的堡垒。但骑士们奋战到*后, 得知城池不保以后, 都不得不进入自己骑士团的总部。 无论圣多玛骑士团的英国人、条顿骑士团的德意志人, 还是医院骑士团的从法国以至全欧洲各地的人们, 都是如此。此外, 来自比萨和热那亚的水手们, 和几名圣殿骑士一起驻守在自己的总部。只有身患麻风病的圣拉撒路骑士团团员们, 已经被穆斯林悉数歼灭。身在穆斯林*队控制下的阿克, 这些骑士们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当天深夜, 一位穆斯林到访了医院骑士团的总部。他是哈马埃米尔手下的一位将领, 在拜巴尔斯手下进*医院骑士团所属的“骑士之城” 时, 身负重伤而被俘。在医院骑士团骑士们的悉心照料下, 他得以痊愈, 后来通过交换俘虏而获释。这位与阿尤布王朝有关系的穆斯林, 前来医院骑士团总部, 正是希望能报答当年的恩情。 从这位不速之客口中得知未曾预期的消息, 医院骑士团的骑士们连忙召集各路骑士商量。*终, 他们接*了穆斯林将*的建议, 向苏丹寻求恩赦。所谓恩赦, 就是特赦的意思。骑士们将不会被解除武装, 而可以自主撤离, 正所谓“光荣撤退”。 医院骑士团寻求恩赦的决议, 传达到了条顿骑士团的总部, 后者亦对此表示同意。然而, 骑士们无法将信息传达到远离阿克城中心的圣殿骑士团总部。 苏丹卡利勒当即同意了属下提出的骑士“光荣撤退” 建议。携阿克陷落之势, 基督教残余势力控制的推罗和西顿皆收入年轻苏丹的囊中。他发动的“吉哈德”, 完成了“将全体基督徒赶回地中海” 的目标。 阿克陷落后两天, 5 月20 *, 得以“光荣撤退” 的骑士们向苏丹投降。他们离开各自的总部, 乘上港口内停泊的比萨和热那亚的船只,离开阿克, 前往塞浦路斯。此时地中海的制海权, 还**控制在意大利人手里。出海以后, 便不再有穆斯林*队跟踪追击了。 穆斯林控制的阿克城内, **掌握在十字*手中的要塞, 只剩下圣殿骑士团的总部了。在这座坚固的城堡中, 还有大约100 名圣殿骑士, 以及大批在内避难的平民。圣殿骑士团总部就这样坚持了8 天时间。8 天时间内, 双方并未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 苏丹还是希望圣殿骑士们“光荣撤退”, 并将恩赦的条件告知了圣殿骑士们。 然而, 历**一直以无与伦比的勇猛作战而著称的圣殿骑士们,并不善于进行这样的外交活动。与马木路克保持良好关系的前任团长博热, 可以说是例外中的例外了。 *终, 代替战死的团长发号施令的副团长, 断然拒*了苏丹提出的改旗易帜, “光荣撤退” 的建议。被激怒的卡利勒当即要求马木路克兵士, 对城内副团长以下的全体骑士格杀勿论。于是当总*命令一下, 冲入城堡的马木路克兵士便与圣殿骑士们厮杀开来, 直到骑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圣殿骑士团的骑士们, 留下了守卫圣地至*后一人的英名。卡利勒征服阿克之后, 便命令部下将整座城市**破坏。这座基督徒聚居的城市, 从此不再有人居住, 从城内的建筑到海港都毁坏殆尽。苏丹的目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再不让基督徒登陆”。 除了破坏阿克城, 苏丹还派兵前往推罗和西顿。两座城市不费吹灰之力便*克了, 城内居民都逃往塞浦路斯。 **次十字*开始“解放” 圣地的十字*运动, 以阿克之战的结束而告终。从1099 年的圣城耶路撒冷“解放”, 到1291 年阿克城的陷落, 经过192 年的斗争, 穆斯林终于将基督教政权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全部扫除干净。 耶路撒冷的“解放”, 是以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流血的形式实现的, 而阿克之战也经过了这样的流血牺牲。虽然在这200 年间, 双方一度在这一地区共存, 但到了*后的时刻, 双方的共存被**破坏了。一段漫长的战争史, 如果没有连续的战役做基础, 就没法组成连续的故事。无论是一次次共存的尝试, 还是时而发生的破坏, 都是组成这一故事的人们之间鲜活的经历。----------------------------------------------------- 城堡 西欧的掌权者们, 即便是*富裕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 也得到十字*之后二三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 才能够居住在宏大舒适的宫殿中。此前的各国国君, 都是居住在城中的。他们的住所与其称为“城”, 不如称为“城堡”。相较于舒适性, 这些城堡首先强调的是防御能力。城堡的外侧一般都围绕着充满水的护城河, 而在护城河内则耸立着城墙。城墙内除了家仆们的住所, 还少不了马厩。城堡主人的家族,往往居住在城内高筑的石质塔楼中。至于通往城外的道路, 少不了经过护城河上面架设的吊桥。中世纪欧洲的象征, 便是这些城堡了。 一般来说, 城主居住的塔楼石壁都有一米多厚, 因此夏天室内会很凉快。而到了冬天, 特别是在北欧的严冬季节, 寒冷常令人难以忍*。此时, 塔楼内的壁炉会燃起熊熊薪火, 内墙壁裹上厚厚的绒毯,而*上则会铺就狩猎所获的野兽毛皮, 以抵御酷寒。 因此, 西方建筑以大型壁炉为显著特征, 以厚实的壁毯作为石壁防寒的主要用品, 特别是在十字*时代以后, 随着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绒毯取代了野兽的毛皮, 铺在石质的*几上做防寒之用。 由于防御优先的建筑思想, 为了防箭矢, 城堡的窗户做得很小;台阶也造得又急又窄, 使手持**的敌人不便攀登。在常常乌云笼罩的北欧, 由于窗户很小, 即使在中午时分, 也需要点起灯火。大型的壁炉常常燃烧着, 为了屋内照明还要燃起灯火来, 使屋内常处于缺氧的状态。 常居住在这样的城堡中, 人不容易感到舒适。由于冬天寒冷, 人们在屋子里不仅要穿厚衣服, 还需要多穿几件。通过一个人着装的多少, 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和世俗君主们常常穿着多层衣服保暖, 而下层平民往往只有一件短衫。肖像画中的贵妇身穿胸口大开服装的场面, 往往是在迎接贵客的隆重宴会上请画师来作的。如果平时总穿着这些美丽而单薄的服饰,很容易就引起感冒, 而一命呜呼了———这也是中世纪城堡中居住者常有的命运。 若以同等社会地位的西欧人与近东人的生活相比较, 中世纪近东人的生活要舒适得多。本就有丰富水资源和绿地的近东人, 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社会上层竞相在其居住的院落内种植树木, 并任流 水经过后院。 中世纪西欧的城堡虽然在居住方面有些不便, 却也有两点有利之处。**, 它**利于防御; 第二, 只需要少数兵力, 就可以将城堡防守住。 在法国一直居住到40 岁的福尔克, 早已习惯了将城堡作为防卫和生活的场所。他自然了解城堡的两点有利之处。而且, 中近东与西欧相比, 并没有难耐的严寒。相反, 在这一地区建造厚重石壁围成的城堡, **适合抵挡酷暑的袭击。 此外, 大量建立城堡,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十字***所面临的兵员不足的问题。而十字*的对手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城堡的传统。穆斯林在*事行动中往往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并不会考虑以少数兵力据点防御。而且, 近东的穆斯林领主大都居住在以城墙包围的城市中, 并没有在远离都市的城堡内分兵的习惯。 因此, 在十字*时代的中近东, 只有法兰克人建筑了成网络状的城堡体系, 穆斯林一方没有相应的防御体系。兵力不足的十字*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常备*, 使其在面对敌人*击时难以招架。而这一问题在鲍德温二世承认两大**骑士团之后,有了一定的缓解。 圣殿骑士团从成立之初的9 人, 增长到原来的10 倍, 圣约翰骑士团也从医疗修会转变为医疗与战斗合一的组织。其后, 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各国志愿者急剧增加。与以社会中下层为主的圣殿骑士团相比,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以贵族出身者为主。然而, 这两大骑士团都没有达到能独自出战抵御穆斯林大*的兵力, 它们只是以小规模战斗为主要行动方式的**战士集团, 因而被现代研究者称为“特种部队”。 继鲍德温二世为王的福尔克, 要求**骑士团和耶路撒冷王**的封建领主们建造城堡, 作为其防御与*击的支点。他允许有财力的领主自己建设城堡, 并对财力达不到的领主给予资助, 并将建成的城堡委任给当地领主管理。此时十字*的主要港口雅法附近城堡的拥有者, 伊柏兰的巴利安, 就是50 年后与萨拉丁进行生死谈判的同名男子的父亲。 十字*的城堡并非都建于福尔克统治的时期。从鲍德温一世在位时, 小规模的城堡建设就开始了。到鲍德温二世在位时期, 建成了四座城堡。但在福尔克在位的时候, 十字*的城堡建设进入了**。其中*有名的“骑士之城” 的建设, 就是由圣约翰骑士团在福尔克死前一年(1142 年) 完成的。 城堡这种建筑类型, 是依靠少量兵力就可以控制并防御的。对由*转守时代的十字*来说, 当然有必要大量兴建城堡。毕竟, 与常能组织起大*的穆斯林对手相比, 十字*一直处于兵员短缺的局面。此外, 排除**方面的因素, 单纯从20 世纪的考古学方法来研究十字*时代城堡的, 是在英国出生, 以“阿拉伯的劳伦斯” 而著称的人物。在他深入近东之前所著的研究论文中, 几乎没有提到过这些十字*的城堡。而当劳伦斯成为率领阿拉伯*队挑战奥斯曼帝国的*事家之后, 就从调查十字*时代所建设的城堡中得到了战略灵感。当年建设城堡的时候, 必然选择了战略上**合适的地点。 劳伦斯对阿拉伯人的煽动口号, 是**的“到大马士革去!”。这句话恰恰是1000 年前曾吉的口号。为了征服整个叙利亚, 激励兵士的不变的话语, 从古至今都是这句“到大马士革去”。多少年来, 大马士革就是象征着叙利亚的都市。 回到1000 年前, 曾吉对大马士革的进*, 恰逢良机。为了对抗曾吉, 大马士革与耶路撒冷王国结盟。而福尔克驾崩之后, 继承王国的是梅丽森达。穆斯林领主们**不相信这位女流之辈敢于出兵。曾吉相信, *占大马士革的时候到了。 然而, 在这难得的良机面前, 曾吉没有南下大马士革, 却挥师北进, 直逼埃德萨。关于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在我看来, 他显然是看上了刚刚建成的“骑士之城”。 这座“骑士之城” 是圣约翰骑士团所建, 城内驻扎的都是极富骑士精神的十字*。 曾吉是少数知道如何利用城堡的穆斯林*事***之一, 因此他在蒙费兰之围中做出了特别的选择。而这座建立于蒙费兰城堡附近的“骑士之城”, 自然是曾吉*队进*大马士革的后顾之忧。即使是在千年之后的**, 站在依山而建的“骑士之城” 上远眺, 仍然能感到当年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 ----------------------------------------------------------------------------------------------------------------------------- *后的** 1291 年5 月18 *, 是历**“阿克*后的**”。在以“推罗的圣殿骑士” 代称的无名骑士的记载中, 详细叙述了这**发生的故事。 根据这位骑士的记载, 后世的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名为“十字***的喋血黄昏” ( **oody Sunset of the Crusader States ) 的著作。 黎明前, 伴随着一阵响彻云霄的战鼓声, 撒拉森人的大举进*开始了。走在*前面的敌兵, 手持着巨大的盾牌。投掷“ 希腊火” 的士兵跟在他们后面。再往后, 群集着放箭的弓兵和投*兵。“ 诅咒之塔” 的守*, 在怒涛般的敌**势面前, 不得不退回城内。这样一来, 敌*就将从塔一侧的城门内鱼贯而入, 侵入阿克城。 然而如果内城洞开, 阿克全城就将失陷。因此, 守城的全体骑士不得不集中兵力防守“诅咒之塔”。 驱马冲在*前面的, 是手持钢*的医院骑士团副团长马修·德·克莱尔蒙。紧跟在他后面冲锋的, 就是手拿砍刀的医院骑士团团长若望·德·维利埃。战斗的*前线, 当然也少不了身先士卒的圣殿骑士 团团长纪尧姆·德·博热。 “推罗的圣殿骑士” 接下来写道: 敌人不断投掷着大量的“ 希腊火” ***, 使这一带陷入烟雾缭绕之中。骑士们**看不清身边的战友。随着敌*弓箭手密集的箭镞射来, 只见我方的战士一个个, 战马一匹匹倒下去。我仍然心有余悸地记得, 一位从英格兰来的年轻侍从,被“希腊火” 击中, 瞬间全身的衣服燃烧起来。在敌*的猛烈*势下, 谁也没法腾出手来搭救这位侍从。发出撕心裂肺惨叫的年轻人, 被燃烧的松脂覆盖全身,活脱脱烧得不成人形。 看到这样的光景, 就连进*的撒拉森人也倒吸一口凉气, 刹那间放下了**。然而, 暂停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再次大声叫喊着*上来的敌*兵士, *终突破了“诅咒之塔”, 杀入城内。 “诅咒之塔” 处的激战过后, 医院骑士团团长若望·德·维利埃身负重伤。许多骑士和侍从要么战死, 要么重伤难治, 瘫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几位尚能撤退的医院骑士团骑士, 将团长运出了战场。他们并不听从奄奄一息的团长的意见, 直接把他送到了收容避难者的威尼斯船只上。此时的阿克码头, 已经充斥着逃亡的人群。他们争先恐后逃上船去, 整个港口混乱到极点。 *终, 穆斯林*队避开了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主力所驻守的区域, 从“圣安东尼之塔” 经“诅咒之塔” 到“牧首之塔” 的东侧城墙内大举侵入城内。位于敌*入侵路线上的条顿骑士团总部, 迎来了潮水一般涌来的敌*。在过去的40 多天内, 以皇帝腓特烈二世赠送的建筑物为总部的条顿骑士团骑士们, 一直以必死的信念成功抵御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势。 然而在此之前, 负责这一带城防的塞浦路斯国王和其王弟, 早已乘着港口内停泊的塞浦路斯船只逃离了阿克。国王属下的将领和十字***的多名政要, 也跟随着一同离开。 得知内城墙已被*破的消息, 名义上的耶路撒冷牧首也逃离了阿克。牧首早已为安全前往塞浦路斯准备了自己专用的船只, 并让许多逃到港口的平民及其全家老小乘上这艘船。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这艘严重超载的船只出港之后不久便意外沉没。牧首也因此葬身海底。圣殿骑士团团长纪尧姆·德·博热, 也因身负重伤而无法移动。“推罗的圣殿骑士” 记载道: 敌*掷来的一柄长*, 刺穿了团长的身体。正当团长扬起左臂的一瞬间, 长*刺了过来, 而当天团长又没有带盾牌。由于敌兵如潮水一般涌来, 团长左手中的剑一刻也没有放下, 他的右手还拿着指挥杖。敌兵的投*从胸甲下方穿进团长的身体, *尖在他的背后突出, 足有一只手的长度。团长平时身穿的铠甲, 不是一般的投*或箭镞能够穿透的。但当**他突然得知“ 诅咒之塔” 失陷的消息时, 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副轻甲胄, 连忙赶到了战场。团长所*的伤如此之重, 涌出的鲜血刹那间就将他的甲胄染红。他已经**不能出声, 只有喘气的工夫。 在博热身旁作战的医院骑士团副团长马修·德·克莱尔蒙召集周围的圣殿骑士, 将奄奄一息的团长运到内城的建筑中。但博热的身体状况已经令人*望了。*终, 这位圣殿骑士团的团长, 在医院骑士团副团长的注视之下, 停止了呼吸, 年仅40 岁。静默凝视着战友遗体的克莱尔蒙, 当即要求医院骑士团全体骑士撤回总部。骑士们向着总部的方向, 在敌*当中杀出一条血路。以穆斯林为敌, 自1118 年起建立的两大**骑士团, 在过去的173 年间, 直到阿克之战以前, 还没有并肩作战过。 这两大骑士团一直在守卫圣地的大旗下作战, 是十字*的常设*事力量。骑士的数量虽然不多, 单位战斗能力却十分强悍, 对抗意识也很强。 但以不属于西欧任何贵族体系的“浪人” 组成的圣殿骑士团, 与西欧各国国王和封建领主家系出身的医院骑士团两者相比, 无论是骑士的*常生活方面, 团队活动方面, 还是战斗组织方面, 都很不同。此外, 与全体来自法国的圣殿骑士不同, 医院骑士团的团员来自欧洲各地。 在这场阿克之战中, 十字*历**的主角———两大**骑士团,各自进入了对方负责的防区, 自始至终保持着共同作战。圣殿骑士团的团长和医院骑士团的副团长, 并肩战斗到*后一刻。后者将重伤倒下奄奄一息的圣殿骑士团团长, 运送到了敌*尚未接近的圣殿骑士团总部。 在医院骑士团副团长的怀中, 圣殿骑士团的团长停止了呼吸。也许是出于对战友之死的伤感, 医院骑士团副团长放弃了守城,决定率部撤退。而他也担负着率领失去团长的圣殿骑士们逃出阿克,前往塞浦路斯的重任。于是, 两大骑士团的成员当即撤回自己的总部,突破敌阵, 斩杀而行。 正因为如此, 骑士们的英姿, 才得以在年轻的圣殿骑士的笔下传诸后世。这样的经历, 过去173 年中未曾有过, 只有阿克之战一次。苏丹卡利勒所命令的总*, 在5 月18 *天黑之前取得了成果。黄昏时的阿克城内, 到处是手持战利品的马木路克兵士。在他们中间, 雄赳赳往来穿梭着维持秩序的穆斯林骑兵队。 阿克城内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的总部, 都为取胜的穆斯林*队所控制。由于骑士们早已逃之夭夭, 马木路克*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些建筑物。事实上, 除了两面临海, 建于悬崖之上的圣殿骑士团总部以外,无论是以医院为基础的医院骑士团总部, 还是宏伟雄壮的条顿骑士团总部, 都不是能够用来长期守卫的堡垒。但骑士们奋战到*后, 得知城池不保以后, 都不得不进入自己骑士团的总部。 无论圣多玛骑士团的英国人、条顿骑士团的德意志人, 还是医院骑士团的从法国以至全欧洲各地的人们, 都是如此。此外, 来自比萨和热那亚的水手们, 和几名圣殿骑士一起驻守在自己的总部。只有身患麻风病的圣拉撒路骑士团团员们, 已经被穆斯林悉数歼灭。身在穆斯林*队控制下的阿克, 这些骑士们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当天深夜, 一位穆斯林到访了医院骑士团的总部。他是哈马埃米尔手下的一位将领, 在拜巴尔斯手下进*医院骑士团所属的“骑士之城” 时, 身负重伤而被俘。在医院骑士团骑士们的悉心照料下, 他得以痊愈, 后来通过交换俘虏而获释。这位与阿尤布王朝有关系的穆斯林, 前来医院骑士团总部, 正是希望能报答当年的恩情。 从这位不速之客口中得知未曾预期的消息, 医院骑士团的骑士们连忙召集各路骑士商量。*终, 他们接*了穆斯林将*的建议, 向苏丹寻求恩赦。所谓恩赦, 就是特赦的意思。骑士们将不会被解除武装, 而可以自主撤离, 正所谓“光荣撤退”。 医院骑士团寻求恩赦的决议, 传达到了条顿骑士团的总部, 后者亦对此表示同意。然而, 骑士们无法将信息传达到远离阿克城中心的圣殿骑士团总部。 苏丹卡利勒当即同意了属下提出的骑士“光荣撤退” 建议。携阿克陷落之势, 基督教残余势力控制的推罗和西顿皆收入年轻苏丹的囊中。他发动的“吉哈德”, 完成了“将全体基督徒赶回地中海” 的目标。 阿克陷落后两天, 5 月20 *, 得以“光荣撤退” 的骑士们向苏丹投降。他们离开各自的总部, 乘上港口内停泊的比萨和热那亚的船只,离开阿克, 前往塞浦路斯。此时地中海的制海权, 还**控制在意大利人手里。出海以后, 便不再有穆斯林*队跟踪追击了。 穆斯林控制的阿克城内, **掌握在十字*手中的要塞, 只剩下圣殿骑士团的总部了。在这座坚固的城堡中, 还有大约100 名圣殿骑士, 以及大批在内避难的平民。圣殿骑士团总部就这样坚持了8 天时间。8 天时间内, 双方并未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 苏丹还是希望圣殿骑士们“光荣撤退”, 并将恩赦的条件告知了圣殿骑士们。 然而, 历**一直以无与伦比的勇猛作战而著称的圣殿骑士们,并不善于进行这样的外交活动。与马木路克保持良好关系的前任团长博热, 可以说是例外中的例外了。 *终, 代替战死的团长发号施令的副团长, 断然拒*了苏丹提出的改旗易帜, “光荣撤退” 的建议。被激怒的卡利勒当即要求马木路克兵士, 对城内副团长以下的全体骑士格杀勿论。于是当总*命令一下, 冲入城堡的马木路克兵士便与圣殿骑士们厮杀开来, 直到骑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圣殿骑士团的骑士们, 留下了守卫圣地至*后一人的英名。卡利勒征服阿克之后, 便命令部下将整座城市**破坏。这座基督徒聚居的城市, 从此不再有人居住, 从城内的建筑到海港都毁坏殆尽。苏丹的目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再不让基督徒登陆”。 除了破坏阿克城, 苏丹还派兵前往推罗和西顿。两座城市不费吹灰之力便*克了, 城内居民都逃往塞浦路斯。 **次十字*开始“解放” 圣地的十字*运动, 以阿克之战的结束而告终。从1099 年的圣城耶路撒冷“解放”, 到1291 年阿克城的陷落, 经过192 年的斗争, 穆斯林终于将基督教政权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全部扫除干净。 耶路撒冷的“解放”, 是以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流血的形式实现的, 而阿克之战也经过了这样的流血牺牲。虽然在这200 年间, 双方一度在这一地区共存, 但到了*后的时刻, 双方的共存被**破坏了。一段漫长的战争史, 如果没有连续的战役做基础, 就没法组成连续的故事。无论是一次次共存的尝试, 还是时而发生的破坏, 都是组成这一故事的人们之间鲜活的经历。 呼吁“圣战” 1094 年秋天, 乌尔班二世驻在意大利中部的比萨。教皇一行从此地出发, 经佛罗伦萨前往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到达皮亚琴察之后,格列高利七世派的主教, 也就是赞同基督教世界改革的派别, 召开了 公会议。所谓公会议(Synodus) 与近代**的国会相似。作为天主教会的重要决策机构, 公会议根据格列高利七世的宣言, 宣布教会不仅对信仰方面的问题, 也对天主教信徒的生活负有全面的责任。教皇在皮亚琴察分别接见了前来诉求其夫婚外恋情的王妃, 以及在伊斯兰教威胁下乞援的拜占庭皇帝特使。 乌尔班二世在当年整个冬天都驻在皮亚琴察。春天到来以后, 教皇一行翻越阿尔卑斯山, 前往法国, 沿着罗讷河向北, *终到达克吕尼修道院。乌尔班生长在香槟地区的田园, 少年时期在古都兰斯度过,青年时在克吕尼修道院学习。相比为了避开皇帝*队而不得不过着居无定所生活的意大利, 法国自然是**适合他的居住地。因此他在法国广袤的土地上自由旅行。而乌尔班的周游法国, 其实是为当年11 月在克勒芒召开的公会议做准备。 公历1095 年11 月于法国克勒芒召开的公会议的主要舞台, 并不在室内, 而在室外。因为教皇乌尔班二世要在大教堂前对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民众直接开讲。 此次演讲的真实内容没有保存下来。但参照编年史家遗留下来的记载, 教皇的“呼吁” 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这位出自克吕尼修道院的53岁僧侣, 在决定其毕生成就的克勒芒, 向全体听众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首先, 教皇在前半部分的开篇抨击了当时基督教世界道德沦丧的状况。在批评违反上帝教导的利己行为横行于世之后, 他斥责道: 如果对此放任下去, 上帝的愤怒*终会临到人间。因此, 为了避免社会 继续**下去, 他提出了“上帝的休战”, 即基督教信徒之间**休战, 不再为领土的保全或扩张而彼此争斗。 在演讲前半段非难基督徒的乌尔班二世, 到后半段就将话锋对准了异教徒。他指出, 在实现基督徒之间休战的同时, 对基督教世界来说*重要的, 就是向不断求助的东方的基督徒“兄弟” 施以援手。此言既出, 教皇接着说了如下的话: 穆斯林在地中海扩大其势力, *击、杀戮你们的兄弟, 贩卖基督徒为奴。他们破坏教堂, 并把教堂变为清真寺。我们再也无法容忍他们的暴行。现在就是对他们展开斗争的时候了。因此,我们要继续伸张正义。这一号召并不是来自我个人的命令, 而是主耶稣的命令。向那里前进吧! 与异教徒斗争吧! 如果你们命丧沙场, 就可以使先前的罪孽得到**的赦免。我在此以上帝所授予的权力, 向你们明确这一点。 昔*的盗贼, 要变成基督的战士; 过去兄弟和亲属间争斗所产生的怨恨, 要在与异教徒斗争的时刻化为乌有。只有少许薪水,靠无聊的工作打发时*的人, 现在也可以依靠参加上帝所祝福的事业, 得到**的报酬了。 这次出征是*不能推迟的。请各位暂时回到家中, 当冬去春来之后, 在主的引导下开始向东方进*。这是为了上帝的期待,成就神圣的责任。 台下的听众无不深*感动, 他们自然为“这是上帝的期望” (Deuslo vult) 这句话人声鼎沸。在巨大的欢声中, 有一位志愿参加“圣战”的人, 在演说刚一结束就冲到教皇面前。他跪伏在教皇身前, 大声发 誓要参加远征。 此人是勒布伊的主教阿德马尔, 在演讲前的克勒芒公会议中*到过教皇的召见。此外, 图卢兹伯爵圣吉尔未能出席克勒芒公会议, 但他来信告知教皇自己将参加远征。这位伯爵曾经在西班牙与穆斯林作 战, 并在公会议前准备时与教皇会晤。 虽然公元1095 年的克勒芒公会议上教会正式决定了向东方的远征, 但这一阶段所决定的议题只有以下三点: 一、在基督徒之间, 全面实现“上帝的休战”; 二、参加十字*的全体成员, 在胸前和背后都戴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 三、向东方出征的时间是次年(1096 年) 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 月15 *)。 至于十字*全体成员要在胸前和背后都戴上红布做的十字印记这一点, 乃是因为十字架代表基督徒, 而选择红色则是表示为了基督流血牺牲的觉悟。“十字*” 的名称, 就是由此开始的。在此之前去圣地巡礼的人, 大都拿着一个**带有十字型的手杖,而这一次, 前往圣地的基督徒手中拿着的则是各种**。 一神教的“朝圣” 是一种赎罪, 也就是说, 通过朝圣, 可以将*常生活中所犯下的各种罪过一笔勾销。对于信徒来说, 要尽到这个毕生的责任, 基督徒应当去耶路撒冷, 穆斯林应当去麦加朝圣。因而对中世纪欧洲的基督徒来说, 十字*东征也是一次朝圣。但这是伴随着武力而进行的。 在克勒芒公会议的阶段, 没有留下教皇关于“解放耶路撒冷” 说法的记载。乌尔班二世的考虑, 恐怕首先是结束欧洲各个世俗君主之间的战争, 实现“上帝的休战”。 但是纵观人类历史, 事实往往是战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谓世俗君主间的休战, 只在当今西方**之间的权力与能力之下得以实现,其他时候从未有过。十字*向东方进*, 同时在本国休战, 在“上帝的” 旨意之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解放耶路撒冷” 对当时的基督徒来说不是别的, 而是“大义” 与“名分” 使然。如果将身居高位的神职人员所特有的委婉说法**除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的演说的精华部分: 将此前西欧基督徒之间的争斗, 带到东方去, 引起基督徒战士对穆斯林敌人的斗争。这样做的本意, 无疑是把解放耶路撒冷之类的话, 以并不直白的方式说出来。神职人员和信众之间相互理解的关系, 是我们现代人所不能想象的。 尽管如此, “夺回圣地” “解放圣地” 之类的口号, 也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来理解。无论如何当时整个西欧的基督徒都热情高涨, 即便是有并不热心的人, 也难以反对十字*的东征。此外, 一旦东征成功的话, 作为发起人的罗马教皇的**将急遽增长。 乌尔班二世布置了一个大棋局。前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为了夸示自身的**, 让皇帝亨利四世在雪中伫立了三天三夜, 自身也饱尝强硬政策带来的恶果。而乌尔班二世则通过将数以十万计的*士派往东方, 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了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 ----------------------------------------------------------------------------------------------------------------------------- 城堡 西欧的掌权者们, 即便是*富裕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 也得到十字*之后二三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 才能够居住在宏大舒适的宫殿中。此前的各国国君, 都是居住在城中的。他们的住所与其称为“城”, 不如称为“城堡”。相较于舒适性, 这些城堡首先强调的是防御能力。城堡的外侧一般都围绕着充满水的护城河, 而在护城河内则耸立着城墙。城墙内除了家仆们的住所, 还少不了马厩。城堡主人的家族,往往居住在城内高筑的石质塔楼中。至于通往城外的道路, 少不了经过护城河上面架设的吊桥。中世纪欧洲的象征, 便是这些城堡了。 一般来说, 城主居住的塔楼石壁都有一米多厚, 因此夏天室内会很凉快。而到了冬天, 特别是在北欧的严冬季节, 寒冷常令人难以忍*。此时, 塔楼内的壁炉会燃起熊熊薪火, 内墙壁裹上厚厚的绒毯,而*上则会铺就狩猎所获的野兽毛皮, 以抵御酷寒。 因此, 西方建筑以大型壁炉为显著特征, 以厚实的壁毯作为石壁防寒的主要用品, 特别是在十字*时代以后, 随着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绒毯取代了野兽的毛皮, 铺在石质的*几上做防寒之用。 由于防御优先的建筑思想, 为了防箭矢, 城堡的窗户做得很小;台阶也造得又急又窄, 使手持**的敌人不便攀登。在常常乌云笼罩的北欧, 由于窗户很小, 即使在中午时分, 也需要点起灯火。大型的壁炉常常燃烧着, 为了屋内照明还要燃起灯火来, 使屋内常处于缺氧的状态。 常居住在这样的城堡中, 人不容易感到舒适。由于冬天寒冷, 人们在屋子里不仅要穿厚衣服, 还需要多穿几件。通过一个人着装的多少, 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和世俗君主们常常穿着多层衣服保暖, 而下层平民往往只有一件短衫。肖像画中的贵妇身穿胸口大开服装的场面, 往往是在迎接贵客的隆重宴会上请画师来作的。如果平时总穿着这些美丽而单薄的服饰,很容易就引 一、中世纪的晚钟,文艺复兴的黎明,**下一个时代的生机和繁荣 十字*东征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伤痛,但200年的战火引起人们对自身的反思,中世纪**对人性的枷锁开始松动;伊斯兰世界为抗击外敌逐渐统一而强大。另一方面,伴随着战争,东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也开始交融互通,文艺复兴即将到来。 二、深入浅出,既是历史著作,也是通俗读物。 俞敏洪曾说,盐野七生的历史作品不带有意识形态性,让故事与评价结合,所有的年代、人物都经过论证考察,因此不具备虚构性,但是还保留了可读性。阅读此书将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体验。 三、套装附赠超值《十字*的故事》多雷插图干货版。 《十字*的故事》套装特别定制的图文干货版,法国插画家多雷100幅震撼插图大幅印刷,配以《十字*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写作的干货精华文字,阅读轻松,既可以欣赏精美的图片,又可以快速了解十字*的故事。 四、两款设计精美的函套随机发售。 外包精美函套。采用圣约翰骑士团版(红)和圣殿骑士团版(白)双色函套双版本设计,赋予书封*多的内涵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