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连老师的写作课——心中还有一支笔
ISBN: 9787300326115
连中国,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语文教研员。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等校从教多年,深受学生喜爱。2007年创建北京四中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创办人文游学等综合性实践文化活动,任第一届道元实验班语文教师。曾带过一个班,有7位学生高考作文满分。
打破现阶段中学写作困境与僵局,就不能简单让写作陷入“技法”的传授中。在某种更真实的状态下,这些“技法”亦可被认为是写作的一些基本性常识。我们有必要将作文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与一个完整意义上“人”的构建自然内在地关联起来。人与文一旦发生深度勾连,走向共同发展,我们期待的中学作文生动活跃、创意无限的局面,必将到来。因此,对“人”有内在而丰富的关注是打破中学写作困境的必要举措。师生是生命发展的共同体,亦是写作发展的共同体。以下九条建议,分布在四个层面上。
第一个层面,写作的重要条件自然且充分地产生,特征是整体的“人”都在发展中。
(1)重内在阅读。前文已有阐释,在此不再赘述。内在阅读,特别强调人与文发生深度关联,人与文字共浮沉,人与作品中的“人”、与作家、与自己相遇,在阅读中获得综合性成长。于此过程中,师生逐渐获得对文字的信仰,相信文字关乎人的思想、精神、尊严等重要人文特征,自我也由此获得了重要内在的发展。
第二个层面,写作中自我的生命意识、主体意识勃然而动,不吐不快。
(2)重指向自己内心的表达。即强调将笔指向自己的内心,写自己真实理解到、体验到的东西。张永禄先生谈写作时说:“第一条黄金法则是‘写你熟悉的,写你知道的’。写作作为审美体验而非认知,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通过文字展开自我对话,释放内心隐秘的情感,点燃写作的激情,这是写作兴趣激发和写作内驱力释放的不二法门。”①将笔指向自己的内心,就会有意识地关注、梳理、整顿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人的内部世界,就会被写作进一步激活;而人内心的徘徊
与瞻顾,深思与面对,又是一切佳作得以诞生的核心生命基础。
(3)重师生内在生命体验。从根本上讲写作是自我生命里冒出来、长出来的,而非外在压出来、逼出来的。生命感受与生命意识是一个健全的“人”内在磅礴细微的世界,所有的“外在”都要在这个自我的“系统”中得到应验与检省,进而获得“思想”。内在的生命体验,将决定写作是否真实启动,是否独特,是否深入,是否具有个体遭遇中所普遍蕴含的群体性意义。不欺瞒,不伪饰,担荷个体生命应有之痛、应有之思,是构成一切佳作的核心基础。
(4)重师生内在的精神成长。从写作的意义上讲人的精神成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精神成长是完整意义上“人”的成长的必由之路。精神的崛起是“人”站立的重要标志。“人”出,而后“文”乃出。“人”的坍塌将导致“文”的坍塌。其次,在精神的建构与成长中,从一个人的心底涌现、斟酌而出的文字,一定会有个性价值,其文字的质地与气度都会由此而发生内在而深入的改变。文字,是精神的骨骼。再次,在师生共同的精神成长与发育中,我们才得以见到肉眼无法见到的更开阔、更壮丽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构成了我们写作阐释表达的丰厚内容,也会逐渐变为我们重要的自己。
(5)重不断扩充师生的认知视野。视野,不仅为认知、判断提供了空间,同时也会因为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的认知档次;而认知档次的改变,便会改变我们生命的境界与格局。封闭师生的认知空间,不讲认知的视野,躲在狭隘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形成许多认知上的遮蔽。在层层遮蔽中,自然无法获得真知灼见,也见不到更开阔壮丽的世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写作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状况,文章的核心判断就毫无新意,甚至还可能错讹百出而不自知。
(6)重内在真实思考。将思考的位置放在这里,绝不是说思考不重要,而恰恰是为了突出真实思考的价值与作用。因为,真实思考的展开是有条件的。首先,不出自自我内在价值判断的思考是假思考,是浅思考,是附庸型思考,是谋求型思考。脱离自我真实生命体验的思考,不具有思考的深刻性与独到性。其次,简陋狭隘的认知视野,会严重损害思考的程度与质量。
以上第一个层面与第二个层面都在讲“人”的充分发展,因为“人”的充分发展必然会带给“文”深入内在的影响与改变。下面第三个层面,重在讲我们的写作如何在不损害自身的状态下,与考试形成必要的对接,以满足学生升学深造的现实需求。
第三个层面,如何在保持良好自我的状态下,谋求写作高分。
(7)重在真实表达愿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考场写作策略。中学写作,不能也不应回避考试。但我们在应对考场作文的时候,是“一心往外”的,我们很少顾惜自己,我们甚至认为一篇考场作文如果关注了自我,必败无疑;我们一心追求的是符合,是尽量迎合满足我们认为的命题的愿望与要求。这些状况的产生,与我们的阅读能力、认知视野、认知能力等都有关系。现在不少作文命题是为考生留有空间的,是希望考生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命题能相遇的。我们充分关注到自我真实的表达愿望,我们的笔就具有丰沛而充分的可能性;于此基础上,如若我们寻求到与考场命题内在的衔接与关联,我们的写作就会脱颖而出。这是笔者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寻求到的高分之道。
(8)重在充分促成“人”的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谋求高分。为学生谋求高分,自然是无错的,但如何谋求高分,做法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应该充分促成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自然包括知识、能力,但心灵、情怀、精神、思想、识见、器宇、格局等,亦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充分发展起来,从写作的角度而言,学生的才、学、识便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人”具有了灵活地、丰富地应对一切作文命题的充分的可能性。
第四个层面,对我们教师指导作文的建议。
(9)重在教师自我生命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建构学生的作文写作途径。我们目前的作文指导,基本上停留在教师简单剖析题目,主要是指出学生于应试中的种种不足,然后以学生的范文为指导核心的模式上。一道作文题目,首先考查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我们教师应该在自我生命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建构学生的作文写作途径,带给学生写作的充分的可能性。于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路”。我们教师亦需要生命的充分成长与壮大。这样,我们教师面对一个题目的时候,才有可能为学生冲破局限、改变困窘、超越平庸、实现自我,提供丰富有效的可能性。
如若我们总是一味沉溺于、满足于、追求对“技”的总结与探索,没有充分考虑到“人”这一要素在写作中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我们对于写作的认知必然会很受限制。那么,我们期待的朝气蓬勃的写作局面,就不会真正实现;当然,与此相应,朝气蓬勃的“人”也不会充分呈现;“人”与文高度融合的新型写作局面也不会充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