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济)

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济)
作者: 编者:(英)理查德·戴维斯|译者:张慧玉//印家甜//杨梅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济)
ISBN: 9787508665252

作者简介

理查德·戴维斯(Richard Davies),英国前任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特邀经济顾问,2015年6月前担任《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经济编辑。在加入《经济学人》前,曾在英格兰银行工作,带领团队主营国际经济和金融业务;担任该行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的首席执笔人,主要研究银行业的稳定情况。曾在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银行任职。入行之初为微观经济学家,曾在私人咨询处工作,后担任英国竞争委员会的政府反垄断经济学家。其学术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和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等报刊上。曾在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开设过经济学课程。 张慧玉(1985一),湖南衡山人。2003—201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先后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与管理学博士学位;自2012年起任教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充分发挥自身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全英文讲授多门课程,围绕创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话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向开展前沿研究,并于2014—201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访学交流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译著6部,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货币的起源:铸币 “货币起源理论涉及美元和欧元未来的走向” 货币可能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单元。有了货币, 国家可以通过征税为公共产品集资,生产者可以进行 专业分工并从贸易中获利。货币的用途显而易见,但 它的起源还是一个谜。有人认为货币植根于国家权力 ,还有人认为货币的起源纯属私事,即便没有政府, 货币仍然会产生。有关货币起源的讨论持续了很久, 也揭示了一些如今最为紧迫的货币问题。 货币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货币是一种交换媒 介,便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第二,货币发挥着价值 存储的功能,可用于收藏,也可用于未来消费;第三 ,货币是一种计量单位,能用来衡量价值。很多其他 物品也能实现上述功能,茶、盐和家畜都曾被作为货 币使用过。在英国监狱,犯人偏爱将沐浴露、胶囊和 天主教玫瑰念珠作为货币。 货币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公元前650年 左右,吕底亚(现土耳其西部)将金银两种金属的合金 ——琥珀金做成硬币。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出现了 最早流通的纸币。直到12世纪,阿兹特克人仍将可可 豆作为货币使用。那人们是如何就使用一种货币达成 统一的呢? 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早 在1892年就自成一派。在他看来,当农业聚落从自给 自足转为专业化生产时,经济的货币化便开始了。这 一转变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进行交易。 问题在于建立在易货基础之上的市场运作也让人头疼 ,大家必须寻找这些人:你有的他想要,他有的你想 要,但通常这类人很少。 货币不断演变,降低了易货成本,不同货币形式 的优劣也逐渐呈现出来。作为货币的物品在进行买卖 时不应该贬值,因此衣服不是好的货币,因为二手衣 服的价值肯定不如新衣服。人们需要的是便于携带、 不易损坏(蔬果当然不属于此列)并且能分割成小块的 物品,门格尔称之为“可售性”。铸币和贝壳具有很 高的可售性,适合用来作为货币。政府在此方面毫无 权力,因为货币的出现是对易货成本的市场反应,最 好的货币则能将贸易损失降到最低。门格尔的理论准 确描述了“非正式”货币(如犯人使用的货币)的起源 。 但根据伦敦经济学院的查尔斯·古德哈特 (Charles Goodhart)发表于1998年的论文可知,事 实并非如此。如果将贵金属作为货币广泛使用,门格 尔派会说这是因为金属耐用、可分割、易携带,所以 金属成为理想的交换媒介。但古德哈特指出,原始金 属的价值很难估定,因此在贸易中使用金属的成本会 非常高。相比之下,评估一袋盐或一头牛比评估一块 金属更容易。显然,原始金属证明门格尔的“可售性 ”理论是行不通的。 这一问题解释了为什么贵金属货币不以块而以固 定规格硬币的形式流通。但历史表明,铸币业不是私 有领域试图降低贸易成本发展起来的,而是由于政府 的运作。金属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是因为政府的干预, 而不是因为私有市场。 这说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证明国家在货币 起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古德哈特先生称之为“卡特 利斯特”(cartalist)理论。国家财政部门很想推动 国民经济摆脱易货贸易阶段。一旦有了货币,收支便 可以衡量,也意味着可以征税。硬币价值和其制作成 本的差额,即铸币利差再一次为国库带来收入。因此 ,国家征税时只接受货币,这创造了对货币的需求, 也意味着货币在购买商品时能被广泛接受。为实现自 身财政目的,国家以这样的方式促使经济摆脱易货贸 易。 古德哈特运用货币历史来检验这些相互竞争的理 论,还考察了罗马灭亡和公元10世纪日本政府停止铸 币的历史。如果货币起源纯属私人因素,那么这些震 荡本不应产生任何货币效应。但自罗马灭亡后,商人 又重回易货贸易,而在日本,大米开始取代硬币,财 政权力和货币就此有了明显的联系。为生活而奋斗 有证据表明,只有“非正式”货币才能完全由私 人发展而来,但“非正式”货币也能大范围存在,例 如美元能在世界立足并不是由任何政府规定的。美元 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依然坚挺,就在于它是国际交易的 最佳货币选择。一旦出现了更好的竞争货币,公司和 其他国家马上就会随波逐流。目前中国人民币还未被 广泛接受,且正遭受通货膨胀,效用有所降低。但实 际上世界储备货币更换的速度比很多人想的要快。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