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
ISBN: 9787545811902
王国伟,**出版人。城市、艺术、媒体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 上世纪80—90年代,先后主持上海知识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等出版机构的编辑出版工作。 先后策划编辑出版了《文化苦旅》《郎平自传》《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1997)》《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荒芜英雄路》《阳光与荒原的**》《当代中国作家随笔丛书》《世界科学大师传记丛书》《当代世界文学家传记丛书》《咖啡地图》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图书和期刊。 其典型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版和文化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形成了特殊的出版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主要以城市、艺术、媒体批评、研究为主。思想敏锐、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批判为其基本风格。独立的学术立场和独特的批评视角,获得文化界的好评。
客观看待文本价值 《文化苦旅》能畅销并成就影响力,首先在于其 特殊的文本价值。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面对《文化苦 旅》做文本分析,我们就能清楚它的独特性和特殊价 值。 首先,它摆脱了传统散文过于琐碎的写作视角, 而以宏大的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在历 史中寻找到人类穿越时空的情感结合点,选取的内容 题材又紧扣现代人极其关注并能建立感情联系的事件 和人物,并赋予人生命运的**关怀。以大事件、大 命运、大感*为基本写作趋向。 其次,作为散文,《文化苦旅》每篇篇目都比较 长,照理*容易产生阅读障碍和心理疲劳。但是,作 者长期从事戏剧文学教学和研究,不但具备很强的说 故事能力,而且对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心理有深度了解 ,知道该怎么吸引读者和抓住读者。在《文化苦旅》 中,再长的篇章,我们读起来都很轻松,从没有读不 下去的感觉,关键在每一篇散文里都隐含着一个简单 的故事结构,人物事件简单,脉络清晰,有的人物事 件本就是读者都熟悉的,不过是作者以他的方式重新 解读和演绎,让阅读者顺着故事脉络进入,循着故事 情节展开,这恰恰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像 我们在看电影和戏剧一样,关注事件和情节的转承启 合,关注人物的结局和命运。但散文的故事是松散并 隐约的,不同于小说。《文化苦旅》就像一部散文体 小说。 第三,讲究细节描述,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和美 感,是《文化苦旅》获得文本成功的一个**重要的 原因。在许多篇幅里,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经历和故事 ,也许其他人遭遇的经历比这精彩得多,但作者善于 描写和夸张细节,并赋予艺术表现力,一个原本简单 的故事就上升到了艺术审美的层次。 第四,作者所有的写作,都建立在自身经历和体 验的情感基座上,有的事件基础是他本人亲身经历, 有的历史故事中,他会虚拟一个大“我”,从一个简 单的人生经历到一个民族的大事件,都离不开写作者 自己的情感对位。有的是亲身直接体验,有的是历史 间接体验。紧紧把握住自己的感*,写来就得心应手 ,笔随心到。 第五,所有的思想和内容,都必须通过语言载体 来表现,没有合适的语言,任何的思想都无法展现价 值。语言是思想和生命节奏的直接体现。心理活动和 生理节奏一定影响语言的表述,所以,每个人都有不 同的语言节奏。余秋雨拥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节奏 感,他的文字**感性,很适合他想表达的内容和想 说的故事。而语言本身就充满美感。恰恰这种语言节 奏和说故事的能力,*容易打动广大的读者,尤其是 大众读者。 《文化苦旅》能有如上所述的效果,也同余秋雨 当年的创作状态有关,以多年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累 为基础,放松的心境,非功利性写作等,都是成就他 的创作心态。《文化苦旅》这样的散文样式及其表达 ,也与当时国民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相呼应,真可 谓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文化苦旅》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不 少人批评的过于煽情,语言太甜等。但瑕不掩瑜,《 文化苦旅》的文本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尔雅出版 公司出版的**版《文化苦旅》也十分畅销,又一次 证明了我们的基本判断。其后,我曾约过几位当今一 流的学者,试着写写文化大散文,但都没有成功,* 后,他们都一致表示,这是属于余秋雨的能力。在《 文化苦旅》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正式提出“文化大散 文”概念,推出“文化大散文”丛书。在《文化苦旅 》的领衔下,我们先后出版了《湮没的辉煌》、《神 圣回忆》、《精神守望》、《叩访感觉》等重要图书 ,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和影响力。 P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