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精)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精)
作者: (奥)埃尔温·薛定谔|译者:赖海强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薛定谔生命物理学讲义(精)
ISBN: 9787550298026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纪的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就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 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概念上的准备。

内容简介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这本小册子起源于一位物理学家的一系列公开演 讲,聆听演讲的观众约有400人,演讲人在演讲最开 始就指出所讲的主题复杂难懂,尽管几乎没有使用数 学演绎法这最吓人的武器,可也远未达到通俗易懂的 程度,但是听众人数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少。并不是因 为这个论题简单得可以不用数学来说明,相反,正是 因为论题太过复杂,即使用数学演绎也很难阐述得清 楚明了。演讲受到观众欢迎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演讲 者试图将那些介于物理学和生物学之间的基本概念同 时向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讲清楚。 尽管演讲内容涉及了形式各样的主题,目的却只 有一个——对一个重大问题发表一些小小看法。为了 避免读者迷失方向,先简要地勾勒出整个演讲计划很 有必要。 这个久经讨论的重大问题就是: 怎样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解释有机生命体内空 间和时间上的各种现象? 本书力求阐述和确定的初步答案可概括为: 现阶段物理学和化学在解释上述事件中暴露出的 局限性,不能成为否定物理学和化学最终能够诠释这 一切的理由。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如果说仅仅是为了重新燃起对过去无能为力的事 的希望,这个注解未免过于平庸了。更高层的意义在 于,我们试图解释为何迄今为止物理学和化学仍无法 诠释上述问题。 基于生物学家,尤其是遗传学家在过去三四十年 的创造性工作,人们已揭开了有机体的真实物质结构 和功能的神秘面纱。目前对这方面的认知已经足以精 确地说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为什么仍不能解释发生 在有机生命体内的种种现象。 从根本上说,有机生命体中大部分的原子排列及 其相互作用方式,和迄今为止物理学、化学理论,实 验研究的原子排列方式存在本质差异。这样的本质差 异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无足轻重,除了那些认为物理和 化学定律都是统计力学性质的物理学家。这是因为正 是基于统计力学的观点,认为有机生命体内的绝大部 分结构非常特殊,完全不同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实 验室里处理的或是他们脑子里所思考的任何一种物质 结构。要使得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的规律和定则能 直接应用在有机生命体的活性部分如此特殊的结构上 ,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不能指望非物理学家能够大概了解我刚才所说的 抽象词汇“统计力学结构”中蕴含的差异性,更不必 说准确理解其真正内涵。为了丰富叙述的色彩,我先 提前说一下后面还将详细说明的内容:活体细胞中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染色体纤丝,可以恰当地称其为 非周期型晶体。迄今为止,物理学中所研究的物质仅 限于周期性晶体。在一个不是很高明的物理学家眼中 ,周期性晶体已经是非常有趣和复杂的东西了,它们 构成了最具吸引力而又最复杂的物质结构,由这些复 杂结构组成的无机世界已经足以让物理学家伤透脑筋 了。然而,它们和非周期性晶体结构相比,却显得异 常简单。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好比一张是不断重复 同样花纹的壁纸,而另一张是一幅拉斐尔挂毯般精美 的刺绣。后者展现的是一位杰出大师的精致、协调和 富含创意的设计,而不止是一味的单调重复。 我们说周期性晶体已是物理学家最为复杂的研究 对象之一,但是,随着有机化学家研究的分子结构越 来越复杂,事实上他们已经非常接近“非周期性晶体 ”了。在我看来,生命的物质载体就是非周期性晶体 。自然地,在生命问题的研究领域,有机化学家已经 取得很大成果,而物理学家仍毫无建树也就不奇怪了 。 3.朴素物理学家的探索方式 在简要阐述了我们研究的基本观点,或者说最终 落脚点以后,我再说明一下如何展开我们的研究。 让我们以“一位朴素物理学家对于有机体的观点 ”即一位物理学家对有机体可能持有的观点开始。他 在学习了物理学,尤其是掌握了统计力学的基础后, 开始思考有机生命体的活动和功能的方式。他独自思 量:能否用物理学中的简明而朴素的科学观点,对生 命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