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32
折扣购买: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ISBN: 9787205097479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 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 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 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个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 的大学,我被邀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 。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我已经忘 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而此后我常思考如何定义一 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按《新华字典》的解释,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 民。《新华字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泛指区别于贵族 和特权阶层的人。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 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我明白 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 虽说得郑重,其实听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 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 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 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 在普遍之中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 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的 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尤其广告兜售几乎随处可见。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 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 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 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 女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很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 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 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 就摆脱平凡了。同样年代的西方的文化,也曾呈现过类似 的文化倾向。区别乃是,在他们的文化那儿,“五子登科 ”是花边,是文化的副产品;而在我们这儿,在八九十年 后的今天,却仿佛渐成文化的主流。这一种文化理念的反 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 了,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 生平凡,谁是狗熊。并且,每有俨然是以代表文化的文化 人和思想特别“与时俱进”似的知识分子,话里话外地帮 衬着造势,暗示出更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那就是—— 一个时事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多好的时代!许许多多 的人不是已经争先恐后地不平凡起来了么?你居然还平凡 着,你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是一种文 化的反动倾向。和尼采的所谓“超人哲学”的疯话一样, 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谩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 的文化倾向。是反众生的,是与文化的最基本社会作用相 背离的,是对于社会和时代的人文成分结构具有破坏性的 。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下一代,如果他 们普遍认为最远三十五岁以前不能摆脱平凡便莫如死掉算 了,那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