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作者: 丽罡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ISBN: 9787516818022

作者简介

丽罡,毕业于山西大学,目前就职于**某知名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母亲,她对儿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做过专门研究,擅长用**外**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业余坚持写教育专栏文章,目前已发表200余篇,读者群体广泛。 她的文章主要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多种难题,包括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孩子情绪控制、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展开,文章中没有大而空的理念和道理,只有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读者很有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鼓励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果果妈妈去给上一年级的果果开家长会时,班主任陈老师告诉果果妈妈说:“果果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就是性格有些内向,胆子有点儿小,不敢问老师问题。这样下去对学习是很不利的,老师要教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又不主动提出来的话,老师就不知道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久而久之,什么问题都一知半解,学习是很难进步的。” 听了老师的话,果果妈妈觉得很吃惊,小时候的果果可是个“问题宝宝”,不管见着什么都喜欢问一句“为什么”。比如见到灶上的水开了,果果就要问,为什么水开了要冒泡?见到冰箱里结了冰,果果就要问,为什么冰箱里头会结冰?见到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走,果果就要问,为什么时钟上的指针会自己走?就连傍晚去散步,见着夕阳下的大树,果果也要问上一句,为什么大树的影子比大树还要长得多…… 一开始,果果妈妈还是很有耐性的,不管果果问什么,都会一一给她解答,如果遇上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还会特意翻家里的百科全书,或者上网寻求答案。可是果果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有时遇上事情多的时候,果果妈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回答果果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不免就会搪塞几句。 尤其是有一段时间,果果妈妈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升职的机会,为了顺利通过领导考核,真是忙得天昏地暗,那时候就*没有精力去应付果果这个“问题宝宝”了,以至于有好几次,听到果果不停地问这问那时,果果妈妈都忍不住训斥了果果。好像就是自那段时间之后,果果就**改掉了这个“毛病”,再不会整天问东问西了。那时候,果果妈妈忙着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果果爸爸又总是出差,谁也没在意家里的“问题宝宝”不再问问题这件事,反而还乐得轻松…… 回想起那时候的事情,果果妈妈别提多后悔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时的敷衍,竟对孩子造成了这样的伤害,让一个活泼可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问题宝宝”变成了如今这样“乖巧”内向,即便有了问题也不敢轻易问出口的孩子。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这世上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奇而有趣,一直吸引着他们去了解、去探索。所以,孩子们总是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家长们看来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有的问题甚至显得有些可笑,因此,很多家长在空闲时可能不介意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和孩子逗逗趣,但一旦有事缠身或者心情不佳,就难免会显得有些不耐烦,甚至粗暴地训斥孩子:“去去去,别整天问东问西的!” 其实,孩子乐于提问,说明他们喜欢学习、爱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有着旺盛的求知欲。父母如果因此而训斥他们,往往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古往今来,但凡是那些能够在学业或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勤学又好问的,就像古人说的,这学问学问,那便是勤学好问。若是不懂问、不能问、不会问,那又怎么能有所提升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就曾说过:“渴望知识的孩子,总会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是什么?——任何一个能够稍微满足孩子的答案,都能给孩子开拓一个新的世界,而孩子正是分别地从各方面学到语言,并将其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媒介的。” 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这对帮助孩子客观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还能促进孩子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鼓励孩子细心观察,大胆提问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的启蒙关键期,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学习、多思考。在这个年纪,孩子很容易会被生活中的许多新奇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 **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用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孩子提出的一切问题,即便那些问题或许有些天马行空,家长也不应该敷衍应对,甚至教训斥责。 让孩子的探索*进一步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往往都比较跳跃,很多时候都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是在问问题的时候,所关注的重点也偶尔会让家长觉得匪夷所思。在这种时候,家长不要忙着纠正或压制孩子,而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鼓励并引导孩子*深入地进行思考,让孩子的探索*进一步。 其实,孩子的很多“为什么”并不一定是要去追究事物背后的道理,他们只是希望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个说法和解释,所以,相比孩子问的问题来说,保护他 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加重要。 满足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自尊心 年幼的孩子不管是从知识结构还是思维能力来说,与成年人都是没有可比性的,这就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家长一定要注意,满足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用不恰当的言语伤害孩子,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讲了半天你怎么就是听不懂”“你怎么那么笨”之类的言语是**不应该对孩子说的。只有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在成长中逐渐养成面对问题尽力探索的好习惯,而不会对一切问题都不求甚解。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书 失败的婚姻让刘先生失去了太太,也让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笑笑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原本笑笑就是个内向羞怯的孩子,如今变得*加沉默寡言了,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让刘先生感到既心疼又愧疚。 刘先生也试过努力和女儿沟通,想要走进笑笑的内心世界,帮助她重新找回灿烂的笑容。但不管刘先生怎么努力,却始终无法打开笑笑的心房。笑笑始终把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不哭也不闹。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刘先生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西方**的教育家威特先生和他儿子小威特的故事。小威特天生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智商方面有一些问题,为了让儿子成才,威特先生付出了很多努力。威特先生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倒不如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多听多看,开阔视野。因此,他从来不会逼迫小威特去学习什么或者记忆什么,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带小威特四处游历,增长见识。 只要一有时间,威特先生就会带着小威特出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工厂、矿山……只要是威特先生去的地方,就一定会出现小威特的身影。 等到小威特3岁的时候,威特先生就开始带他去各个地方旅行,到5岁的时候,小威特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布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一起登山,游览名胜,寻找古迹,凭吊古战场。威特先生给儿子讲述沿途的风景,讲述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并鼓励儿子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信里,寄给妈妈和朋友。 在威特先生的精心培养下,小威特在**岁的时候已经掌握了6门不同的语言,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令人惊讶的是,年仅9岁的小威特收到了莱比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到14岁就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刚满16岁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这个小威特就是19世纪德国的**天才卡尔?威特先生,曾发表过《但丁的误解》一书,是学术界研究但丁的**。人们将他誉为天才,可谁又知道,取得这样惊人成就的他不仅不曾拥有高超的天赋,反而还曾被断定为“低能儿”。 威特父子的故事让刘先生深感震撼,他决定效仿威特先生,多带笑笑亲近大自然,让自由的空气帮助笑笑驱散心中的阴霾。自此之后,刘先生每个**都会带着笑笑出门,或者去爬山,或者去植物园,渐渐地,笑笑有了笑容,也会主动询问爸爸路上见到的植物、动物都是些什么。现在,笑笑已经比过去开朗了许多,在班级里也有了新的朋友。 西方的一些教育专家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大自然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要比那些很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拥有*丰富的个性和*敏锐的触觉,同时也*具创造力。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单调,并且在童年时期很少接触大自然,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到压抑,容易变得郁郁寡欢,交际能力也会*到影响,甚至出现抑郁、自闭等心理疾病。 就孩子的天性来说,他们都是亲近自然的,大自然里的一*一木、一沙一石对于孩子来说,都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吸引力。大自然就好像是一本无字书,虽然没有文字,却饱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精彩的故事。所以,想要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就不能总是把孩子圈在家里,而是应该带他们多多亲近自然,感*自由的空气,寻找并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调动孩子多重感官,亲近自然,*要了解自然 家长想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就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而是应该帮助孩子调动各种感官,和他们一起去体验自然、发现自然,寻找大自然中一切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翠绿的*叶,缤纷的花朵;青*、泥土的味道,花朵、果实的芬芳;粗糙的树皮,棱角分明的石块……这一切都是独属于大自然的美好。这样的感*和体验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学会从多个方面去观察、体验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好地融入大自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寻找并观察一种昆虫,并向孩子介绍这种昆虫的习性、特点等。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昆虫的标本,甚至是“收养”一只小*物,比如蝌蚪或者蜗牛,让孩子观察了解并总结它们的生活习性。 多给孩子讲述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和知识 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普及一些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和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情感,让孩子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当孩子能够对大自然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时候,自然就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崇高和魅力了,这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切记不要急于求成,违背原本的初衷 我们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让孩子能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自在地成长,而不是要去强迫孩子学会某种技能或知识。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带孩子亲近自然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家长与孩子一同感*生活、体验生活,并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懂得抛弃功利心,不要急于求成,违背了原本的初衷。 拼装积木,动手又动脑 和其他同龄的男孩不一样,李旸是个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成群结队出去玩耍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他*大的爱好就是摆弄他的宝贝——积木。 李旸喜欢的积木可不是那种传统的普通木质积木,他喜欢的是动手又动脑的益智拼装积木,这种积木比普通的木质积木要复杂得多,也*具有可玩性。一个稍大些的拼装积木,其部件就有上千个,且都大同小异,即便是拼装的熟手,不仔细分辨,也是很难把这种积木拼装好的。 李旸**次接触到这种益智拼装积木是在5岁的时候,他到一个小伙伴家里玩耍,那个小伙伴的亲戚送了他一盒这样的拼装积木,李旸立刻就爱上了这件小玩具,回家之后就告诉妈妈,他也想要一个那样的积木。 刚开始,妈妈还不是很明白儿子的意思,以为他想要的就是那种普通的木质积木,觉得那都是小孩子玩的东西,没什么意义,也就没有去理会。直到几天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旸看到电视里正在介绍这种益智拼装积木,便连忙指给妈妈看,这时妈妈才明白儿子想要的积木究竟是什么样子。仔细看了介绍之后,妈妈觉得这种玩具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帮助,于是立即下单给李旸买了两盒。 平时李旸其实并不热爱做手工,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妈妈一度为此感到**担心,觉得儿子兴趣爱好太少。但有了益智拼装积木之后,李旸的兴趣和热情顿 时就被激发出来了,十几块大小不一的组件,在李旸手里来回翻转,不到半小时就拼装成了一个漂亮的立体小玩具。 之后,李旸的妈妈又陆陆续续给李旸买过许多的拼装积木,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小积木的部件只有十几块,大积木的部件多达上千块,图形也是千变万化,李旸都一一组装了起来。在校庆活动上,李旸组装的一个大型积木还被展览了出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誉。 李旸说:“平时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鼓捣这些小玩意儿。每次亲手组装好一个玩具,看着它们在我的书桌上,我都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李旸妈妈还送李旸参加了少年宫新开的拼装玩具课程,在这里,李旸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拼装了许多*大型的玩具。在这个过程中,李旸不仅增强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在与小伙伴们进行交流、探讨和协作的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说起拼装积木,大部分家长的认识或许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木质积木上,觉得这玩意儿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但事实上,现在很多的益智积木和过去的传统积木已经**不同了,它是一种全新的、*具技术含量的玩具,结合了积木与拼图的双重功能,有些较大并且较复杂的拼装积木,即便是大人也未必能够顺利完成。想要成为一个拼装高手,首先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与专注力,不能三心二意。一个益智积木,每个部分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拼装时需要一气呵成,如果中间停下,很有可能就会忘记之前拼装好的部分。此外,除了耐性和专注力之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要能够在拼装时看懂平面上绘制的立体形象,然后进行手脑协作,这样才能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完成积木的拼装。 可见,培养孩子对益智拼装积木的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那些像李旸一样不喜欢热闹、不擅长交际的孩子,培养他们对拼装积木的兴趣,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还能帮助他们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结识*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从而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对于启蒙期的孩子来说,拼装积木对右脑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帮助,并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拼装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那么,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款适合的拼装积木呢? 选择拼装积木,质量是关键 给孩子选择玩具,首要应该考虑的就是质量问题,孩子是**脆弱的,玩具又是他们经常会接触的东西,如果质量不过关,就很容易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在给孩子选择拼装积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积木的质量,家长应当选择做工精细、环保安全、有国标认证标志的玩具,**不能贪便宜而因小失大。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拼装积木 益智拼装积木的种类是**多的,不同类型的积木玩具,不管是从材质还是玩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类型的积木玩具,能够带给孩子的好处与功效也有着不同的偏重。 常见的比如金属磁力球搭建积木,可以利用小球之间的磁力,把小球一个个连接起来,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形状,这对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有效的,能够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空间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懂得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换。而拼插构建模型类的积木则能让孩子在设计和构建玩具造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考虑玩具的功效之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拼装积木时,也要考虑到这款拼装积木的复杂程度。通常来说,孩子年龄越小,为他选择的拼装积木难度就应该越低,否则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1.小学生家庭**的教养手册:小学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步,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只知道其重要性,却不谙教养之道。这本书关注全国中小学生群体的教养需求,包含孩子的成长发育、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让家长能*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好的自己。 2.**匠心,分阶段讲述小学阶段的教养重点 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小学生涯的启蒙期,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学习力。 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小学的衔接优化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创造力。 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小升初的过渡关键期,奠定孩子一生的认知力。 阶段分明,家长能准确把握孩子每个阶段的教养重点,开发孩子一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认知力。 3.用教育名言让功利时代的父母觉醒 我能想到*浪漫的事,就是陪你玩个够。有些能力,是我所能想到的,留给你*好的家产。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慢慢绽放。 4.装帧精美,小清新的插画风格,让妈妈和孩子拿起来就放不下 与其他家教书不同,本书采用小清新的插画风格,在排版和设计上也做到别出心裁,一本书,让妈妈和孩子一看就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