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作者: 程碧
出版社: 河北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ISBN: 9787202134948

作者简介

程碧 作家、出版人 全球生活美学MOOK《innearth 地球旅馆》系列读物的主编。 喜欢阅读世界各国不同领域里活得精彩的女子的故事,并以此汲取能 量;亦爱研究民国女子、民国风物。愿以文字在时间上缝制美妙的针脚。 已出版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与张进步合编出版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 《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等。 其中,《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将于2019年出版繁体版,将在台湾、香港、澳门同步发行。

内容简介

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壹 与徐志摩/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1920年,16岁的少女林徽因挣开烦琐的家务,逃离母亲的阴霾情绪,跟随去欧洲考察的父亲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大船。 来到伦敦的林徽因,被家族琐事压制的个性得到解放,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她凭借在北京培华中学时期学习的良好的英语,很快成为父亲在伦敦的翻译,并成为父亲居所里聪慧、活泼、善辩的小女主人。 但对于平时的林徽因而言,她又是寂寞孤独的。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单身的女孩必须要有人陪同才能出门,所以在林父外出工作的时间里,林徽因都是独自一人待在一所大得可以听到回音的寓所里。在一些寂寞的日子里,在闷得可以拧出水的伦敦,林徽因坐在壁炉前,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打发时间。她读丁尼生、拜伦、雪莱、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诗句从微微泛黄的纸张中飞出来,飞进了16岁少女的心里,在她心里荡起了翩翩涟漪。回忆起那段时光,她写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而就在同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徐志摩,也厌倦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提前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追寻着他热爱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漂洋过海到了伦敦。 他们就在此时相遇——不早,不晚。 因激情的冲动来到英国的徐志摩,本想去康桥①大学追随罗素,当罗素的学生。到了英国才发现,罗素根本不在康桥,也不在英国,他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康桥大学除名。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性浪漫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徐志摩在林长民的朋友——作家逖更生的帮助下,做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的旁听生。后来逖更生与徐志摩也成为好友,很多年后,逖更生都还戴着徐志摩送他的一顶中国帽子。 林长民常常邀请徐志摩去他的寓所做客,他的寓所也是一个文化沙龙,那里常常聚集很多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和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和文学艺术,碰撞时下新潮的观点。 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梳着两只小辫的林徽因,差点把徐志摩叫做叔叔。起初,徐志摩并未过多关注这个小他7岁的女孩,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多,这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的女孩对英国文学的侃侃而谈吸引了他。她喜欢文学、诗歌,喜欢读拜伦、雪莱的作品。他惊讶于这个美丽少女的聪慧和对英国文学的独到见解,这丝毫不像是一个16岁少女的见识。她与他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她在他心里突然闪起光来。在那一瞬间,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里,冉冉升起一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谋已久的灵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别重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璀璨。那时,天真浪漫、情感炙热的徐志摩,虽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国结了婚,但他一直对这场婚姻感到痛苦,而这也并没有能阻碍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①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大学所在地。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①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大学所在地。海中继续寻觅他的灵魂伴侣。 这次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心中私藏了多年的情感,突然之间全部找到了出口——他去林府的频率多了起来。 人生犹如一出戏剧,当他们各自踏上开往伦敦的大船的时候,命运正牵着他们的手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推向离彼此更近的地方。就这样,热情的、精神上得到了西方思想熏陶的徐志摩,像一团热烈的火烧云出现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空里。与林徽因的恋情也让他一扫初来英国时的不顺畅,并从此认了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英国才是他的理想之地。 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爱情的姿态走近林徽因,关于她热爱的诗歌、文学,这个满腹才华的男子都能与她一一谈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可以见到她的机会,在她伦敦的寓所里,在她父亲举办的文艺活动上,在一切她出现的地方。他带她去他读书的康桥大学,他们一起踏遍了康桥的角落,一起用英文朗诵诗人们最经典的句子。康河的柔波里,泛着他们的柔情,夕阳的柳树下,影斜着他们的蜜意。他迷恋着她,即便他偶尔回伦敦郊区沙士顿的住所短住几日,也要与住在伦敦的林徽因互通书信倾诉衷肠。伦敦到沙士顿的邮件每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急吼吼地出门,去家对面的杂货店等着收寄邮件。 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会爱上艺术家,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会爱上作家那样。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就是他未来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寻的灵魂伴侣。除了林徽因的气质、外形、素养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个性,也打动着处于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爱情,就是同一个新派、灵魂自由的女子恋爱,他心中似火的热情需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来承接。 他对林徽因产生了爱情的那一刻,用他在多年以后写的诗句,可精确地表达他当时的心境: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①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大学所在地。 壹 程碧的林徽因传,精装升级,平装本热销20万册。 畅销书作家程碧已出版的《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丽的情诗》销量已超15万册!《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销量已超10万册! 贰 “花瓣式”写作、多视角呈现你不了解的林徽因。 本书写作手法新颖,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书中有一批曝光量极少的生活照片,这是目前同类书中都没有的。 叁 拥有纸质书无可替代的质感,颜值无敌! 细节控说的就是我们!为了追求极致,我们采用硬壳精装高颜值设计、专色印刷来表达。内文采用100克高级纯质纸,其中有32页暖心治愈粉色印刷。 肆 精心打造金粉世家系列,开创纸质书视觉享受的新纪元! 与淡雅清新粉色系、切口滚金滚银的《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美丽的情诗》《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美的情书》《张爱玲传:也孤独,也灿烂》一起被打造为“金粉世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