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向警察学管理(传奇民警的心路历程)
ISBN: 9787550726796
在心理学界有一个“不值得”定律,可表述为不值得 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此定律的应用极为广泛,从工业制 造到行政执法,我们很多制造中的粗制滥造和执法中的应 付了事都是基于“不值得”定律的思维方式。具体到警察 工作,我们经常感慨:这么一件小事,怎么就不能认真做 好呢?原因可能只是当事的警察认为这事本身就不值得做, 所以为什么要认真做呢!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将谈谈“不值得”定律的思 维方式在警察中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 如何理解执行这一环节。 以前总听说,对于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 行,在执行中慢慢理解。我曾经很困惑,不理解的命令怎 么能执行呢?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我逐渐明白了,对执行 最大的干扰正是来自下级对命令的评估。换句话说,下级 不应该评估命令的正确与否以及命令是不是值得做。从自 由意志的角度讲,思考、评估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不能也无法禁止。但从社会或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个体的 思考会影响集体效率。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统一思想?因为 统一的思想才能产生高效的行动。在执行的层面并不是不 能思考,只是思考的内容应集中于如何执行好命令和要求 ,而不是思考命令和要求的合理性。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 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上级的命令和要求往往也是利益权 衡的结果。如果下级专注于思考命令和要求的合理性,总 是能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的,“不值得”定律在此刻就潜 移默化地产生作用了。 也许有同志问,我们先不管下级该不该评估命令,只 说一个现象:上下级都对决策进行利害评估,为什么结论 总是差距极大呢?其原因主要有二:信息不对称和心理投射 。 信息不对称本身是经济学的名词,是多位经济学家在 不同领域提出来的一个共同问题。意思是产品的卖方和买 方对产品的各方面信息掌握得并不对称,当买方无法系统 了解产品信息时,卖方自然较易推销劣质产品。此类现象 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安工作的日常管理中,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高层决策依赖的信息往往是基层无 法掌握的,比如高层根据公安系统的各个地区、各个层级 短时间内接连出现涉及枪支的问题,决定大范围地搞一次 治理行动。但此行动受检的基层单位对此理解可不一样, 因为绝大多数基层的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基层如果从局 部看问题自然会觉得此行动没有必要,所以没必要做好, 几次应付性地执行后也是顺利过关,就会逐步形成敷衍了 事的工作习惯。 心理投射也是一个心理学专有名词,意思是人们往往 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投射到周围的事物之上。所以当觉得某 事不值得做时,很可能是我们内心不想做。“多干多错, 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被一些人奉为真理,但我们回忆一 下历年的责任事故,有几起是因为多干造成的?我们千万不 能把履职称为多干活,相反,不履职即为渎职。所以不是 工作本身增加错误,而是我们心里深处根本不想工作,而 所谓多干多错只是我们内心对不想工作的一个合理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