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再造——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与评估

空间再造——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与评估
作者: 彭雷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空间再造——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与评估
ISBN: 9787568095136

作者简介

彭雷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空间、可持续性城市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2项,华中科技大学教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8项,指导学生参加的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和论文竞赛多次获奖。

内容简介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发展面临诸多时代挑战,尤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如何传递创造性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作为在网络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已发生巨变。他们高度依赖网络、喜欢多线程工作、重体验、爱交互,这些都要求高校图书馆迅速转型并做出回应。面向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安静的阅读空间”,需要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丰富信息传递及交互方式,转向营造开放、自由、合作和交流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创新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 (2)高校图书馆如何维持、加强创造力所需的空间支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力理论和学习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推动下,人们对知识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最新的关于“学习”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与新兴技术手段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为创新人才提供多种个性化空间支持,也是高校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难题。 在多重语境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也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议题。具体来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在既有传统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的形态及功能进行重新挖掘,适应用户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图书馆学习环境和提升用户学习体验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新建和改扩建多种形式。 然而,从实际来看,一方面目前国内针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较少,且局限于教育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探讨,与建筑学理论研究及实际设计应用脱离较远,存在学科壁垒;另一方面,现有高校图书馆设计或改造更多是沿袭多年的功能分区、造型先行的设计理念,忽视一线用户的实际需求,造成实际使用与预期相去甚远。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书拟从两方面着手改善现状。 理论层面——科学、全面、有效的理论指导能够为实践设计指明方向。因此,本书试图打破学科研究壁垒,梳理与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相关的跨学科理论研究,旨在建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跨学科研究框架,为实践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践层面——对现有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实现空间价值提升,立足于现有空间的使用评估。因此,本书从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估的工具与方法,收集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对图书馆空间性能的反馈和评价,识别空间的哪些要素对学习体验产生影响,进而对图书馆空间满意度进行评价,探讨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策略。 本书内容较好地弥补了当前已出版图书研究内容不足的问题。首先,本书跨学科理论的梳理拓宽了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视野;其次,国外优秀案例的梳理研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后,本书关于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层面的策略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建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