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典籍/中华文化百科

中国历代典籍/中华文化百科
作者: 阎立新|主编:卞孝萱//于景祥
出版社: 辽海
原售价: 21.80
折扣价: 10.90
折扣购买: 中国历代典籍/中华文化百科
ISBN: 978754511368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二、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 1.孔子与《春秋》 周时,将史书称为“春秋”,如:燕之《春秋》 ,就是燕国的 史书;齐之《春秋》,就是齐国的史书。现在,我们 常说“话春 秋”或“写春秋”,这里的“春秋”就含有历史的意 思。孔子根 据鲁史材料修成《春秋》,不言而喻,这本《春秋》 就是鲁国的 史书了。 孔子为什么修《春秋》呢?《孟子·滕文公》中 说,当时世 道衰败,邪说暴行再次兴起,有臣子杀死君王的事情 ,有儿子杀 死父辈的情况,孔子非常忧惧,于是修成《春秋》。 看来,孔子 主要是为了打击“乱臣贼子”的大逆不道的行为,维 持当时奴隶 制的社会秩序。《春秋》被用做政治教材来教导学生 ,成为当时 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2.体例及内容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共12卷 ,记载了自 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242年的 历史, 全书1.8万多字,它基本上保留了鲁史旧文,个别地 方做了文字 上的修改。 《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先例,编年体就是将事 件系统地按 年代先后加以编排,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 因素结合起 来叙述历史。记事有了时间,一方面可以明了史实发 生的时代背 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同一时间史实的相互关系。 早在公元前 5世纪孔子就利用这种方法记事,创立了编年体史书 的雏形,为 编年体这种体例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春秋》全面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记载最 多的是重大的政治活动、战争及与战争有关的会盟、 朝聘、婚 丧、祭祀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大事,还记载了日食、 月食、星 变、虫灾、地震、山崩、雨、霜、雹、冰、水旱等灾 异情况,其 中征伐占40%,会盟占20%,朝聘等占20%,灾异占 10%,杂 项占10%。《春秋》对经济、文化方面的记载相对较 少。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 。虽然《尚 书》记载的历史更早,但它仅反映古史的某些片断, 我们只能把 它看成是一部史料汇编。因此《春秋》具有很高的史 学价值,是 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3.《春秋》三传 《春秋》成书年代很早,文字简短隐晦,仅具纲 目,不叙史 实。所以必须有传注,起到解释、增补的作用,这样 内容才能更 加丰富、完整。据《汉书》圮载,《春秋》传原有五 家:《左氏 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 氏传》。后来邹氏、 夹氏所作的书失传了,只余《左氏传》、《公羊传》 、《谷梁传》 三传存在。 《公羊传》的作者,据说是战国时期的齐人公羊 高,现在一 般认为是由公羊高的曾孙汉代的公羊寿和胡毋生写成 ,成书于西 汉景帝时。 《公羊传》是《春秋》的注释,共11卷,它逐字 逐句解释 《春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春秋》,了解先秦时 期各种制度及 礼仪情况。它充分阐明了儒家的社会理论,具有鲜明 的“天人合 一”色彩,是研究秦汉之际思想史、政治史的重要资 料。 汉代董仲舒推崇《公羊传》,成为当时今文经学 的主要典籍, 在经学中占有统治地位,到了东汉时期,今文经学逐 渐衰败, 《公羊传》的地位也衰落了,但《公羊传》对《春秋 》经文的注 释简明扼要,所以流传于世。 《谷梁传》据说是由战国时期鲁人谷梁子所撰写 的,共11 卷,成书于西汉,在《公羊传》之后。 《谷梁传》同《公羊传》一样,都是注释《春秋 》的书,只 是详略有所不同。一般认为《谷梁传》也属于今文经 学派,在西 汉宣帝时期被列为经书。《谷梁传》没有《公羊传》 的影响大, 但《谷梁传》的解释比较审慎,司马迁在《史记》中 多加以引 用。《谷梁传》可作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 想的重要 资料。 《左氏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同被列为 《春秋》三 传,其中《左氏传》是《春秋》三传中最其史料价值 的一本书, 下篇将单独加以着重介绍。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