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说:采访礼仪

人民日报记者说:采访礼仪
作者: 胡线勤|责编:周海燕//刘君羽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人民日报记者说:采访礼仪
ISBN: 9787511576897

作者简介

胡线勤,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曾任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办公厅办公室主任。在中央媒体发表新闻评论、专访、通讯作品、摄影作品等2000多篇,其中56篇作品获奖。代表著作有《潇洒人生路》《刘九洲画传》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采访礼仪概述 第一节 礼仪的基本概念 一、礼仪的概念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 5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一系列宏大的礼仪思想 和礼仪规范,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 理论和生活行为规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与行 为活动中。简单地说,礼仪就是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技巧 。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礼,就是尊重的意思,即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更要尊重别人。如尊重上 级是一种天职,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同事是一种 本分,尊重大众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仪,就是仪式,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礼仪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即个人修养 ;二是对外,主要有形、气、神、礼节、肢体风范等。 礼仪在形成我国人民良好的处世态度和人际关系,塑造 民族特色习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 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研究和实践采访礼 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礼仪的传承发展 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我国古代有三部著 名的礼典,即《周礼》《仪礼》《礼记》,它们是有关 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侧重于政治制度, 《礼记》主要是对礼的各个细节做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 需要的解释,《仪礼》则记载行为规范。三部礼书涵盖 了我国古代“礼”的基本内容。 “礼”,《辞海》中的解释为:①本谓敬神,引申 为表示敬意的通称;②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③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 和道德规范。从文字的象形角度分析,繁体“礼”字的 左边是“示”,意为祭祀神灵,右上方“曲”为祭物, 右下方“豆”是礼器。所以“礼”就是把盛满祭物的祭 具摆放在祭台上,献给神灵。 当然,由于社会所处的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一,政治见解相左,对“礼”的理解也有多种见解。 “礼”即“敬”,《礼记·经解》中有“恭俭庄敬 ,礼教也”之说;《礼记·曲礼》开头就是“毋不敬” ,把“敬”作为礼不容忽视的本质内涵。 “礼”即“序”,《礼记·乐记》:“礼者,天地 之序也。”这里“序”就是秩序、次序、身份、地位。 “礼”即“理”,《礼记·乐记》:“礼也者,理 之不可易者也。”理是指道理、原则和规范。 春秋时期孔子把“礼”推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要求“克己复礼”,教育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食”。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 千里从鲁国到西岐向老子(李耳)学礼。孔子奠定了儒 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其“仁爱及人” 的核心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礼仪文化。 梁实秋先生在其《秋室杂文·谈礼》中指出:“礼 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