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而生

破土而生
作者: 周贺鲁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破土而生
ISBN: 97875396639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童年岁月 童年的世界是水晶做的万花筒,一切都那么光 鲜夺目、新奇灿烂;童年是一本连环画,页页勾勒 着活生生有趣的瞬间;童年是一张白纸,书写着儿 时的点点滴滴,书写着五彩缤纷的少小生活。 淮北平原,广袤而坦荡。浅褐色的黄土宛如国 人的皮肤,堪称独特的标记。就是这标志性的黄土 ,养育着我和我的祖祖辈辈。到20世纪中叶,战争 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欢腾雀跃, 庆幸再也没有炮火硝烟的板荡,再也没有颠沛流离 的惊慌。巴望着跟着祖国过上平实安详、“电灯电 话,洋犁子洋耙”的幸福生活。 在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淮 北平原同样经历了它的每个阶段。人们看着房前屋 后的树叶儿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只是天上的月亮 还是那么亮。 1954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八日),我出生于淮 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 淮北农村向来重男轻女,家里添了男孩,欢天 喜地,还把欢悦之情烙在孩子的名符上。虽然,我 出生时已是家里连续的第三个男孩,但全家人仍皆 大欢喜,听说是爷爷给我起的乳名,叫“贺喜”, 按班辈我是“鲁”字辈,以淮北宗族传统,男性后 人的名字中必须要有班辈中的字,以示宗脉传承。 上学时报名,老师做主,说,就叫“周贺鲁”好了 。 我家所在的村庄在人民公社成立后被称为“濉 溪县五沟公社藕池大队周大庄”。 这是一个有近百户人家,400多口人的偏僻村庄 ,距县城100多里,距较近的韩村、五沟两个集镇也 有10里之遥。小时候很少听说有谁上城,村里人什 么事都到集镇上办。赶集上市都是步行。每逢集日 ,村人们肩挑背扛驮着东西,也有一些人推着木轮 车或拉着架子车,载人载物,川流在坑坑洼洼的乡 村道路上。远远望去,好像一条条蚰蜒拥向集镇。 全村都是周姓人家,祖祖辈辈大都是文盲,读 过书的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 大革命”前,也只有少数人家的孩子上了学,能读 完小学的也是微乎其微。传说村里人是从外地迁移 过来的,落脚在这穷乡僻壤之处是为了逃避荒乱。 全村世世代代没有乡绅名流、达官显宦,没有宗祠 族谱、历史遗迹,也没有显耀的地标性建筑,只有 “学”字开始的辈分:“学全士德,丙鲁维宗,开 家继业,忠孝友功”。这些从远祖流传了下来。 村子中间有几个不规则、前后相连的大坑,是 村里排涝的渠道、灌溉的水源。刚记事时,坑面很 大,水很深,里面有很多鱼,父亲和会撒鱼的村里 人经常利用农闲时间提着撒网到大坑里捕鱼。父亲 很会撒鱼,他在岸上把网捋好。一手握着网缰,一 手提着捋好的网,看看水纹的波动情况,找个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