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梵高传(精)
ISBN: 9787544753883
沈语冰,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史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世界美术》《世界3》等学术刊物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艺术理论卷》副主编,“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等多种学术丛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并获 二等奖。独立或合作译有西方现当代艺术史论经典10种。因“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为中国艺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丰富了中文世界的学术视野”,2013年获第二届“当代艺术思想论坛”艺术理论奖。
婚礼当天,新人途经的小径已被安娜的家人撒上 花瓣,各个站点也扎上了绿枝蓓蕾织就的花环。新娘 从王子河畔的卡本特斯家出发,来到海牙修道院教堂 。这是一座15世纪建成的宝库,坐落在皇城的中心大 道上,两侧菩提树林立,恢弘的别墅群环抱四周。马 车穿过的街道会令每一个来自肮脏大陆的人羡艳:每 栏窗格都掸得清清爽爽,每扇门都刷了新漆,门廊上 的每个铜罐都抛过光,钟塔上的每柄长矛都刚刚镀了 金。“连屋顶都好像每天清洗。”一位外国人颇为惊 讶,街道“干净得像是室内走廊”。另一名游客写道 ,这样的地方“会令所有人都羡慕那些居住在这里的 幸福人们”。 田园有如此地,诗意有如此时,叫人感恩,却无 法让人摆脱往昔的阴影——这种复杂的情绪萦绕了安 娜·卡本特斯的一生。她很清楚,对于她的家庭和国 家而言,好景不会常在。 1697年,卡本特斯家族命悬一线:历经战争、洪 水、大火以及持续了150年之久的瘟疫,最后得以幸 存的只有格里特·卡本特斯一人。格里特的先人们全 都在喋血的八十年战争中丧生。这是一场由低地国17 省发起的、反抗西班牙残暴统治的战乱。据载,这场 战争始于1568年,海牙等地的新教徒凭借“洪潮般极 端的愤懑”揭竿而起。人们被溺死、斩首、焚烧,尸 体被绑成一团从高窗投下。西班牙宗教法庭伺机报复 ,声讨尼德兰的每一个男人、妇女和儿童。300万人 像异教徒一样被迫害致死。 在荷兰广袤的大地上,军队相争,异教相残,阶 级互斗,邻里相欺,民兵混战。各类思想派别激斗的 状况,持续了80年之久。访客来到哈勒姆,只见“许 多人被吊死在树上、支架上,以及随处可见的横梁上 ”。房屋被焚毁殆尽,家家户户被处以火刑,尸横遍 野,无一幸免。 偶尔,暴乱暂时平息下去(1648年荷兰诸省宣布 从荷兰王国独立,宣布战争结束),但很快,新一轮 的暴行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肆虐。1672年被称为灾年, 较八十年战争末期更为惨淡。另一场狂怒点燃了原本 安宁且完美无瑕的海牙街头。人群涌入市中央,猎获 了曾经的国家首领。在海牙修道院前,他们像牲口一 样被屠宰。多年后,安娜·卡本特斯就在这儿举行了 她的结婚典礼。 但给卡本特斯家族带来致命重击的并非战争,也 并非不时爆发的暴乱。像国人一样,格里特·卡本特 斯一辈子都难摆脱遭洪水灭顶的命运。情势一直以来 都这么糟糕。冰河世纪终结后,莱茵河口的环礁湖开 始堵满丰沃的淤泥,第一批定居者束手无策。慢慢地 ,定居者们筑堤修坝防止海域扩散。他们广挖沟渠, 排尽堤坝后的淤滩。16世纪至17世纪,风车的发明令 大片大片的积水得以排干,农田开垦也由此开始。 1590年至1740年,以商业贸易征服了世界的荷兰商人 们,在遥远的另一半球建立了富庶的殖民地。荷兰的 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创造了一个足以匹敌意大利文艺复 兴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尼德兰的疆域也扩大了30 余万英亩,可耕种的大陆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 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海水。尽管1000年来付出 了巨大努力,洪水仍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这样的恐 怖场景无论如何也无法预见:有时海浪会攀上坝项, 有时堤坝会崩塌在浪头之下,有时又兼而有之,海水 侵入内陆,向平坦的乡野进军。有时,海水又完全撤 去,露出退潮后的大陆。仅1530年的一天夜晚,就有 20余个村庄淹入深渊,水面隐约只见教堂尖顶和牲畜 死尸。 像所有命途多舛的国人一样,格里特·卡本特斯 继承了一种水手般的精准的直觉——对于灾难逼近的 直觉。17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与海神的抗争中丧命的 千千万万人里,就有格里特的叔父。他和格里特的父 母、兄弟姐妹、堂侄、第一任妻子及其娘家人统统在 格里特未过而立之年时就丢了性命,长眠于列克河中 。 格里特。卡本特斯生在大洪水末期;他的孙子继 承了祖父的名字,降生在了另一个乱世。从18世纪中 期开始,自由选举、扩大公民权利、废除苛税的呼声 与启蒙运动的乌托邦精神汇成了一股洪流横扫欧洲大 陆。这股力量如战争和海浪一般,势不可挡。 革命的炽火很快燃及了卡本特斯家族。1795年, 新法兰西共和军的武装力量进入荷兰。他们以革命者 自居,却如征服者一般驻扎下来。士兵被安置到每家 每户(包括卡本特斯家),货品和财产(如私人的金银 钱币)充公,贸易萎缩,利润锐减,商户停业,价格 飞涨。皮匠格里特.卡本特斯,三个孩子的父亲,就 此失掉了生计。更糟的是,1797年1月23日,格里特 离开海牙去邻镇讨生活。当晚7点,人们发现了躺在 通往赖斯韦克的道路边的格里特。他遭遇了抢劫,被 暴打一顿,奄奄一息,还没被抬进家门,就撒手人寰 。据卡本特斯家世代相传的家史记载,格里特的母亲 “疯了一般地抱着冷冰冰的身体,泪如雨下”。格里 特·卡本特斯抛下了一个有孕在身的老婆和三个年纪 尚小的孩子。其中有五岁的威廉,他便是画家文森特 ·梵高的外相父。P11-12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