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8.40
折扣购买: 阅读韩愈/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ISBN: 9787305071492
阎琦,1943年生,陕西礼泉县人。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西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韩诗论稿》、《唐诗三百首续选》,合著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诗咀华》等。
3.童年与读书 韩愈的母亲在生下韩愈不久就去世了,韩愈三岁耐,任秘书郎(秘书省 的属官。秘书省是专管中央图书、档案的官署)的父亲韩仲卿也辞世。韩愈 《乳母墓铭》说:“愈生未再周月,孤失怙恃。”“怙恃”一词出于《诗 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以“失怙”代丧父,以 “失恃”代丧母。韩愈此处的“孤失怙恃”是偏义词,特指丧母。“未再 周月”即未满两月,所以韩愈对母亲无丝毫印象。三岁又失去父亲,可以 说韩愈还是婴幼儿时就成了孤儿。但是,韩愈还是健康地成长起来了,这 是因为韩愈身旁一直有两位女性在悉心照料他。 一位是李姓的乳母,徐州人。宪宗元和六年(811)乳母死,韩愈安葬乳 母,并写有《乳母墓铭》。原文不长,录如下: 乳母李,徐州人,号正真,入韩氏,乳其儿愈。愈生未再周月,孤失 怙恃,李怜不忍弃去,视保益谨,遂老韩氏。及见所乳儿愈举进士第,历 佐汴、徐军,入朝为御史、国子博士、尚书都官员外郎、河南令,娶妇生 二男五女。时节庆贺,辄率妇儿孙列拜进寿。年六十四,元和六年三月十 八日疾卒,葬河南县北十五里。愈率妇孙视窆、封,且刻其语于石,纳诸 墓为铭。 韩家是官宦人家,家中有妇人临产,雇一个乳母是常见的事。“乳母 ”即今之保姆,她的差事是服侍产妇并护理婴儿。愈母生子,不到两个月 就去世,乳母“怜不忍离去”,于是就在韩家留下来了。时间既久,与家 中老幼感情弥笃,尤其看见婴儿成长可爱,她本人家中并无牵挂,就永久 留在了韩家。随着韩愈的中进士、为官,她俨然成为家中的一个长辈。据 《乳母墓铭》可以推算出乳母来韩家时年仅二十一岁,直到六十四岁去世 ,她把毕生的爱和关怀给了韩愈及韩愈的儿女。韩愈以饱含感情之笔为乳 母撰写墓铭,面对乳母亡灵,称自己的妻子为“妇”,称子女为“孙”, 这正是人间真情的流露。 另一位是长嫂郑夫人。韩愈长兄韩会年长韩愈近三十岁,长兄及嫂郑 夫人是韩愈实际的抚养人。韩会不幸早死,死时韩愈十二三岁,略知人事 ;侄老成(即十二郎)七八岁,尚未知人事。处理韩会的丧葬,河阳、宣州 两地的迁播以及抚育晚辈等一切事务,都由郑氏一人主持。她教育韩愈不 辍学业,并按韩氏世代承继不绝的家风,将韩愈送入“学而优则仕”的人 生道路。可以想见,郑氏是一位品格贤良、意志坚定的女性。韩会去世前 ,曾嘱咐韩愈“嫂丧,服必以期”(《祭郑夫人文》);“服必以期”的意 思是要幼弟为嫂服丧一年。按礼仪,叔嫂之间原无(丧)服,韩会要韩愈为 嫂“服期”,就是要韩愈将嫂与兄等同看待。这既是韩会对韩愈的叮嘱, 也有将幼弟“托孤”于妻的意思。郑氏对韩愈“念寒而衣,念饥而飧,疾 疹水火,无灾及身”,“视余犹子,诲化谆谆”(《祭郑夫人文》),绝不 使韩愈的学业荒废,并经常以继承韩氏家风的重大责任感去激励韩愈。韩 愈后来在《祭十二郎文》中回忆说: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 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 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背指吾而言曰:“韩氏 两世,惟此而已。”家族与骨肉之间的亲情,流淌于字里行间,至今读了 ,仍然令人潸然泪下。 乳母,长嫂,韩愈就是在这两位令人尊敬的女性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唐代宗大历九年(774),韩愈七岁,守父丧之服满,随长兄韩会再入长 安。韩会的起居舍人属中书省,职掌不重而地位甚是清要,是比较典型的 “清选”(唐代文人习惯称管钱粮、刑狱之类的官员为浊吏,与文字、图书 打交道的官员为清吏)之官。当时韩愈的叔父韩云卿也在长安为官,韩氏叔 侄,以其卓异的文学才能在长安上层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给幼年的韩愈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愈五六岁即在兄嫂的指导下开始读书。普通的孩子 总是在大人督促、鼓励下读书,而小小的韩愈,不仅从叔父和长兄的榜样 中获得了学习的动力,更明白学与不学对无父母护持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到七岁时,韩愈的学习已有很大的长进,居然可以提笔为文了,“七岁属 文,意语天出”(皇甫浞《韩文公神道碑》),“七岁好学,言出成文”(皇 甫浞《韩愈墓铭》),十岁时写的文章,已经得到当时古文家萧颖士之子一 古文名家萧存的赏知。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