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 共2册)(精)

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 共2册)(精)
作者: (美)安·兰德|译者:杨格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阿特拉斯耸耸肩(上下 共2册)(精)
ISBN: 9787229058548

作者简介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上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名誉,该书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耸肩的阿特拉斯神》(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累计销售超过8000万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的社会,就是不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纪世50年代起风靡美国校园,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记录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云世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内容简介

“买杯咖啡去吧。”他说着,递给阴影里那张看 不见的脸一角硬币。 “谢谢,先生。”话音返回来,了无兴趣。他向 前探了探,饱经风霜 的褐色的脸,上面布满了疲惫的皱纹;一双眼睛是聪 敏的。 艾迪·威勒斯继续向前走去。他奇怪为什么每天 这个时候都能感觉 到它——莫名其妙的恐惧。不,他想,不是恐惧,没 什么好害怕的:这只 是一种庞大而弥漫开来的忧虑,毫无来由,不知所终 。他已经习惯了这感 觉,但却无法解释;可是,那个流浪汉说话时似乎知 道艾迪能感觉到它, 似乎认为一个人应该感觉到它,不仅如此,似乎还知 道原因。 艾迪·威勒斯有意识地约束自己,把肩膀抬平。 他想,必须制止这种 情况。他开始想象了。他是否一直就有这种感觉呢? 他三十二岁了,他努 力地回想着。不,没有。但他无法记起这情形是什么 时候开始的。这种感 觉突然到来,毫无规律,现在比以前来得更频繁。是 黄昏,他想,我讨厌 黄昏。 云彩和它下面摩天大厦的墙柱慢慢变成黄褐色, 像一幅古旧的油画带 有的那种杰作褪萎时的颜色。长长的污迹自大厦的尖 顶下方蜿蜒垂落,附 着在单薄的、被煤灰侵蚀的墙壁上。在高楼上方的一 侧,有一条约十层楼 高的裂缝,状如静止的闪电。一个突出的东西划破了 屋顶上的天空,那是 半截尖顶,仍在承接着落日的光芒,尖顶的另一半, 金叶早已脱落。日光 红而凝静,像映照出的火光,不是那种热烈的火焰, 而是即将熄灭,阻止 已嫌太晚的余烬。 不,艾迪·威勒斯想,眼前的城市并没有什么令 人不安的地方,看起 来一如往常。 他继续走着,提醒自己回办公室已经迟到了。他 并不喜欢回去要干的 活儿,但必须得干完。因此他没有尝试拖延,而是让 自己加快了脚步。 转过一个弯。他从两幢大楼黑沉沉的身影空隙中 ,看到一幅悬在半空 的巨大日历,像在门缝里看到的一样。 这是去年纽约市长在一栋大楼顶部竖起来的日历 。这样,市民们抬头 瞧一眼公共建筑,就可以像区分一天的钟点一样知道 日期。一个白色的长 方块悬在城市上空,向下面街道的人们传达着日期。 在这个日落夜晚的锈 红光线里,长方块显示出:九月二日。 艾迪·威勒斯移开视线。他从未喜欢过那幅日历 的样子。它以一种难 以名状的方式令他不自在。这种感觉看来融进了他的 不安,两者并无本质 区别。 他突然想起有句话——类似摘录的一句话,表达 了日历看来想要提示 的东西,但他记不得了。他边走边搜寻着这句话,这 便如同悬在心中的一 个空白的形状,既不能填上,也无法丢弃。他回头望 去,白色的长方块伫 立在楼顶,显示着不可更改的最终结果:九月二日。 艾迪·威勒斯将视线降回到街道,移向一幢褐色 石屋台阶前的蔬菜推 车上。他看到一堆金黄色的胡萝卜和新鲜的绿葱,看 到一方干净的白窗帘 在一扇打开的窗前飘舞;他看到一辆公共汽车熟练地 拐过街角。他纳闷他 为什么感到安定了下来,然后,又为什么感到一种难 以言表的愿望,希望 这些景物没有被留在上面那块开阔而不受保护的空虚 中。 当他来到第五大道,他的眼睛一直没离开过途经 的商店橱窗。他并不 需要,也不想买任何东西,但他喜欢看陈列的物品, 任何物品,人们制作 的、将被人们使用的物品。他喜欢街道繁华的视野。 平均每四家店中,只 有不到一家倒闭,橱窗黑暗而空洞。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想起了橡树,的确是毫 不相干。但是,他想 起了它,还有他在塔格特庄园度过童年的夏天。他与 塔格特家的孩子们度 过了童年的大半时光。现在,他成了他们的雇员,正 如同他的父亲和祖父 是他们的父辈的雇员一样。 那棵大橡树曾耸立在塔格特庄园一处孤零零的山 丘上,俯瞰着哈德逊 河。七岁的艾迪·威勒斯喜欢来这里看那棵树。它屹 立在那里已有几百年 了,而他觉得它会一直立在那里。树根就像手指头插 进泥土一样抓紧了山 丘,他觉得即使是巨人抓住树冠,也无法把它连根拔 起,只能是撼动山丘 和整个大地,就像绳索那一头拴紧的球一样。在橡树 面前,他觉得安全, 它是一个无法被改变和威胁的东西,是他的勇气的极 大象征。 一天晚上,闪电劈中了橡树。次日早上,艾迪看 到了它,倒在地上, 被劈成了两半。他像探望黑洞洞的隧道一样向树干中 望去。树的躯干只是 个空壳,树心早就腐朽殆尽,什么也没留下——只有 一层薄薄的灰烬,任 由着微风吹散。失去了生命的力量,残存的躯体无法 独自站立。 几年后,他听人说应该保护小孩不受惊吓,以及 有关死亡、疼痛或 恐惧的最初体验。不过,这些从来没有吓倒过他。当 他安静地站在那里, 向树干的黑洞中看去时,他感到了震惊。那是一种深 深的背叛——更可怕 的是,他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遭到了背叛。既不是他 自己,也不是他的信 念,他知道,是其他的什么。他肃立在那儿好一阵才 回家,自此,他从未 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锈蚀的交通信号灯变换装置发出尖叫,艾迪·威 勒斯在路边停下脚 步,摇了摇头。他对自己有些恼怒了。今晚想起这棵 橡树完全是莫名其 妙,它对他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缕淡淡的感 伤——在他体内某个 地方,是快速闪过并消失的一滴痛苦,如同玻璃窗上 的一点雨滴,流淌出 问号的痕迹。 他不想让童年与任何悲伤发生联系,他喜欢童年 的记忆。他现在所 能记住的其中任何一天好像都被凝固而灿烂的阳光淹 没了。他觉得,那 其中似乎只有几缕光束穿透到了他的现在:不是光束 ,更像是纤细的光 线,为他的工作、他孤寂的公寓,以及他默默而小心 翼翼的生存带来片 刻的光彩。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