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山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75
折扣购买: 思想的软肋
ISBN: 9787551138239
“金庸热”,暗藏硬伤 一、“金庸热”,独树一帜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香港《明报》 的创办人。1948年,他移居香港。1955年,金庸先生 31岁时,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持续到1970年,才推出最后一部“收山之作”——《 越女剑》。金庸先生勤于笔耕,先后著有十五部“武 侠小说”。虽说《越女剑》反映了他渴望置身于历史 小说的强烈愿望,可惜,这仅是一种个人私愿,即使 呈献出进步的特征。不过,跟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影响 ,关系并不算太大。 在读者群体庞大的华人世界里,金庸先生堪称最 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与社会活动家,他曾是香港最高 荣衔“大紫荆勋章”的获得者,而且,一度成为“华 人作家首富”。毕竟,金庸、古龙与梁羽生,并称为 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看来,金庸先生的头脑 与文化素养,都发挥了令人惊叹的文化效果:办报纸 ,赢得霸主宝座;写武侠,荣任天下至尊。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推开了封闭内敛的国门, 对于中国内地来说,自然遇到了很多新鲜事:或品性 优异、或哗众取宠的新鲜玩意儿,纷纷跳上那座历史 舞台。尤其引人注目的当是香港的“武侠小说”,几 乎扯地连天地网罗下了“银粉丝”或者“铁观众”。 金庸先生很快成为最受追捧的“明星作家”。尤其值 得关注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电视连续剧《 射雕英雄传》在内地播出,很快,金庸笔下的武侠人 物与争斗细节,就像变魔术一样,征服了包括中学生 在内的崇拜对象。从此,“金庸热”陡然拉开了帷幕 ,那种盛事场景,绝不是过眼云烟,走走样子,反倒 成为时空长久、规模宏大、受众云集、独一无二的社 会文化洪流。 此后,金庸先生的作品一版再版,金庸小说改编 的电视剧竞相上演。“金庸热”在三十年中从未降温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庸先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荣誉。北京大学中文系知名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会会长严家炎先生,率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了引 人注目的金庸小说研究课,显然,高校学者的介入, 深切影响到图书阅读对于金庸作品的高度评价。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王--Jll先生,在《二十世纪小说选》 中将金庸排名第四,列于茅盾等20世纪“中国文学大 师”之前。与此同时,金庸小说研究渐成热潮,有人 甚至提议建立“金庸学”;另一方面,金庸在北大等 数所大学,获得“客座教授”等荣誉职位,进而又获 得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头衔。 “中国文学网评”是一家社会性很强的评述单位 ,他们公然提出:“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 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 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 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