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2季永不消逝的挂念)

见字如面(第2季永不消逝的挂念)
作者: 编者:关正文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见字如面(第2季永不消逝的挂念)
ISBN: 9787508693866

作者简介

关正文,作家,导演,节目制作人。《见字如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本好书》原创者。

内容简介

《见字如面》第二季入选信件文档 编号175 我想请您出山来教我的小孩 ——简媜写给孔子 约2011 年 听说您的学生没有念到一半去跳楼、自杀的, 我想请您“出山”来教我的小孩,这样我就不必提心吊胆了。 简媜(1961— ),原名简敏媜,台湾宜兰县冬山乡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作家,以散文见称于文坛。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午茶》《女儿红》《胭脂盆地》等10余种散文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下面是简媜代一位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孔子先生: 您好! 很不好意思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我是您的崇拜者,现在在做家庭主妇,我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有一个老公。 实在是很不得已的啦, 我也不知道您家电话(查号台没有登记),只好写信;那我也没有念很多书(因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只有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完毕了),如果讲得不清楚,请您不要见笑。 我不是有三个小孩吗?生也是我,养也是我,教也是我,我那个老公只管赚钱,只会“呷得肥肥,装得锤锤”,其余什么都不管,他连小孩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现在大的念高二,老二升初三,最小的读小学六年级,功课都在四十名左右,反正不要“吊车尾”最后一名就可以了。可是,最近半年来,我实在“强强欲抓狂”,电视里说好多初中生、高中生跳楼自杀,有的死成功,有的没有成功,我看得心脏都快要停掉。您知道吗,我家住八楼,我很害怕小孩会从窗户跳下去,所以就叫人来装铁窗。可是也有的小孩在学校跳啊,那我又不能叫校长统统装铁窗。我老公看到这种新闻就发脾气,那个报纸跟新闻都有把小孩的父母照出来、名字写出来,我老公就骂小孩说:“你们要是敢去跳楼害我上报,没跳死我也把你像‘揉’蚂蚁一样‘揉’死!”我实在很舍不得那些小孩,也替他们的父母心酸,养一个小孩到十六七岁很不简单的咧,要花很多辛苦的咧,他跳完就溜溜去了,可是他父母还在活,以后他妈妈听到别人说“我小孩怎样怎样”时,心会像刀子在割,那个头永远抬不起来。报纸、新闻又把父母名字写出来,看起来好像他们害死小孩一样,有够没天良!孔子先生,我很不了解为什么小孩吃饱了要去跳楼,您比较有智慧,可不可以劝他们一下,就说是,父母生你养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做父母的很痴情的,就算小孩出生的时候算命仙说他到十七岁会去跳楼,做父母的也会很痴情地把他养到十七岁的。孔子先生,拜托您一定要把这个意思讲给他们听,要不然,“砰”,跳一个,“砰”,跳两个,那我们女人再会生也不够他们跳啊,对不对! 另外,我家这栋楼的妈妈们常在一起聊天,她们有的想把小孩送到外国,有的把户口迁到好一点的学区,听说这样小孩才会考上好学校。我也很想这样做,可是因为我先生不是很会赚钱(房子还在还贷款呢!),我又听她们常常在比送什么礼物啦、请家教啦、上补习班啦,好像那个好学校的好班要花很多钱的样子。有一次,有个妈妈就在叹气之后提到您的大名,说:“要是孔子在就好了!”我第一次听到“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教育理想”。我知道“有教无类”就是“有给他教,没有给他分类”,“束脩”就是肉干(我有去查字典);我觉得您实在够厉害,心肠这么好,观世音菩萨会保佑您全家的!您可不可以出面去跟那个 长讲一下,不要给小孩分类?又不是环保署,要分玻璃罐、铝罐对不对!还有另外,您可不可以上电视跟做父母的讲,不要逼小孩一定要考上建国中学、北一女中、台湾大学嘛,念书跟吃饭差不多,要是小孩的胃很小,你逼他吃大胃才吃得下的东西,那他的小胃就会爆炸,像我小时候帮家里卖鸭,为了让鸭重一点,拼命用唧筒灌饲料,就把鸭子的胃灌破了!我觉得小孩健健康康,长大不要去抢银行、杀人就好了,你逼他拿第一名,就算是全校第一,也不是全国、全世界第一啊!像我,就不会逼小孩考第一,因为我不是第一名的妈妈,怎么可能生出第一名的小孩呢?对不对! 不过,我听那些妈妈在讲,好像现在的教育问题很严重。我不像她们有学问、会讲话,所以就想写这封信给您,请报社帮我转一下,我是想说,既然您教书的口碑那么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开暑期辅导班?我有去侧面打听啦,听说您的学生没有念到一半去跳楼、自杀的,我想请您“出山”来教我的小孩,这样我就不必提心吊胆了。可不可以请您寄招生简章跟报名表给我。(要十份,隔壁陈太太、三楼李太太、四楼林太太……也都要。) 还有,不知道您比较喜欢吃“新东阳”肉干还是“黑桥牌”肉干?一百盒够不够? 还有就是说,孔子先生,肉还是不要吃太多比较好。 敬祝健康 简太太敬上 几天后,这封信被退回,原因是:查无此人。 (简媜:《胭脂盆地·给孔子的一封信》,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QQ音乐 酷狗音乐 酷我音乐 扫码收听姚晨朗读此信 有教无类的矛盾 翟毓红:多好啊,这封信,就像一个妈妈在这碎碎念地说出自己的苦恼一样。我看到很多妈妈都陷入这样的怪圈:一边说为什么要补课,为什么要给孩子那么大压力?一转头就给孩子报补课班去了。这是当前一种怪象。 梁文道:因为怕他们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嘛。前两年,香港有一个妈妈在电视上讲她育儿的成功之道,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当年在预备要生孩子之前,他们做了很多的计算,包括时辰。 许子东:时间要选对。 梁文道: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有些小孩比别人成绩好,是因为他比同班同学大了几个月。这你得计算。 翟毓红:是这样,大人,四十一岁和四十二岁你不看出来区别,但是小孩子,差几个月差别就很大。 梁文道:刚才简媜这封信提到,听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自杀的,的确如此。但我们想想看,孔子最有名的几个学生是什么下场?子路是因为殉城被砍成肉泥,颜回是贫病交加英年早逝。你喜欢当孔子的学生呢,还是当现在的学生呢? 许子东:太少人这样想了。 梁文道:当然也有像子贡那样发大财的,但是他是比较特殊的例外。 为什么孔子的学生没人想自杀?这就要说到孔子的教育。传统儒门教育或中国传统教育,首先教的是什么呢?绝对不是去考试,是做人。信中说到“自行束脩以上”,“束脩”传统解释是肉干,这是受了朱熹的影响,其实有另一个意思,指的是长到十五岁了,能自己把头发束起来了、衣服修整好,这个岁数就可以去上学了。能来上学的,孔子没有不教的。教的是什么?起手第一课,一定是先教你,学做人。为什么要学做人呢?因为人要活得有意义。现在我们的教育谈的是什么呢?数学要考到几分、英语要考到第几级,全是技术活。学的是技术活,压力还那么大,上学要挤破头。这么一对比,孩子们的苦恼、压力,你就完全能理解了。 许子东:孔子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话是“有教无类”,但这个问题我看是最矛盾的。一方面,分类太早,社会不平等。香港就是,学生很早就分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小孩很小就进了一个三等学校,进这个学校的人将来都升不了大学,他就很自暴自弃,打架、骂人。那好的学校又逼死人。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教育恰恰是一个社会再生产、再分配的机制,它是社会能够打破分层,变得更公平的一个途径。应试教育是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获得社会地位的最公平的方式。 这就是我感觉到矛盾的地方,如果从公平来讲,就不应该分类,让小孩快乐;但是呢,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上升的阶梯,目前还承担了维系社会公平的功能(你怎么改变你的社会处境呢?就得靠读书。只有读书,边远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小孩才可以挤进北大,活得比父母好)。要进北大,你不能没有成绩。那班上一排名次,成绩一分高低,就出现了刚才讲的另一种不公平。所以,这是非常非常矛盾的地方。 梁文道:我刚才讲过,孔子的教育虽然也分科,但是有一个相当明确的核心:人该怎么做人,人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的传统教育(包括家教)就是围绕这点展开的。 许子东:从今天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教育,一方面非常现实地提到了教育的功利性:“ 学而优则仕”,做官。但孔子又说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凡是为了利益来读书的,其实都还在小人的境界,而君子读书的境界不是为了这些好处,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完善人格。所以,孔子其实是二元的,他的教育理念里有底线,也有高峰,就看你的造化到哪个地步。底线就是读书有用啊,你不读书你就被淘汰,但是归根到底,最高的读书境界是超越这些实际的利益。 1. 一封异想天开的信 简媜代一位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并模拟她的身世、处境、口吻,异想天开地给大圣人孔子写信,意在借古讽今,把当今中国家长的普遍疑难,用认真且谐谑的叙述,重新强调一遍。 2. 此信所言系中国家长的共同痛点 任谁读了简媜《给孔子的一封信》,都不禁哑然失笑,且笑中泛酸。因为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中国家长普遍面临着简媜在这封信中写到的,对孩子上学问题、教育问题,诸多相同的无奈。这是人所共知,且为所有家长感同身受的现实。 3. 关于青少年自杀现象分析 2017 年,学生自杀事件接连出现。1 月13 日,广西梧州藤县一初中女生在考试中离场进入厕所后从四楼跳下,留下字条称“不想学习,唯一的愿望是做个厨子”;3 月4 日,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4 月19 日,广东深圳一高三女生留遗书跳楼,称“父母都不理解我,万一没死给我一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 位,15 岁至35 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位列死因首位。而在全球范围内,自杀也是导致15 至19 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正是如花一样的年纪,却以自杀了结自己的性命,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引起人们的深思。 据深圳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生命状态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体意识缺失,归属意识淡漠,缺乏生命教育力度,存在生命教育盲区。16% 的中学生表示对于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 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 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认识不清,无法合理掌控自身的情绪,再加上与父母老师交流的匮乏,当遇到悲观情绪时,学生无法自己消解,便采用“自杀”这种极端逃避的方式一了百了。 (摘自《法制日报》2017 年4 月23 日) 数亿人的感动为之背书的一本书 1、本书是《见字如面》第二季节目官方授权同名书。 2、《见字如面》第二季节目,单信播放1亿多次,单期播放3.6亿次,整季播放12亿多次,微博互动话题11.5亿,豆瓣评分9.3分,网络综艺口碑排行荣登至顶。 严苛精选的珍贵书信+文化大咖的深度解析 1、每封信都必须符合苛刻选信标准: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能够启发受众的深度认知、激发独立思考、带来丰富体验。 2、增补6封节目未能播出的珍贵信件,并恢复了部分曾被剪掉的嘉宾解读内容。 3、所选49封书信,涉及54位古今名人,包括余光中、沈从文、张爱玲、李叔同等18位文化名人,宋庆龄、张学良、孔子、司马迁等13位历史名人,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乾隆帝等12位古代帝王,史可法、海瑞、吴三桂等11位古代名臣。 4、信前有写信人、收信人的精炼小传,信后有许子东、梁文道、蒋方舟、止庵、杨雨六位文化学者的深度解析,还有更丰富的延伸阅读内容。 从心里流出的文字,必然能流进心里 1、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中国的文字真美。那么多的情绪,那么多的温暖,那么多的信仰,通过文字,跨越千年、百年而来,那些人,突然离我们近了。” 2、既可以安静阅读,又可以静静聆听的书:信后附有二维码,在你读完一封信后却不忍释卷时,在你想闭上眼睛再细细回味一遍那纯美文字时,在你碰上不得不马上去做的事情时,扫码即可聆听周迅、姚晨、李立群、赵立新等16位明星深情演绎的动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