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晚清海关
ISBN: 9787214198563
。。。
但是,或许从开始i董事起,少年赫德便对那段 既无法证实也无人证伪的家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祖 先的光荣业绩虽是口口相传,虚无缥缈,却激励着小 赫德,成为他*后奋发进取的潜在动力。赫德可不愿 继承父亲的小作坊,去做那些“下等的工作”,他那 颗小小的心脏里,早就埋藏了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 是,重新获封一个爵位,恢复家族昔*的荣光。 要知道,在维多利亚时代,对普通英国民众来说 ,获封爵位不仅是巨大的荣耀,还能获得**在衣食 住行等各方面的津贴。成为一名爵士后,不论走到英 国何地,都会*到别人的尊重和优待,人们在遇到爵 士时,一般都要将其封号一同称呼。 带着这样的美好梦想,赫德考进了爱尔兰女王大 学所属的贝尔法斯特学院。家乡亚尔马郡波塔当小镇 只是出生地而已,真正令他终身魂萦梦绕的,却是贝 尔法斯特,这里才是他灵魂的栖息地。多年之后,每 当思乡之情像决堤一般不可遏制时,赫德首先想到的 ,便是贝尔法斯特。他在*记里这样写道:“只要想 起1849年贝尔法斯特大学的情景,我就不免流泪,我 们不曾忘怀一丝乡音,气息和影像都会唤起儿时的回 忆和甜蜜的故乡景致,走笔至此,泪水已湿了双眼。 ” 在学院里,赫德没有时间多愁善感,他把全部精 力都用于学习。促进他苦读的直接动力,除了那个藏 在心中的远大目标,还有就是为了争取女王学院颁发 的为数不多的奖学金,这对于家里有八个弟妹的赫德 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三年后,赫德开始面临职业的选择。他有时想从 医去当医生,有时又想学法律当律师,有时又不免冒 出去自家酿酒厂工作的念头。在**心灰意懒时,又 想从事传教事业。但这些职业有限的前景,都无法填 平他内心深处那个要建功立业的**之壑。 1854年春天,赫德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 位后,继续*读硕士学位,正当他心猿意马不知将来 从事何种营生之时,一个机会不期而至。原来,英国 ***为派驻中国的领事馆招募编外译员,分配给爱 尔兰三个名额,女王学院得到其中之一。 对当时的英国人而言,中国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只有少数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和传教士,才有机会 和这个古老帝国发生接触,而对华贸易也仅**于东 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外国商人很少从那些口岸走 出去冒险,条约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他们只要与当 地*败的中国海关官吏搞好关系,便有利可图。还是 在17岁那年,赫德在学校曾经听过一次关于中国的演 讲,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度让他无比神往。他坚定 地认为:一个未开垦的地方*容易施展抱负,一度萌 生出去中国当一名传教士的念头。如今,到中国去的 机会说来就来,触发了赫德心中深藏不露的隐秘** ,少年时的梦想刹那间进发,他仿佛望见了一块肥沃 的**地,那里,足以种下他的那颗野心之树! 女王学院总共有36人报名,原本打算举行考试择 优录取,可当院长在志愿报名名单上看到赫德的名字 ,他立刻改变了主意。 还有比赫德*加**的学生吗? 那些漂洋过海到地球另一边去的年轻人,还很少 能在19岁的小小年纪,就有了眼前如此明显的飞黄腾 达的机会。赫德却“抓住了这个好机会的裙边”!但 他争取到的是免试而不是免费。对于他的家人来说, 连伦敦都是无比遥远的地方,*不用说远隔干山万水 的中国了。他的父亲,那个向来目光短浅的小作坊主 ,作出了也许是一生*英明的决定,支持儿子的远行 !到了*后的告别时刻,他塞给了赫德也许是大半辈 子来*大的一笔家庭开支——100英镑路费,这对于一 个年收入仅几百英镑的家庭来说,实在是足够慷慨了 。 100英镑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甚至在40年后, 赫德从北京写信给家乡的卫理公会教堂庆祝成立纪念 ,随函附寄的,也不过是同样数额的一笔汇款。 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