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6.90
折扣购买: 经史百家简编(精)
ISBN: 9787101162011
自六籍燔于秦火①,汉世 掇拾残遗,征诸儒能通其读 者②,支分节解,于是有章 句之学③。刘向父子勘书秘 阁①,刊正脱误,稽合同异 ,于是有校雠之学⑤。梁世 刘勰、锺嵘之徒,品藻诗文 ①,褒贬前哲,其后或以丹 黄识别高下③,于是有评点 之学③。三者皆文人所有事 也。前明以四书经艺取士@ ,我朝因之。科场有句股点 句之例①,盖犹古者章句之 遗意。试官评定甲乙,用朱 墨旌别其旁,名曰圈点?。 后人不察,辄仿其法以涂抹 古书,大圈密点,狼籍行间 ④。故章句者,古人治经之 盛业也,而今专以施之时文 ⑩;圈点者,科场时文之陋 习也,而今反以施之古书, 末流之迁变,何可胜道!惟 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 乾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 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 ③,度越前世矣0。 【注释】 ①自六籍燔(fán)于秦 火:指秦始皇焚书事。《史 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 皇三十四年(前213),为 加强思想控制,丞相李斯奏 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 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杂烧之”。《史记· 儒林列传》亦称“及至秦之 季世,焚《诗》《书》,坑 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六 籍,指先秦时代儒家的“六 经”(也称“六艺”),即《 诗》《书》《礼》《乐》《 易》《春秋》。燔,烧。 ②汉世掇拾残遗,征诸儒 能通其读者:指汉儒整理传 习儒家经典之事,如伏生传 《尚书》,详见《史记·儒 林列传》《汉书·儒林传》 等。 ③章句之学:汉代经学家 剖章析句以解说经义的学问 ,如《汉书·艺文志》载有 《公羊章句》《穀梁章句》 之类,传世较早的章句著作 有王逸《楚辞章句》、赵岐 《孟子章句》。 ④刘向父子勘书秘阁:指 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奉 命校勘整理皇室藏书之事。 《汉书·艺文志》载,汉成 帝“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 诸子诗赋”,刘向去世后, 汉哀帝又让其子刘歆继续完 成校书之事,刘歆“于是总 群书而奏其《七略》”。刘 向父子,指刘向、刘歆父子 。刘向,字子政,西汉学者 、文学家,我国古典文献学 的重要奠基人,撰有我国最 早的图书目录《别录》(已 散佚),传世有《说苑》《 新序》《列女传》等。刘歆 ,字子骏,西汉学者,撰有 《七略》《三统历谱》。二 人传并见《汉书·楚元王传 》。勘,校订,核对。 ⑤校雏(chóu)之学: 指考订书籍、纠正讹误的学 问。《文选》左思《魏都赋 》注引《风俗通》:“案刘 向《别录》,雠校,一人读 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 怨家相对。” ⑥刘腮(xié):字彦和 ,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 有《文心雕龙》。锤嵘:字 仲伟,南朝文学批评家,著 有《诗品》。 ⑦品藻:品评,鉴定。 ⑧丹黄:古代圈点书籍时 用朱笔书写,遇到错字时涂 以雌黄,故称圈点用的丹砂 和雌黄为“丹黄”。 ⑨评点之学:古代学人读 书时在字里行间写下评论、 对精美文句加以圈点的学问 。 ⑩前明:指明朝。四书经 艺:指明清科举考试考的以 阐述儒家经典“四书”(《论 语》《孟子》《大学》《中 庸》)义理为主的文章,也 称“四书文”“八股文”。 ①科场:科举考场。句股 :疑指古文用于断句的钩识 号“”之类。 ②甲乙:指甲等、乙等之 类的优劣等级。 ③圈点:此指在精美或重 要文句旁加圆圈或点。 ④狼籍:也作“狼藉”,纵 横散乱的样子,此指书页上 的圈点过多,版面混乱而不 堪入目的样子。 ⑤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 ,此指明清时的科举应试文 体八股文。 ⑥乾嘉间巨儒辈出:指清 乾隆、嘉庆年间惠栋、钱大 昕、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等乾嘉学派的代表 人物,他们精于音韵、训诂 、文字之学,文史典籍考证 、校勘方面成就卓著。 ⑦音声:指传统小学中因 声求义的音韵学。代表作如 王念孙《广雅疏证》。故训 :指传统小学中研究词义的 训诂学。代表作如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校勘:指考 订古书的学问。代表性的成 果如戴震对《水经注》的校 勘。 ⑧的破:即“破的”,本指 射中箭靶,此谓解析疑误, 切中要害,非常通透。 ⑨度越:超过。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