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语法导论

事件语法导论
作者: 李福印,沈煜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事件语法导论
ISBN: 9787301320303

作者简介

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97年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留学新西兰;2003年西班牙MALAGA大学海外科学家驻校研究基金,在西班牙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与实践;应用认知语言学等。主要讲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与实践、心智哲学等课程。发表多篇论文,译著有《认知语义学卷Ⅰ》《认知语义学卷Ⅱ》等。沈煜,男,1987年生于浙江湖州,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现为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

事件语法是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事件语法由一系列理论构成。 因此,它又是一个理论体系。作者认为仅从语言现象本身研究语言,无法触及语言的本质。深入研究语言问题,必须首先深入研究事件。事件语法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语言学之外的学科,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对事件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受益于哲学等领域对事件研究的成果。“事件语法”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福印教授带领其团队创立的一个语言学研究领域。事件语法研究事件在语言表征和语言认知中的作用。本书是“事件语法”系列研究的第二部著作。第一部著作是《事件语义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这本书全面修正了Talmy关于“现代汉语是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的论断。 《事件语法导论》共15章。第1—6章论述了事件语法研究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事件语法研究的理论框架。第7章梳理了中西学界关于名动词类划分的争论,并基于事件语法提供了解决方案。第8—13章集中探讨了汉语工具构式的语法化。第14章以汉语动趋式为例,探究了Talmy语言类型两分法的实质。第15章在事件融合视角下分析了汉语“V到”构式的动补类型嬗变。 这本书初步构建了事件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汉语语料展开了实证研究。这是一本具有创新性地研究事件语法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