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再脆弱也无需假装坚强

愿你不再脆弱也无需假装坚强
作者: 桃啃笙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愿你不再脆弱也无需假装坚强
ISBN: 9787550021518

作者简介

桃啃笙 思想上的女王,生活中的好姑娘;外形上柔情少女,心理上变形金刚。 重口味纯情少女,宅*深文艺青年,priest迷妹,随性而活。 微信公众号:taokensheng

内容简介

1 毕业聚会上,老于敬酒敬到我们这桌。我同她素来交好,喝了几杯酒后,话匣子也打开了。 老于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工作找好了没有。我说,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十月份去签劳务合同入职了。不过入职前,我想先来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 老于听完似笑非笑地问我:“毕业旅行打算去哪里?还是去云南吗?” 我听她话里有话,带着些许促狭,有些不好意思。 “去云南”这三个字是带典故的。老于家在云南,高考那年同我一样考的是宁夏海南全国卷。我俩算是全班唯二的偏远地区考生,又都考进了这个人口大省,不免有些惺惺相惜,所以刚入学就格外地亲。 每年寒暑假,我都跟老于吵嚷着要去云南找她玩,只是每回计划都往往无疾而终。就这样,“去云南”说了4年,可至今还一次没去过。 老于干尽手中的*后一杯酒,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要来的话,毕业旅行是个好机会。不管你什么时候来,记得给我打个电话就行,吃喝玩乐我全包,只是这回别光说不来了。” 2 老于走了,留下的一席话却让我低落了好久。我开始回顾我这大学四年,类似于“去云南”这样的口头支票开得太多。 大一那年去超市购物回来,看到*场上有人跳鬼步舞,觉得好看极了,心里想着把手上的计算机证考出来,就去社团报名。后来计算机证考完,又紧接着报了会计班,去跳舞的念头被一再搁置,直到再也想不起来。 大三的时候看泰剧,被里面的美食和风土人情吸引,想要去那里亲身体验一番。于是拼命地写稿接兼职,一学期攒下来出去玩的钱了,但找不到有意向结伴同行的小伙伴,我自己又不敢孤身一人去挑战异国他乡,于是旅行计划再一次泡汤。 等我工作实习的时候,一个月里有27天需要背着电脑出差。我的笔记本还是大学刚入学那年买的,反应迟钝,而且特别重,出差**跑下来,背着它累得肩酸背痛。 我从入职那天就吵嚷着要换台轻点的笔记本,但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还在出差,直到实习结束,我依然背着那台死沉的电脑,一边抱怨着,一边忍*着。 而对待生活的热情与憧憬就是这样被一点一滴消磨殆尽的。 3 我特别羡慕那些想到什么就立即去做的人,他们似乎从来不会被事情牵绊住,就像我的室友珂珂一样。 珂珂是个行动力超强的姑娘,想到什么就去做,有什么困难通通放到实践中去解决,而不是望洋兴叹,畏缩不前。 珂珂刚入学的时候是个小胖*,寝室的姑娘合计着一块儿减肥,查了一大堆减肥方法。什么节食、跑步、吃代餐,每种方法都有人同意有人反对。折腾了一通,*后决定一起爬楼梯,饭后半小时,从一楼到六楼,每天爬10趟。 刚开始的几天,大家还爬得热火朝天,不到一周就有过半的人退下火线,觉得爬楼梯的方法不可行,要再找点别的方法。只有珂珂一个人,在大家找方法的时候,默默地坚持每天爬楼梯,一爬就是一年。 我问珂珂为何不参与大家的讨论,珂珂说:“减肥这事儿,缺的从来都不是方法,而是行动力。在那里讨论得再多,都不如去行动。” 珂珂大三那年去韩国追星,在这之前的一年她就开始学韩语,她说自己不想跟团,又不一定能找到同行的,干脆自己学学语言,保证*常交流就行。 珂珂说,其实没钱、没时间、没旅伴都是给自己找借口,拖延偷懒罢了。如果真想去做,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青春这么短暂,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才是正经事,与其等在原地被未知的困难吓破胆,还不如亲临其境去接*挑战。 而且等你真迈出**步后,你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和珂珂说了好几次想买笔记本的事情。珂珂说,你现在有钱有闲,赶紧趁着现在买啊!我往*上一倒:“不行,款式太多,价钱不等,配置我又看不懂,纠结病犯了,等等再说吧,我那台老古董还能凑合两天。” 珂珂一把从*上把我拽起来,对我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再不下手就晚了。喜欢就去买,什么都有纠结症,这次就别等等等啦! 蔡康永曾经写道,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好风景。 不要让你的懒惰与拖延击垮了你的野心,等到需要用时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想到什么就立即去做,就算有艰难险阻,咱们也走着瞧。 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状态啊! 这个社会很现实,从来都是拿实力说话 1 某天晚上,听朋友吐槽了一顿饭的时间。她与我都是今年毕业,进了一家业界小有名气的公司。可她进去后才发现公司名不副实,有些浪得虚名,不过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就留下了。但那天发生了一件事,气得她想要辞职。 下午她处理手头业务的时候,被人事叫去办公室责问。人事大门一关,摆着黑脸问她:“谁让你9月份来上班的,不是通知让你们十月份再来吗?” 朋友之前在这家公司实习了4个月,临回学校前公司说如果愿意留下来,处理完毕业相关事宜就可以过来了。朋友学校毕业得比较晚,7月中旬才算正式毕业,公司这边打了几次电话催她去上班,朋友说:“手上有事,我七八月份处理完,九月去上班。” 而朋友来上班时,之前带过她的前辈还挺高兴,叫她加油工作。没想到临近月末闹了这么一出,搞得朋友好像故意违约似的。 可朋友首先根本没有收到过所谓的通知,其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涨难道不应该被鼓励吗?为什么还要被批评?而且朋友这边刚从人事办公室出来,就发现自己被公司群踢了出来。 我俩一合计,发现20*正好公司财务开始统计出勤和各项补助了,也就意味着开始统计9月份的工资。9月份属于朋友公司的淡季,活儿显然没有忙季时把人当牲口用的时候多,所以朋友哪怕9月份一直有在工作,但公司也觉得要多发一个人的工资,很不合适,于是有了上面这一出。 朋友愤愤不平,表示那仨瓜俩枣的破工资还比不上自己写两篇稿子赚得多,原本就是因为喜欢同事间的气氛才留下的,现在连这*后一点留恋都给消磨光了。 我说,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公司里*不缺少的菜鸟。眼见着新大四生都开始出来实习,我身边的学妹,就整天奔波在各个校招会。实习生是*廉价的劳动力,我当初在所里干了3个月,统共才发了2000块钱的补助,连交通、午餐费都得自己往里搭。 而我们现在的工作能力比那些实习生高超不到哪里去,在工作履历上还是一张让人脸红的白纸。老员工不爱教,自己要再没个心思去学,公司巴不得把你气跑了,换上些*廉价耐用的劳动力。 之前,中秋我们所里每个人发了300块的礼金卡,就我和一个实习生没有,我回家不开心了挺长时间。300块钱不多,谁都不差那点钱,可“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人都有,到你这儿直接被跳过去,很不是滋味。 我和家里说,家人说:“你不开心可以理解,但是在老板眼里,你就是气死了,他都不会在意的。” 没有一家公司是养闲人的,在老板眼里,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费心的只有使用价值。 零资历、零实力,这样的人根本不必费心,把你气走了还会有无数人愿意顶替你的位置。要怪只能怪自己是个实力不足以霸天霸地的菜鸟,你要是个业界大拿,人家老板巴不得你早点上班呢,因为能创造价值。可菜鸟在公司里,只能占用资源,没多大用处。 2 好多刚毕业没几年的朋友总是在抱怨工资低,福利少,整天忙成狗但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觉得愤而不平想要甩手走人,可每逢公司放出裁员的风吹*动,他比谁都紧张,不想丢掉这份工作。经济不景气,实力不够的人找工作难于登天。 我之前也抱怨过几次,直到有一回跟着前辈们出项目,给我分配了几个科目的凭证让我翻译。五个科目我做了一周,中间抓狂N次,返工N次,求助N+1次,觉得一周时间根本不够用,几十本凭证逐科逐本翻,任务简直太繁重了。 结果*后**项目将要收尾,全组就我和另一个实习生没完成,派来两个外援,用半天的时间就解决了我一周的难题。 那时候,我才直面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认识到自己在人家眼里不过小菜一碟。 所以,能力不够,效率还低,有什么资格抱怨工资不够、不被人重视呢? 这个社会很现实,从来都是拿实力说话。 大学同学曾经给我讲过她的上司,27岁就成了全集团*年轻的地区经理。 她22岁大学毕业,进入跨国公司,1年时间拿下CPA,第二年考下司考,英语专八,工作两年连升三级,顺便生了个孩子,怀孕期间又拿下了他们行业的几个资格证,回来后直接做到地区副总。 又过了两年,发现怀了二胎,那时候**还没放宽政策,公司委婉地表示要不就先回家休息,上司二话不说递了辞呈,这时好几家公司向她递出橄榄枝,都被她拒掉安心养胎。孩子一出生,原公司老总亲自出马,请她重新回来,工资上调不说,直接提拔做地区总经理。 同学说,她的上司看起来温婉,但只要有她在,就像是定海神针能稳住风浪,还能乘风远航。他们公司的业绩*高纪录全是她*下的,只有她才能不断地打破自己的纪录,别人只有看着的份儿。 所以,哪怕她回家生孩子,期间都有人愿意花大价钱聘用她,怀孕期间不用上班照样高薪供着。这就是实力,别人学不来也抢不去,只要她乐意,哪怕跌到谷底,照样可以东山再起。试问,随便抓一个抱怨薪水却不敢辞工的人,他们行吗? 3 看过加班加点工作的孕妇,临产前几天还工作到凌晨,怕被人说尸位素餐;也看过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在赶飞机的车上还拼命写稿,同对接的广告公司职员一起,在中秋节的夜晚吃着泡面赶文案,每一份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饱含着不容易。 如果没有外在的重重压力,人都会贪图安逸。大**的,谁不想趴在*上多睡一会儿懒觉,如果可以松懈,谁愿意累得像条狗?但也因为这些压力,才会督促人们不住地向前奔跑,跑慢了就会被后面的人撵上来取代。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原地不动都算是落后。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现实,富有戏剧性。有的人投出80份简历都未必能接到一份面试通知,有的人还没辞职就早早地被猎头盯上,伸出橄榄枝。有的人累死累活觉得自己干了全世界的活儿工资还那么低,有的人轻轻松松地工作还能拿到别人数倍的工资。 他做得轻松未必比你干的少,你累死累活可能只是效率不高。你不理解别人拼死拼活考证,嘲笑他*后还不是给老板打工,他缄默不言没有告诉你,打工也分三六九等。 回到开篇时和朋友说过的话题,为什么你积极人家却不承认你?因为你积极带来的产值和工资不成正比,嫌弃工资少,你带来的收益比工资还少。为什么你嫌弃工作,还不敢辞职?因为抛去表面的神气,还能拎得清自己几斤几两。 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不好总结,天时地利人和都是谜底。但一个人失败,无外乎掂量不清自己的分量,估计不出自己的能力,以及败给盲目的自卑与自信。 你想要被人瞧得起,想要无可替代,想要有**挺直了腰板拒*别人的非分要求,你就得拼命做到金字塔的塔尖,因为菜鸟和弱者都没有资格谈条件。 你我都是。 想被瞧得起,变强大再说吧 1 前些*子,我加了小学老师的微信号,和她讲了许多**任班主任判过的“冤假错案”。 其中一起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我和一个班主任很喜欢的女孩坐同桌。有**上语文课,她大概是还在回味前一宿的《同一首歌》。回味着回味着,她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头两声还挺小,到“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时,几乎全班都听到了,迎来哄堂大笑。班主任气势汹汹地从讲台走过来,同桌一见事情不妙,急忙手指朝我这里一指,大言不惭地说:“老师,我举报!是桃子唱的。” 其声音之洪亮,语气之理直气壮,搞得我都相信是我神经错乱时唱的了。她那一副淡定自若、面不改色的模样,脸皮像是城墙做的那般厚。 但我的脸皮是肉做的啊,所以班主任那一巴掌猝不及防地扇下来,抽得我半张脸发麻,接着火烧火燎地疼,肿起老高。 我这边捂着脸,比琼瑶剧里被虐的女主角哭得还惨,和班主任循环播放:“真不是我,真不是我,是她唱的……” 第二巴掌对称地落到另一边,临着陆还加了个速,班主任咬牙切齿,表情狰狞地说:“小小年纪,一屁仨谎,还学会栽赃了!” 我把这段转述给小学老师,她想了半天,得出一个中肯的结论:“因为当时你成绩没你同桌好。” 后来我上高中,终于也成了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同学口中的优质学霸。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哪怕是我和别人同时犯错误,而且我还是主谋,老师都只会批评别人而故意忽略我;而且再也不会有人去质疑我的人品,我说什么他们都认为是真的,是对的。 连考试卷子上我故意写错的答案都成了对的,这些毫不怀疑的信任,仅仅因为我成绩好。 当我发现成为强者,哪怕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强者,都可以主宰别人的生活时,这种感觉是很飘飘然的。我开始试图理解当年那两巴掌的深意,许多时候即使身为当事者的我们,也看不清事件的全貌,反倒是时过境迁后,角色倒置,才能恍然觉悟。 她强,所以没理也成了强词夺理。我弱,成绩不好就等同于人品也差,真委屈啊。 2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了一个道理,被严复在《天演论》里翻译得十分浅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存是什么?就是饿了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就行;天冷有件衣裳,不冻死就行。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都**了生存,我们想要生活,想要享*生活。 但社会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好比一块大蛋糕,有的地方有水果,有的地方有巧克力棒,但水果和巧克力棒的数量是有限的,到了社会上我们都是成年人,再也不能凭小孩子一哭二闹三打滚来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但我还是想吃水果和巧克力棒该怎么办?只能去争取,但即便如此,有限的东西也只能被*强的那部分人获取。就算你做梦都会想着那块蛋糕,但只要你不够强大,就算再喜欢,也只能看着别人吃,这就是现实。 3 朋友去公司应聘,在办公室外头等了3个小时,结果面试时间连10分钟都不到。他气势汹汹地从公司冲出来,打电话冲我抱怨:“你说他算个什么东西,不是上市公司就算了,连个准上市的苗头也没有,那好歹是个BAT也行啊!可他什么都不是,还摆出一副‘我就是大爷,来吧,跪*我吧’的样子!呸!他也配!” 但不管他配不配,是你求着他给你份工作,而不是他求你给他干活啊! 《鸿门宴》里有一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课文学过好多年了,偏偏对这句印象深刻。 还拿朋友举例,他就是刀俎上的鱼肉,因为现在他的能力还不足以纵横天下,所以他必须在别人的公司,看别人的脸色,找一份工作,为了生存,为了温饱。 在人家的屋檐下,就别谈什么清高的理想了。王菲在《单行道》里唱:“有人过了一辈子,只为了一家几口每天都吃饱。”现实得叫人落泪。 你弱,你不得不被强者支配,注意是支配而不是强迫,上司找你干活还用强迫吗?你反抗,还要不要奖金、工资和工作了?但你强就不同了,你有过硬的技能,强大且可用的社交网络,当你发现老板都无法自由使唤你,还不敢拍桌子叫你滚蛋时,就说明你在这个小圈子里已经很强了。但也别急着显摆和嘚瑟,能力越强意味着责任越大,强大且低调着才是通往星辰与大海的**道路。 4 我们崇拜强者的同时,自己也想做那个强者。小时候,我们因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心累,虽然嘴上说不要,但心里还是希望能成为那个**的人。长大了我们被朋友的朋友圈迷惑,觉得人家不用工作,就可以锦衣华服,饕餮尽享。我们边说不要被朋友圈羁绊的同时,一边恨不得把自己那点值得夸耀的事情赶紧一键分享。 因为人身上是带有一种奴性的,崇拜比自己强大的,鄙视比自己弱小的。这虽然不对,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 举个现实的例子。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加了微信,我们会先去翻翻对方的朋友圈,不光是为了了解对方,还希望通过对方平时发送的状态判断出,他属于哪一个层次。相比于理发店的洗头工,每个人都愿意花费*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上市公司的CEO,哪怕理发店的洗头工对你百般殷勤,你也会觉得对方是想有利可图。而CEO压根不认识你或者懒得搭理你,你也可以分分钟脑补出一部“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偶像剧。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媚高踩低说出来挺难听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成为这样的人,这并不是坏事,大概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尚存有一颗未曾磨灭的英雄梦想。 喜欢什么人,崇拜什么人,就努力地朝那个方向奋斗。不喜欢什么人,看到缺点就尽快远离。这话简单说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同朋友写信时,有一段写得特别中肯,大意就是:“不要瞧不起那些夹着尾巴做人的,他们夹尾巴不是为了让自己一直卑微着,直到忘记那条尾巴的存在,而是韬光养晦,为了有朝一*能够高高竖起,好像一面旗帜,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虽然弱小过,但终归走向强大。” 但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做人的初心不能忘记。弱小不代表一辈子就会这样卑微地生活,强大也不代表可以肆意地凌辱弱小。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同时别忘了,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朋友圈里的你,真的好厉害 1 我的同事西西每天都会在朋友圈中发一张穿搭*记,从服装配色到点睛的配饰,同样的衣服总能被她玩出不同的花样,我们这些妹子纷纷点赞,要拜师学艺。但*近半个月西西断*了,而且与我邻座的她,穿得也不再如之前那般讲究。问及原因,西西说:“因为累啊,你看我每天只是轻松地po张图而已,但我需要头天晚上把衣柜翻一遍,再考虑配色、配鞋、配首饰。有时候还要早起两个小时做发型、化妆,单位的工作已经够累了,坚持真的好辛苦啊,我宁愿倒*上多睡一会儿。” 我觉得西西说的也有道理,我就是懒起来三天都穿同一身衣服的那种人。不管穿得多漂亮,别人也只是赞叹一句“好美”,还不如偷懒睡个懒觉,舒服就好。 没想到一周后,西西又开始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单位,穿搭*记断*半个月后也重新回归朋友圈。西西说:“勤快惯了,就没法把懒当成习惯。” 她乱穿衣的那几天,虽然能多睡一个小时,但看着镜子中灰头土脸的自己,感觉世界都跟着变得黯淡无光。昨晚,她终于忍不住了,翻出她*爱的一套衣服精心搭配,早上出门的时候,感觉整条走廊都变成了星光熠熠的红毯。 西西说:“随便穿衣服的时候,你以为是在应付造型,其实是在应付自己的生活。”对明天毫无期待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折返于家庭与工作的两点一线,眼睛一睁一闭就是在挨时间。但认真搭配过的生活,会让她有享*生活的感觉,*子再不是被虚度,而是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2 同样的,之前工作接触到的一个客户阿宁也在我的朋友圈里。她很少发圈,但每一条都正能量满满。阿宁工作特别辛苦,身在投行,加班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但她却依然坚持见缝插针地跑马拉松、练书法,或者写文章陶冶自己。 我们一起出差的时候,每天下班后,我累得恨不得随便找个地儿葛优瘫。回酒店的路程,她却用跑步代替乘车。无论工作多久,她都能保持神采飞扬的状态。对比之下,比她还年轻的我,反倒像个暮气沉沉的老年人了。 出差的时候,我每天坐在电脑前都会背痛,她听我不时惨叫,便要拉着我一起锻炼。我欣然应允,和她跑了一次五公里,感觉灵魂都被掏空了。此后再坚持不住,每次都以“明天再说吧”为借口推托。 **休息,我多半宅在家里,翻两集电视剧看,再抱着份外卖就打发掉两天时间。她叫我同她一起去爬山,说山里的空气特别清新,正好趁机会换换心情。 我看了一眼正演到**的电视剧,放下手中的外卖说:“啊……不行哎,我**要在家里加班,手上还有好多活要干呢。” 我还有好多活要干呢,这是我*惯用的借口。其实也不算是借口,因为要工作已经在我脑海中形成一个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每次和朋友约着出门时,我总会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思考,手上的工作有没有做完,出门玩的时候会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但事实上虽然我的工作很忙,但**不至于把24小时挤得满满**。但借口用久了,就真的会成为压在心上的一块巨石。 挪也挪不开,只能任由它那么压着。为了把谎撒得*圆满一些,我还拍了张电脑与底稿的合影,配字:8小时以内求生存,8小时以外求发展。想了想,没屏蔽掉老板。 3 在我发完图后,发现住我对门的Lucy也发了图,照片上她没露脸,只露出两条大长腿,手边举着一杯橙汁,配文:**休闲,阳光海滩,一会儿去吃大餐。 Lucy经常会发一些特别有小资情调的朋友圈,有时是*客户邀请去打高尔夫,有时是拿到了某电影点映会的门票。只是她从来都不在里面露脸,给大家一种低调成谜的感觉。 只是我腹诽,既然出门了,堆在楼道的垃圾怎么不知道带走?不过还是随手给她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照片中装橙汁的杯子好像还冒着丝丝凉气,跃动的橙色勾得我馋虫大作,想要下楼去买。裹着睡衣,拖着拖鞋,睁着睡眼惺忪的眼,刚推开门,发现此时此刻应当正享*阳光海滩的Lucy竟然同样裹着睡衣,头发乱作一团,迷迷怔怔地出来扔刚吃完的方便面。 我俩面面相觑,带着直冲云霄的尴尬。而我客厅里电视剧的男主角歇斯底里地高吼着“难道你始终在欺骗我”。而Lucy干笑了一声,手里还攥着手机,应该也看到了我刚点的赞。 我硬着头皮打破尴尬:“那啥,工作之余放松一下。” Lucy紧跟着就坡下:“出行之前,做个预告。” 这下我俩的谎便都自欺欺人地圆上了,但我也没心情买橙汁了。有的人是真厉害,所以朋友圈中哪怕只露出冰山一角,都让人羡慕得不得了。而有的人,就像我和Lucy,有时候朋友圈只是我们两个掩饰自己懒散、单调的一种手段。 同样的朋友圈,在有的人面前是窗口,在有的人面前却是照妖镜。 正要关门的时候,听见Lucy在后面叫住我:“嘿,我上周刚买了辆车,一直没时间试,趁着**有时间,咱俩也别瘫在家了,要不你陪我试试车呗?” 我揶揄Lucy,“去阳光海滩吗?” Lucy反唇相讥:“是啊,你也不能总拍电脑和底稿。手机里总得存点别的照片,以备不时之需。” 说完,我俩各自掉头回家收拾东西,在家怎么邋遢都可以,出门玩可是要发朋友圈的,一定要精心准备。 10分钟后,我俩各抱着一大袋东西,*夸张的是,Lucy还搞了一把巨型遮阳伞。 在路上,我和Lucy说,好像上班之后,几乎每个**都是在家宅着过的,反正也没有男朋友给我动力。但我之前问过同样单身的阿宁,出差的时候都在外面跑吐了,为什么休息的时候不在家补觉,还成天往外面跑?阿宁笑笑说:“因为我辛苦工作是为了*好地享*生活啊,但大多数人却把工作与生活本末倒置了,为了工作放弃生活,所以越干越没乐趣,越活越痛苦。”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全被大多数人当成了全部的生活。将本可以释放出无限可能的人生,过出了一成不变的效果。但像阿宁和西西这样的行动派,却懂得生活的智慧,用乐趣打败宅、懒和拖延。她们的生活,真的和朋友圈里一样厉害。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要坚强,是被迫在坚强。 若不自立坚强,谁会给你倚靠的肩膀和温暖? 明明心里很难过,却要笑着说“没关系”; 明明很想去争取,却只能选择懂事地放弃。 *多时候,我们都是戴着面具的棋子。 愿时间给你力量,让你能脆弱地号啕大哭。 哭过之后,依然有强大的内心,抵御外界的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