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解密

庄子养生解密
作者: 柴中元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5.30
折扣购买: 庄子养生解密
ISBN: 97875132048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知残”是养生常常进入误区的原因,其表现很多,这里只举例谈两 点: 1.迷信保健品 以前我国对药品、食品、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分“准”字号、“食” 字号、“健”字号三种。但因为吃了后,人人都可有益无损、有补无害的 东西,除了传说中的仙药,世上其实并不存在,这无疑是“健”字号后来 被取消的原因。问题是:源起于远古的神仙服饵之风,已成为华夏养生文 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影响至为深远。由它带来的商机,在国 民经济和市场份额中已显得举足轻重,如果继取消“健”字号之后,真的 将保健品都取消,是否会导致许多药厂的倒闭?会不会造成一部分工人的 失业?会不会引起众多信徒的不满?果然如此,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影响 我国社会安定事件的发生。这大概就是在“健”字号取消后,又搞了个 “食健”号,换汤不换药,让保健品得以依然故我、喧嚣尘上的原因。顾 名思义,隶之于“食健”号的商品,首先应该是食品,像红枣、莲子、桂 圆、海参、大核桃之类,说他们有养生保健作用,自然言之成理。可是, 通过新闻媒体参与、药托出面,反反复复地向世人介绍推广,说吃了以 后、学生可以考高分、胖人可以变苗条、女人吃了容颜好、常人吃了不衰 老、病人吃了病就好的种种“食健”号保健品,又有多少是食品?琳琅满 目的有关商品,永无休止的媒体广告,说明我国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这是国力资源极大的浪费。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予取缔一 样,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的认识水平使目前治理尚有一定的 难处,故保健品仍能泛滥于市场。而大众缺乏、甚至根本没有养生学知 识,且常常贵耳贱目,人云亦云,由从众心理指导着行动,在这种情况 下,逐渐富起来的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舍得花钱。在目前的市场经济 中,这份蛋糕,正呈现出日益做大的趋势。 “不死药”的故事对“知残”者没起启发作用,假药与保健品又确实 纠缠而难分。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一度红红火火热销了很长时间的艾罗补 脑汁,虽说已经销声匿迹,但值得重提。民国时期,武汉有一不法商人王 楚九,见当时民众崇洋,相信洋货,又因国人喜补,尤其是喜欢补脑,于 是就用蔗糖加进些色素和维生素,制了一种所谓的保健品,取名为艾罗补 脑汁。为了兜售出去,王楚九深知“名人效应”,就给当时名作家吴作人 送去了三百块大洋,请吴写一文推介。吴收下大洋后写了一则小文,说自 己年老神衰,先前已疲惫得手不能握笔,但吃了艾罗补脑汁后,精神大 振,又能写作了。此文在《武汉日报》发表后,“名人效应”果然大起作 用,这一假药从此开始逐渐在全国走红。然吴作人不久就死去,虽事不相 因,但至少说明吴文之荒唐。后来,这件事虽有知内情者多次揭露,但影 响不大,而直到六十年代初,医疗机构都还在使用该假药。究其原因,就 是因为艾罗补脑汁有补脑之美名,既迎合了当时人们迷信洋货的心理,口 味又好,而一经走红后,许多喜补之人不明事理,往往自己主动提出要 吃。这样一来,药厂、药店、医院都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也正因此, 这事围绕“有钱能使鬼推磨”造成的怪圈而久久地运转。目前,人们崇尚 科学,保健品也就托名高科技,花样不断翻新。这一怪圈已呈现出越转越 大的趋势,信徒们不但自己吃,而且孝敬父母、关爱子女、赠送友人、托 人办事,乃至讨好行贿,莫不作为礼品,竟形成了流行广泛之风尚,令人 不胜扼腕。 2.盲目吃补药 补药也是药,药是用来治病的。有病吃药,理所当然,无病吃药,大 可不必。道理何等简单,但“知残”者不明事理,闻补就喜,见“药”字 前有个“补”字,就趋之若骛。于是,男吃女吃,老吃少吃,你吃我吃, 无病也吃,吃出了习俗,吃出了风尚。这样盲目地吃药,自然难免适得其 反,而要想事不与愿违,至少应懂得下述一些基本知识: 补药、泻药,按《齐物论》观点,可齐一视之,事实也的确如此。 《神农本草经》记载,所谓“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的上品补药,有许多其实有毒,如丹砂、石钟 乳、白石英、紫石英等。古时候制成五石散之类的服饵补品,虽成了名 方,出尽风头,但进补者纷纷为此付出了损害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代价, 造成了我国养生学发展史上的大悲剧。目睹现实,大医孙思邈从惨痛的教 训中觉醒,发出了“宁吃野葛(又名断肠草,即雷公藤,我地俗称菜虫 药,有剧毒),不服五石”之激论,主张焚方以绝起源,故魏晋以后,服 饵风格为之一变,求养生长寿、不老延年者,又纷纷把注意力从石药重新 转移到了植物、动物药上。 古书里神仙服饵门中服五石、服雄黄、服商陆等进补法,因常出不良 事故,现已罕有踵继者,但现在卖得红火、流行至广的一些补药又如何? 拿西洋参来说,以前兰溪名医张山雷在他的《本草正义》中早已说得明明 白白,此物产于美洲,味苦性寒,“彼中并不视为药品,唯吾国人震于参 之美名,竟竞相争购,价值日贵,而赝品亦日多。然其真者,亦不过苦寒 泻火之品。”张氏早就指出,西洋参根本不是什么补药,即使某些人服后 间接起了生津作用,也是因为它能清火,这是以泻药之体作补药之用的结 果。如无胃火而虚弱的人服之,反致戕伐生气。但“知残”者只能从众, 现在大家都在吃西洋参。你搬出个张山雷,谁信你?须知信是一种信仰, 连信上帝、信关公菩萨都得尊重。人们信仰西洋参是补药,当然也要尊重 (我说西洋参不是补药,曾遭信徒反唇相讥说:“别人说的都错,就只有你 对。”我当时慨叹道之难明,但后来一想,这同对基督教徒说上帝根本不 存在一样,本就是对别人信仰的不尊重,故深感庄子所说“两行”,的确 是有经验、经历者之言)。但就内心说,我还是把这叫做“知残”。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