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红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世界向何处去
ISBN: 9787505153561
李忠杰,原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曾任7年校委委员和多个部门领导职务,分管过中央党校和全国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1994年起任国际政治学博士生导师。2003—2015年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著名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在任时组织开展了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调研,组织领导了对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的一系列研究、纪念工作,推动了1949年前党代会会址和其他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主持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组织编撰了许多重要著作和档案资料。 在从事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著述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和国家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政治、国际共运史、领导艺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是典型的学者型领导和领导型学者。 多次给外国政要、智库、记者讲课,主持中外记者吹风会。曾受中央派遣到美国、加拿大等介绍中国党代会和改革开放情况。很多著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党的十九大前的代表作有《社会主义改革史》《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与世界对话——对外交流演讲答问实录》等。 党的十九大后新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共和国之路》《共和国识别码》《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党章内外的故事》《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从百年征程看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中国规划》《中国扶贫脱贫史》《二十大关键词》《党代会基本知识》《读懂党章》《党代会怎样领航中国——中国共产党党代会重大决策历史通览》等著作。
法西斯,一个恐怖的字眼。 从20世纪20年代起至40年代,法西斯曾经疯狂一时,给世界人民造成了一场无法言状的恐怖性灾难。 今天,当我们隆重纪念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就要告别20世纪、走向新的未来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法西斯主义所曾带来的灾难,更要警惕法西斯主义的复活。 第一集 黑色疯狂 一捆棍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这就是“法西斯”一词的原意,它象征着暴力和强权。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反动的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公开实行极权主义和种族迫害、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的恐怖独裁政权。 贝尼托·墨索里尼,这个最后倒悬于米兰广场的战争罪犯,就是法西斯主义的首创者。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叫多维亚的村子里。其父是铁匠,母亲是小学教师。 墨索里尼在社会底层干过许多工作。早年曾参加社会党,担任过报纸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主张参战,被社会党开除。 1915年,墨索里尼应征入伍,作战勇敢,还经常给报纸写报道。有一次受伤,身上嵌进40多块炸弹碎片,为此做了27次手术。 战争使60万意大利人付出生命代价,150多万人受伤或成了残废,意大利经济陷于崩溃。250万人从前线回来想要享受胜利的果实,却遭到失业和贫困。意大利作为战胜国提出的领土要求,在巴黎和会上被拒绝。意大利人感到被英法欺骗了,他们强烈地要求复仇。 就在这社会动荡和民族情绪日益强烈的环境中,墨索里尼组织起一批失业者、退伍军人和其他不满分子,于1919年11月建立起一个名为“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的半军事组织。法西斯主义出现了。 法西斯最初是社会下层的小资产阶级运动。但是产业界和政府中的富人向墨索里尼提出,只要他用法西斯势力镇压左翼力量,他们便向他提供财政支持。于是墨索里尼收下钱,毫无廉耻地进攻罢工工人,焚烧左翼报纸。 政府为墨索里尼提供充足的武器、弹药和交通工具,甚至规定法西斯分子的暴力行动不受警察和军队的干涉。 ………………………… 1945年4月,盟军在意大利也发动全线进攻。驻意德军决定撤退。墨索里尼与游击队在米兰谈判,墨索里尼无条件投降。他最后决定随德国人出逃。他混入一辆德国人的卡车,穿上一件德国人的灰色大衣作伪装。在一个小山村,汽车被游击队截住了。游击队查获了他和他的情妇。游击队总部在查明了墨索里尼的身份后,对他执行了死刑。这是1945年4月28日。 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运往米兰,抛在广场上展览。人们倾城而出,表达对他的憎恶。墨索里尼的尸体被倒吊在路灯杆上。这是他最后一次占据舞台的中央。 4月29日,德军投降。5月2日,意大利的军事行动结束。 1945年4 月16日,苏联红军开始攻克柏林的战役。26日,猛攻柏林。希特勒和纳粹首领们躲在地下的钢骨水泥工事里指挥战争。他的精神已经崩溃,靠服用麻醉剂维持。 盟军的进攻在他脖子上套上了绞索。在最后覆灭之前,希特勒下了三道命令。第一,彻底毁掉德国,不给盟军留下一房、一瓦、一粮、一草。但德军将士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拒绝执行他的命令。第二,在总理府的秘密地下室里,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正式举行了婚礼。第三,他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行动,1945年4月30日,也就是他56岁生日的第10天,婚礼后的36小时,他在地下室里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嘴巴“嘭嘭”两枪,一命呜呼了。爱娃也服毒自杀,躺在他的旁边。他们的尸体放在总理府的院子里,浇上汽油,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化为灰烬。 当日,苏军攻占柏林的国会大厦。 5月1日,戈培尔先后毒死自己的6个孩子,然后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5月7日,约德尔将军来到盟军总部,签署投降书。 5月8日,在柏林郊区卡尔斯霍尔斯特的苏军总部,德军最高统 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了。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三国首脑第三次会议。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向日军发起反攻,逐渐逼近日本本土。B25轰炸机的机群越过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轰炸东京。在太平洋岛屿上建成机场后,美国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机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轰炸。猛烈的轰炸使日本的首都东京陷入绝境,大多数建筑都成为废墟。日本人受到沉重的打击。 …………………………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是坚持合作与融合,还是走向分裂与对抗?是携手维护和平稳定,还是滑向“新冷战”的深渊?是在开放包容中走向繁荣,还是在霸道霸凌中陷入萧条?是在交流与互鉴中增进互信,还是让傲慢与偏见蒙蔽良知?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世界又一次站到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世界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 本书直面这些问题,以举重若轻的气势 ,为读者提供了战略性的视角: 1、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政治的多个关键议题 本书紧扣时代脉搏,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深入阐发人类文明多样性,科学分析世界发展的基本走势,紧密结合当代世界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深度解读,对全球政治格局进行全面审视,对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出建议,对世界应走向何方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读者理解当前国际政治现象和未来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视角。 2、为读者提供洞察复杂国际关系和理解中国国际战略的独特视角 站在时代高度,回顾和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向何处去的问题作出的回答。重申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对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和主张、具有什么样的胸怀、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如何为世界发展和安全注入新动能,提出了建议。 3、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复杂问题 审视世纪历程,总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宝贵经验,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教训,告诫人们必须彻底抛弃丛林法则,严格按国际法处理相互关系,坚定维护和平,坚决反对侵略,反对任何用战争手段来谋取自己私利的图谋。本书还首次发表了作者1995年撰写的一部电视片解说词。该解说词深刻剖析了当年法西斯主义崛起和肆虐的惨痛教训。在今天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人们仍然要时时谨防历史的沉渣泛起。 4、有时效性的“纪事和说明” 每篇文章前有“纪事和说明”,简要介绍文章的来龙去脉、重要观点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说明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能对读者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