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草草集
ISBN: 9787549550135
难以受伤害的人 大家好!春天来了。 《杜尚传》这本书,瑞芸几年前就写了。我相信 ,凡是对 二十世纪艺术感兴趣的人,难以绕开杜尚。王瑞芸泡 在杜尚个案 里,有二十多年了。 从毕加索一直到培根,到今天我们知道的所有当 代艺术家, 杜尚可能是不会过时的人。我们会在他身上找到珍贵 的资源, 就是,在一个庞大的文化迁徙中,我们怎么办?怎样 做一个 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可能很难找到另外一个人像杜尚 那样,给 我们精彩的回答,这个回答不是理论,也不完全是作 品,而是 他的一生。 王瑞芸始终抓住一个定位:重要的是杜尚这个人 。 我有她翻译的两个版本的《杜尚访谈录》,加上 八十年代我 念的台湾版(不如她翻译得好)。到了新世纪,她回 到中国艺术 研究院工作,就想自己写一部《杜尚传》。杜尚的传 记,西方很多, 中国人写的——当然,她会参照外国本子——王瑞芸 算第一本。 今天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我们看一个人物、一个事件,需要上下文,需要周围 的语境, 语境是不同的版本构成的。现在有个王瑞芸版本的《 杜尚传》, 在座哪位同学将来乐意研究杜尚,叫李瑞芸,就会有 个李瑞芸版 的《杜尚传》。每个人阅读某个大师,接近他、崇拜 他,或者如 何如何,其实都在用我们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式。 为什么王瑞芸花了二十年研究杜尚?我在想背后 的原因, 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太激动,太功利,太想成功,太 想被注意, 太想在世界上讨个说法,得一个位置。这一切拿到杜 尚那里, 会显得乖悖。“文革”后出来念书的一群人,有些比 较早到外 面留学,一下子打开了眼界。打开眼界,其实是灾难 性的事情, 你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么多哲学,这么多艺术,你会迷 失,乱套。 这时你忽然找到杜尚,啊呀,原来有这么一个人早就 看破,平 静地看破,置身事外,却又做了很多事情,最后,显 得越来越 重要。 八十年代读到台湾版的《杜尚访谈录》,我打开 另外一个眼 睛去看整个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如果没有杜尚,你只 看到毕加索、 马蒂斯这条线索,接着是抽象派、表现派、极简,等 等等等。你 突然发现,在这一切之外,站着一个杜尚。我也在迷 失中找到杜尚, 用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背景和记忆,寻找一个人 物。 当然,你也可能心仪另一个人物,他非常激烈、 震撼、戏剧性, 然后带着你走——这也很有意思。 从远处说,我相信,杜尚也有一个自己的版本。 为什么杜 尚会出现在一次大战之前,差不多到二战后才被西方 真正认识? 为什么这个家伙早早就看破艺术,而且比当年所有人 眼光更远? 十九世纪末,一次大战前,也就是中国清末民初这一 段,欧洲 绘画发生了决定性变化。这些变化,美术史都有交代 ,就是, 印象派终结了此前的传统绘画,现代艺术展开了,展 开后,又 终结了印象派。杜尚还是小伙子的时候,一拨大胆的 革命性的 画家,以塞尚、梵高为源起,由毕加索、马蒂斯、勃 拉克、米 罗这些人接过去,一场大规模的颠覆性的绘画革命, 在欧洲发 生了,立体派、野兽派、巴黎画派、超现实主义、德 国的桥社, 都出来了。 杜尚出现在这个时刻,有深意。他其实参与了早 期立体派运 动,他把《下楼的裸女》送去展览,被他的同志们拒 绝了。他说, 这件事情把他打醒了,从此冷静下来,渐渐对绘画冷 淡了。其他 人进入这个潮流,成了弄潮儿,杜尚退开了。他可能 在想,这么 闹,挺好,但绘画还有什么价值?能走多远?如果能 走很远,而 我不做这些事,我还能不能做艺术?问题可以一直问 下去,最后, 为什么一定要做艺术家?到底什么是艺术? 到五六十年代,杜尚六七十岁了,西方忽然明白 :这个家伙 很早就在整个绘画运动之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冷 静、理性、 有趣,一点也不勉强别人。二战后凡是有智慧的艺术 家,在杜尚 那儿找到越来越多的启示。 王瑞芸研究杜尚,常会想到老庄哲学,包括禅宗 ,想到生命 态度的问题。杜尚有一句著名的话,他说:“我珍陪 呼吸胜于工作。” 这是一句哲学的话。但不要以为杜尚就是老庄哲学, 就是禅宗, 我以为要分开。老庄有它的语境,有它的上下文,禅 宗也有它的 语境和上下文。杜尚经历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他 死的时候, 世界还在冷战格局。可是如果你在巴黎待过,在欧洲 或美国的边 远地带待过,那里非常平静,没有发生革命,战争也 没有到达那 里,或者战争过后,它又回到从前的结构和生活—— 大家没在一 个小国家,一个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待过——物质 充裕,制度……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