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学常识/微经典

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学常识/微经典
作者: 编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1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不可不知的中国文学常识/微经典
ISBN: 97875344874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什么是诗歌 诗歌源自古代人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世界上最 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最早的时候,诗和歌是紧 密不分的,诗和音乐、舞蹈统称为诗歌。中国的诗歌 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作有《诗经》《楚辞》《汉乐 府》等。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 拉斯等诗人开创和奠定了西欧诗歌的体例。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 活、人文情感,它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语言 洗练、形象性强、节奏明朗、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 上口。大多数诗歌的语句分行排列,讲究结构形式的 美。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特定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叫做小说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情节一般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小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写人、状物、拟声 、描绘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等。小说还能够运用不同 的叙事角度,变换叙事人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如 旁白、议论和抒情等,来提升其审美纬度和艺术魅力 。 按照篇幅及容量,小说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 说、短篇小说三大类。除此之外,小说还有其他分类 方式,例如按题材可分为现实、军事、历史等。 和诗歌、小说一样,散文也是一种文学样式,包 括杂文、小品、游记、通讯、回忆录等文体。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形散”指的是题 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可以 叙事、抒情、描写、议论,可以像小说那样交代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也可以像诗歌那样为了营造 意境美而采取比喻、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 散文还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即要做到散而不 乱、散中见整。作者要把个人的情感体验、美好的情 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使主观内情和客观外 物相融合,在物我交融中抒发情感、营造意境,使散 文在具有时代气息的同时,还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特 色。 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经人民群众 集体长期修改、加工的文学叫民间文学。它的体裁多 种多样,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长 篇叙事诗、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都在其范畴内。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因为 口头语言不够稳定,所以民间文学作品在传播的过程 中经常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民间文学 是经全体群众不断修改完善所得,所以语言质朴简练 ,形式活泼多样,其中饱含做人的道理和处世智慧, 很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楚辞的本义是楚地的言辞,最早见于《史记·酷 吏列传》。后来楚辞的意义发生变化,逐渐固定为诗 歌的体裁和诗歌总集名称这两种含义。 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楚辞由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 、宋玉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开创,以屈原的《离 骚》为代表诗作,因此楚辞也叫“骚体”;作为一部 “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辞由西汉时期刘向整理, 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的“骚体”作品以及 汉代贾谊、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仿“骚 体”作品。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一首感情色彩强烈的政治抒情诗。它通过描写诗人一 生的奋斗历程,反映了诗人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操;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遭谗被 害的郁闷与矛盾之情,同时,也揭露了楚王昏庸、群 小猖獗与朝政每况愈下的政治现实。 作为一首长诗,《离骚》不仅具有鲜明和突出的 主题思想,而且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与 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做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 美融合。它包括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一、在形式灵活多变的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 出了一种新诗体——“骚体”。它的句式长度与《诗 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离骚》是我国古代抒 情诗里篇幅最长的一篇。全诗共有三百七十三句共二 千四百七十八字。不仅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 有效地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丰富。诗中大量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 和古代神话传说,有效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作者 采取铺张描述的写法,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 、风云、虬龙、凤凰、山水、雷电、花草交织在一起 ,呈现出一幅瑰丽多姿的图景。作者的想象完全摆脱 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他时而升临天国,时而登上仙 山,时而又返回人间;远古神话中的仙人、帝后,都 是他交往的对象。如此丰富且大胆的想象,使诗歌的 表现力大大增强。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