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仇看电影

为了报仇看电影
作者: 韩松落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为了报仇看电影
ISBN: 9787550019430

作者简介

韩松落 70后,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窃美记》《怒河春醒》等。《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专栏作家”。 “松落”是笔名,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内容简介

为了报仇看电影 也不一定是电影,报仇的机会多着呢。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用天赋本钱报仇,是最扬眉吐气的一种。《灰姑娘》的故事固然已经谙熟在心,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却还是要看的,我们眼巴巴地等着灰姑娘拣完豆子去参加舞会,比自己参加舞会还热心,因为知道她铁定是全场最美的一个。她终于进了舞厅,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我们的血也“嗖”一下涌上头顶。等的就是这一刻。 舞会的确是从前的少女让更多人知晓自己的美,用自己的美向生活报仇的最好仪式。巴西电视剧《女奴》情节异常紧张,但庄园里的全体女人为伊佐拉制作舞衣的那一段却拖沓无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一定会在舞会上艳惊四座,所以要延宕这快感的来临。看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风月俏佳人》,为的也无非就是这个,等的就是她们换下旧时衣裳,令全场屏息的那一刻。 用后天修炼来的本事向生活报仇,也照旧大快人心。邵氏武侠片里,全片的精华就是王羽、狄龙或者姜大卫重出江湖,哐啷啷一声,拔出那把高人赠予的宝刀或者宝剑,准备展示苦练来的武功的那一瞬间。武侠片成立的基础,就是报仇情结,不一定是拥有一个报仇的故事核,而是用这种修成盖世奇功吐尽恶气的方式,替我们向庸常的生活报仇。有这种效果的,也不一定是武侠片,《下一站天后》里,金大喜历尽波折之后,终于上台唱歌的那一瞬,一样痛快无比。 庸常的生活里,如果还有期待,无非就是那一刻。看《007》系列,冷艳美女的诱惑也好,克格勃的追杀也罢,都不够惊心动魄,最激动人心的是,007貌似毫不在意地说出“我是詹姆斯·邦德”,苦守寒窑十八年,等的就是这句话。 也不一定是电影,报仇的机会多着呢。2005年《超级女声》那样火爆,大约就是迎合了群众意欲扬眉吐气的心理,大家花钱花时间,为的就是推选出一个人来,用天赋的本钱也好,后天修炼的本事也好,向生活报仇。向生活的波澜不惊、缺少奇迹、灰暗无光报仇。《美国偶像》《英国达人》一直好看,也是因为始终不敢丢掉它所依赖的心理基础,始终坚持以精细的工业化的方式,选个人替群众出口恶气。 渴望扬眉吐气是人的本能, 侄儿喜欢《丑小鸭》,他至少要他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给他讲过五百遍,就等着听丑小鸭发现自己变天鹅的那一瞬。五百次了,还照旧欢呼雀跃。 我也喜欢。路过彩票站,有人塞给我一张宣传单,上面有故事,下岗女工准备买耗子药,与全家同归于尽, 葡萄不同于别的果木,或者只具备观赏性,或者 只提供果实,葡萄园也不同于别的园林,它是家的一 部分,是庭院的延伸,具备世俗和精神的双重功用。 更重要的是,葡萄园更多地和“享乐”联系在一起, 它所提供的果实甘美却不足以充饥,它更多地用来酿 制美酒,它所酿制的酒并不具备人们对酒类的基本要 求,例如“御寒”,例如“消毒”。它的甜美只够持 续停留在舌上的那一刹那,它所提供的醉意也是陶然 的微酣,葡萄酒是奢侈的酒,是享乐的酒,是太平盛 世的阳光下的酒,要有足够的“缓慢”心情让它在舌 尖和口腔里打转。 而且,能够大量种植葡萄树的地方,还必须具备 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严寒天气短促的特点,具 备这样特征的地方所酝酿出来的居民性格,也多半是 明朗放松,追求快乐甚于其他的。所以,那些有足够 条件标榜自己拥有“葡萄酒文化…‘葡萄园文化”的 地方,也都是明媚之地。 这一切使得葡萄园渐渐有了宗教的含义,葡萄园 被用来象征人们在俗世里最容易接近的天堂。《圣经 》里随处可见用葡萄树、葡萄园做的比喻,葡萄树隐 喻着神的子民,葡萄是代表生命的果实,葡萄酒则象 征着耶稣的血,葡萄园更是天堂的预科班,想进天堂 者必先在葡萄园劳作,“来葡萄园劳作的人,无论早 晚,都能进入天堂”。 葡萄园于是成了一个难以言说的梦想之地,滋养 出许多艺术家。莫里亚克出生在盛产葡萄园的波尔多 ,他家的庄园里,满是茂密的松林和葡萄园;巴尔扎 克笔下的众生,无论是吝啬鬼还是交际花,共同的活 动背景之一就是葡萄园;克劳德·西蒙在比利牛斯山 区自己的葡萄园里生活了60年;凡-高生前卖出的唯 一一幅画是《红色葡萄园》。而葡萄园也足以象征艺 术家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海明威在1911年的第一个短 篇故事里,特意把自己的出生地挪到了“马萨诸塞州 马萨葡萄园岛上的一所白色房子里”。 甚至亦舒,她笔下的主人公,最大的渴望是“买 一座葡萄园学酿酒,天天卧在醉乡里”。她的新作, 叫作《葡萄成熟的时候》;甚至莫文蔚,她最大的梦 想就是“拥有一个葡萄园”。葡萄园,确是一个难以 言说之地,涌动着许多微妙的情绪。 当葡萄园出现在电影里的时候,那通常预示着, 那将是一个没有世俗烦恼的故事。基努·李维斯主演 的《云中漫步》发生在葡萄园里。当那座碧绿通透的 葡萄园豁然出现在山坡下的时候,我们就都知道了, 这故事将无限圆满,当男女主人公在霜降的晚上,披 着“翅膀”漫步在葡萄园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意乱神 迷,根本无暇去追究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少可能性。侯 麦的《秋天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几个女人絮絮 叨叨地说着话,议论着男人、爱情、生活,好像人生 再无其他烦忧。《杯酒人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葡 萄酒产地,七天,犹如一个创世纪,七天,完成了酒 临时起意用这钱买了彩票,中了一千万。管它是不是真的,这个故事我喜欢。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这些过分美丽的东西,一旦和我们的生命发生联系,总是有着过分强悍的撞击力,潜意识里,我总害怕它们会改变我生命的部分或者全部。 可能很多喜欢电影的人,都和我一样。 费里尼导演作品不过二十部,我看过不到一半,塔尔科夫斯基作品只有七部半,我是借着一次影展,才全部看全,更别提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基耶斯洛夫斯基,或者黑泽明。每次要看他们的作品前,都得像小时候终于决定要写作业一样,下一番决心,才敢按下“播放”键。不止他们,任何一个电影,只要通过别人的评论,知道它确实是好的,就足以让我失去观看的勇气。 不是因为担心它们晦涩、艰深、缓慢,不是,而是因为我已经领教过了那些大师之作的厉害,伯格曼作品总让人想起不愉快的童年,大卫·林奇总让你逼视自己内心的恐惧,基耶斯洛夫斯基仿佛神谕,总要穷极命运的可能。 《黑暗中的舞者》让我整整几天都悲愤不已;《北极圈恋人》让我恨不能冲进银幕,去杀掉那个电车司机。和他们相比,还是好莱坞电影来得妥当,英雄总在最后一分钟剪断了定时炸弹上的红线或者蓝线,从而拯救了整个地球,弱女子永远在最后关头摸到了一把刀,干掉了在万圣节杀光了整个小镇居民的杀人狂。看一部撼动人心的好电影之后,永远需要再去看十部大快人心的电影,去消除它的不良影响。所以我的观影记录里,多的是商业片和B级片,豆瓣“恐怖”“惊悚”豆列里的电影,我看过八成以上,尽管我承认,它们大多数都是垃圾。 不止电影。所有那些太美的、太好的、太深刻的、太慎重的、太重大的东西,总让人下意识地想去躲避。 最好看的那件衣服,我没敢买,朋友中最想接近的那个人,我不敢和TA多说话,这些过分美丽的东西,一旦和我们的生命发生联系,总是有着过分强悍的撞击力,潜意识里,我总害怕它们会改变我生命的部分或者全部,在它们面前,我们总要绕道走,就像在质量过大的天体附近,连光线都要拐弯。 千辛万苦地到了华山,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登山去看日出,我下意识地睡得很晚,第二天声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尽管朋友一再保证可以让我坐缆车直到山顶,我还是没有去,而是在山下的宾馆里,打了一天的扑克(其实我根本不喜欢打扑克)。当他们下山之后,告诉我,山顶日出是多么绚丽的时候,我竟然暗暗松了一口气。 不止我是如此。中秋的晚上,城里放烟花,我和朋友们已经筹备了好几天,为喻人生的过程,友谊、爱情、温睛、希望,要有什么 ,就有什么。 想念到此为止。我们都知道,去往葡萄园之路, 非常非常远,不是因为路途,而是因为,通向天堂之 路,哪怕只有毫厘之距,也遥不可及。 P166-167 的就是早早去看,临到头的时候,所有人却都不约而同地、有意无意地拖拖拉拉,有人迟到,有人拿了别人的东西需要顺路拐一下去送,有人居然在距离约定只有半小时的时候开始剪头发,大家齐心协力地节外生枝,终于错过了烟花最盛的时刻。在潮水一样退离现场的人群里,刚刚抵达的我们,居然如释重负。 我们在怕什么,或者是在躲什么?是像《暗涌》中所唱“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还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中的华美和不可思议都有定数,享用一点,就消耗掉了一点,必须积攒着,等待它在将来,以更盛大的方式呈现?还是因为,我们自知经受不起那种撞击,需要急急躲避? 所以,日本AV里美丽的女郎,总要配上一个猥琐的大叔,所以我们并不希望梁朝伟和张曼玉走到一起,所以谢霆锋和张柏芝一旦成为金童玉女般的绝配,我们就要担心前面有波折在等着他们。糖要少三分,幸福要欠着点,在所有快意的时候,都要有片刻的犹豫。 越美丽的东西,我们越不可碰。是不可能,也是不能这是人生的禁忌,也是命运的谶语。 人生的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是人生的繁冗花边,是额外追加的无用功,是自恋者的吆喝,是性魅力扭曲的展示形式,不在于使人生有趣,而在于吸引注意。 饭桌上,忽然有人执意要变魔术,鸡飞狗跳地发动服务员找来了玻璃杯子,一个不合适,又找一个,又发动大家搜寻身上的硬币,镍币不行,一定要铜币。终于一切就绪,两枚硬币变成了一个,或者手心里的硬币出现在了杯子里——找铜币的原因也揭晓了,因为铜币的声音够脆。然而我和朋友都烦了,事后我们总结,我们厌烦的人,都乐于展示雕虫小技。 《半生缘》里许叔惠的雕虫小技,是照镜子,因为生得俊美,时刻需要温习;《爱情重伤》里孤女安娜的雕虫小技,是风流和勾引,而且不分场合人伦地进行使用,见了男友的父亲才一面,没几天,就要男友向父亲去报告升职的好消息,傻乎乎的男友当然要抱怨是女友让自己来的,而那个老男人自然也感觉到了她的存在和有意;《瓦伦蒂诺》中情圣的雕虫小技,是让自己的睫毛在眼睑上投下长长的阴影,显示出一种异国情调;西部片里,那些死得很惨的牛仔,生前的雕虫小技之一,就是把枪从左手丢到右手。 有些看似有用的技术,其实也在雕虫小技的行列里,《通缉令》中杀手的绝技,是可以让射出的子弹弹出弧线,然而直到全片结束,我也不知道这样有何必要。子弹又要弹出弧线的时候,我仿似看见特效小组正在欢呼着开香槟,于故事有何益处,我却始终没看出来。 雕虫小技是人生的繁冗花边,是额外追加的无用功,是自恋者的吆喝,是性魅力扭曲的展示形式,不在于使人生有趣,而在于吸引注意,在于无休止地分散精力,把人生割裂成炫目却无用的碎片。但,不用在这些地方,又能用在哪里呢?所有的雕虫小技,都在提示它的主人的时间是没有价值的。 最糟糕的是,一种技术,学会了就要用,练成了就难忘掉。我有个朋友,老喜欢用一种低沉而有磁性的声音跟人说话,别人于是猜测他以前在电台工作过,他则补充一下“不,是电视台”,然后满意了;还有朋友,唱歌非要抖个花子,即便是大合唱也不例外,高音非要多唱几拍,出去演出,现成的伴奏带统统不能用,要花钱重新做,就为那几拍。雕虫小技一旦成了习惯,人生就像打碎了的暖水瓶,炫目是足够了,但就是无用。 在那些大刀阔斧有所成就的人身上,从来见不到这些小技术。或者从前他们也有过的吧,但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就像《半生缘》里的许叔惠,经历了战争、解放、生离死别之后,再不对着镜子顾盼自喜了。发现了人生更大的痛苦、喜悦之后,那些细微的自得、琐碎的收益,就像秋天的叶子,得抖一抖,让它落掉。

1.  《为了报仇看电影》是韩松落的经典作品,那些随笔是在写电影,也是在写人生百态。暌违6年,作者把《为了报仇看电影1、2》进行修订,浓缩精华,合成新版《为了报仇看电影》。 韩松落看电影,是对电影的解读,是赏析电影,但更多的是看人性、了解心理,以及品味生活美学。电影是被美化的人生,也是更直观的人生,那是别人的故事和渴望,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2、柏邦妮、水木丁、祝小兔、李修文、蔡崇达、卫西谛诚挚推荐。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有的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答案。

3. 一个电影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生,韩松落透过电影,用慧眼和玲珑心发现电影中的人性和欲求,有文化大环境的剖析,也有人情世故的小情小爱,有男人的宏图大志,也有女人的柔软心,他是在谈电影,却更像是在讲人生,也在讲我们每一个自己。在那些爱恨情仇,诗和远方里,我们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微光,并汲取慰藉。